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428620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利县绿汀广场基坑支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 利 县 绿 汀 广 场基坑支护设计武建二公司技术开发部2007 年 5 月- 1 -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三章、设计思路及方案优选第四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第五章、基坑监测第六章、基坑支护施工流程及技术要求第六章、应急补救措施第七章、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2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项目名称:监利县绿汀广场 5、6、7、8楼二、建设单位:武汉同启置业有限公司三、设计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设计院四、项目地点:监利城区容城大道五、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 43074;由四栋 11 层商住楼组成,其中 5楼 7072,6楼 14640,7楼 7722,8楼 13640。结构形式及建

2、筑荷载:均采用框架结构;最大柱荷载 15000KN;基础类型:桩基础。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桩大于或等于 21m,桩径 5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KN,持力层为第十层粉细砂层。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建设场地位于监利县城区南部容城大道和民建二巷交叉口西南角,北距容城大道 27.5m,南侧为居民区,西侧距县实验高中围墙 0.5m,东侧距荆南大酒店,距民建二巷中心线 6m,该场区原为县看守所及武警中队(现拆除) ,场地地处长江北岸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29.24330.354m。二、地基土体工程地质特性根据钻探揭露及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场地地层除上部杂填土外均

3、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地基土体在勘查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十层,其工程地质特性如下:层序 层名 厚度 埋深空间分布 岩性特征 工程性质 杂填土1.12.8全场均有分布以回填垃圾为主,含少量砖渣、煤渣,局部为灰黄色素填土 工程性能较差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1.84.4褐灰色,灰黄色饱合,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及粉砂较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粉质粘土0.52.2灰色,褐灰色,湿,可软塑状,切面光滑含少许铁锰质结核 软弱下卧层 粘土1.02.4灰黄色,可塑状,含少许铁锰质结核,局部有缺失可作为场区复合地基持力层 粉土夹粉 质粘土1.03.5灰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含少

4、许粉质粘土,局部有缺失可作为复合地基持力层和桩- 3 -基础使用 粉质粘土2.46.4褐灰色,灰黄色,可塑状,湿,含铁锰质结核 软弱下卧层 粘土0.82.6全场均有分布褐色,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 可作为复合地基持力层和桩基础使用 粉质粘土0.82.6全场均有分布褐灰色,可软塑状,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砂互层1.35.3全场均有分布灰色,灰黄色,以粉土为主,饱合,中密状,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及粉砂 粉砂层 18.45灰黄色,稍密中密,饱和状,含云母、石英,局部夹薄层软塑状粉质粘土。可作为桩基持力层三、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钻孔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层杂填土中;杂

5、填土内上层滞水由于岩性补均一,透水性也因地而异,一般情况下含水量不大,主要接受地面人工排污及大气降水补给,径流则以垂直运动为主,主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和大气蒸发。勘查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 0.201.10m。层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中粉土粉砂层、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粉土粉质粘土粉砂互层、层粉细砂赋存孔隙承压水,与区域承压水层连通,由层间侧向径流补给、排泄,与长江具有较强的水力联系。勘查期间测得其水位埋深为 1.50m2.00m。场区深层孔隙承压水的水头主要受长江水位影响,即随长江水位变化而变化,一般每年一、二、三、四、十、十一、十二月为地下水枯水期,水位低。而五、六、七、八、九月为丰水期,尤其

6、七、八两月正值长江汛期高水位期地下水位亦较高。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及地区经验,本场地环境属于类 B 型。第三章、设计思路及方案优选一、本基坑工程之特点建设场地北距容城大道 27.5m,南侧为居民区,西侧距县实验高中围墙0.5m,东侧距荆南大酒店,距民建二巷中心线 6m。二、地下水疏排本场地地下水主要解决上层滞水问题。对上层滞水采用排、疏、导、隔方法解决。- 4 -在基坑顶部及底部四周设排水沟一条,疏排地表水,坑壁采用导水管,排泄填土中的地表水。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防止地下水浸泡坑内土体。上层滞水采用明沟排水,汇集于积水井后抽排。并随开挖随做好坡面覆盖保护工作。以保证基坑在开挖期间能获

7、得干燥的作业空间。第四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6、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7、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3)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二、地下水控制设计1、坑顶排水:本基坑需考虑上层滞带水即地表水,为了消除地表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可对基

8、坑周边设置排水系统,即坑周边进行地面硬化,修好排水沟,将四周地表水汇入排水沟,排至下水道。为便于地表水汇集,基坑上边线与排水沟之间应修成反向坡。坑顶排水沟与基坑开挖面应预留一定间距,沟宽 0.3m,沟深 0.2m。在排水沟出水处,设 111 立方米沉淀池一个。排水沟与沉淀池壁或井壁均采用 120 灰砂砖砌筑,50砂浆勾缝、抹面。2、基坑内排水:无论采取何种支护体系,基坑内多少都会进入一定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渗水,因此在坡脚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本工程坑内排水沟可设在施工作业面内,宽 0.2m。沟底比坑底低 0.20.3m ,积水井比坑底低0.5m。三、支护体系的选择通过对工期、造价、环境条件的综合

9、分析,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基坑北面及南面采用自然放坡,坡比参见计算书。东面采用自然放坡与喷锚支护相结合的支护形式。第五章、基坑监测一、监测目的- 5 -鉴于该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为确保该项目地下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信息法施工。即运用多手段地联合监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做到定时监测,即时反馈。二、监测依据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3、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3)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5、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159

10、-2004)三、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采用工程测量、工程测试及目测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外界因素和监测系统的偶发性误差,从而提供精确的、可靠的、科学的监测数据。基坑施工期间,每天应有专人进行现场目测,目测中可使用一般的度量器具对裂缝、塌陷、渗漏等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测定,作出详细记录。监测项目包括:1、支护结构的沉降及位移;2、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及位移;3、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及位移。四、监测信息反馈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建设方和监理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并及时提交观测成果报告。分析基坑开挖施工时,边坡的安全可靠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和应

11、急措施,现场检测人员应及时分析各种监测资料,捕捉险情发生前的种种前兆信息,实现险情预报,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预警控制指标:按基坑重要性等级计算控制值的 80作为报警值,或连续 3 田位移速率大于 5mm/d 时,应进行预警。第六章、基坑支护施工流程及技术要求一、喷锚支护施工1、开挖及修坡首先进行测量定点,确定开挖边线,然后分层、分段开挖边坡至预定深度,坡壁预留出 1020cm 土体由人工修至设计定坡度,预留工作面 810m供锚杆施工。开挖时,铲头不得撞击支护结构,并严禁超挖,尽量保持坡面的平整,减少混凝土耗损量。坡面修整完毕后先喷素混凝土一层,厚约1520mm。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支护施工要求

12、进行,避免发生事故。当开挖到设计深度后,结构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垫层及基础施工。- 6 -2、成孔坡面修整达到要求后应及时进行锚杆施工。钢筋锚杆可用洛阳铲人工成孔,灌浆锚管则用冲击器打入坡内。3、设置钢筋钢筋锚杆成孔后,应及时将钢筋锚杆送入孔中,以免塌孔造成送锚困难。4、注浆锚杆全长注浆,注浆时先高速低压从孔底注浆,当水泥浆从孔口溢出后,再低速高压从孔口注浆。为保证锚杆注浆体与周围土体紧密结合,在孔口处设置止浆袋。水泥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锚杆注浆后需养护 57 天后才能组织下层土方开挖。5、钢筋网编制编制钢筋网时,网筋与加强筋之间的竖筋用对钩连接,竖筋与横筋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固定。坡面竖向钢筋

13、网塔接长度大于 100mm 或采用对钩、焊接连接。6、锚杆与加强筋、槽钢的连接锚杆与板面加强筋间采用井字形短钢筋架焊接,严禁点焊。7、按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至一定厚度。二、土方开挖施工1、土方开挖应根据支护设计事先定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方案。2、为确保支护体系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土方开挖应与锚杆施工密切配合。3、根据施工流程,土方开挖分两次进行,每次开挖厚度为 2m 左右,第二次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1020cm。4、土方开挖采取机械开挖方式,严禁超挖,开挖过程中严禁碰撞支护结构。坑底预留 1020cm 土体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5、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6、土方开挖时发现有异常情

14、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清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7、支护结构系临时设施,应充分考虑到深基坑开挖后底时空效应,减少暴露时间,土方开挖后应及时封底并进行基础施工,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亦应及时回填夯实。第七章、应急补救措施一、支护结构补救措施:坡体在土方开挖变形超过规范,或变形速率持续增加,而没有减缓趋势,应对支护结构采取加强措施,可采用增设竖向钢管桩进行局部加固。亦可进行砂(土)包反压坡脚,坡顶卸荷或放缓坡体等措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用挖土机取土直接回填,待险情排除后,再继续施工。二、现场应配备由一定数量抢险物质:如编织袋、砂、土方、水泥、钢材、- 7 -铲车等,以备急需。出现险情,应及时与各方联系,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抢险。准备一定面积的钢筋网,如基坑局部坡面较差土质发生剥离、坍塌时,迅速采用土钉挂网固定,施喷快凝混凝土。三、加强环境监测和现场巡视,及时预报险情。第八章、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