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中几个关键的论题讨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380092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中几个关键的论题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辩证法中几个关键的论题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辩证法中几个关键的论题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中几个关键的论题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中几个关键的论题讨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构成还是生成的科学思想是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的。所谓“本原”意指一切存在物最初都由它生成,或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前一种观点可称之为“生成论” ,而后一观点可称之为“构成论” 。生成论和构成论的不同在于,前者主张变化是“产生”和“消灭”或者“转化”,而后者则主张变化是不变之要素的结合和分离。这两种观点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产生过,但是在东方生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而在西方构成论发展为主流观念。西方的构成论自然观奠基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经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而成为科学的原子理论,它发展还导致电原子、能量原子、遗传原子和信息原子观念的产生并推动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

2、成论是以元气论为基础发展的,作为一种自然哲学通过“形” “气”相互转化说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作为自然观核心和基础的生成论和构成论对于科学思想的影响,成为导致东西方传统科学之差异的总根源。因为生成论便于建立概念体系的功能模式,适合于由代数描述,而代数形式又易于发展借助模型的类比推理,于量形成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功能的、代数的、模型化的特征。因为构成论便于建立概念体系的结构模式,适合于几何描述,而几何形式又易于发展演绎推理,于是形成西方传统科学的结构的、几何的、公化化的特征。世界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是关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性质的两种对立的哲学见解。决定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

3、律性、必然性的学说。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事物的运动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没有任何秩序。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事物间互相依存的因果性学说。近代的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思想,肯定了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非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无机自然界是受决定论约束的,而生物的发展、生理心理的变化却不服从决定论的原则,要用纯粹的偶然性来解释。还有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在宏观世界里决定论是起作用的,在微观世界中决定论就失去了效力;微观客体既不按确定的轨道运动,也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其位置和动量,只能描述

4、其可能的状态。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对于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客观的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是科学研究所依据的客观基础。只有正确地对待必然性和自由、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们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取得成功。时空是绝对还是相对的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时空客观实在性的不变性和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受物质运动特性所制约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也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非欧几何学和广义相对论

5、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随物质质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进一步证明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以及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形而上学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特性和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相对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主义。点评:易出辨析题,各种材料均把握一个规律,涉及的科学理论证明时空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2)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无限性原理告

6、诉我们: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出的,超出有限即趋向无限。因此,只有同有限相联系的无限,才是具有现实性的真无限。自然是简单还是复杂的(1)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再简单的发展过程。所谓的简单与复杂也都是相对的。简单与复杂是对立同一的。它们在一切事物的一切发展阶段都是同时并存的两个发展方向。它们是一个时期以一个为主而以另一个为辅的。人类认识发展在一个循环内的简单与复杂关系。就总体上说,在事物的分析发展阶段

7、上是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发展,在综合阶段是由复杂向再简单方向发展。人类认识是由简单到复杂,又由复杂向再简单方向无限循环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全面、辩证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蕴涵的哲理和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要构建无矛盾的社会。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诸要素,实现均衡、稳定和有序,相互依存

8、、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协调矛盾,不否定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构建”二字表明,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社会,理性地面对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增进相互理解和包容,逐步地使社会更加和谐。(4)和谐是全面的和谐。我们党提出的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正如系统的概念深化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想一样,过程的概念是对辩证法永恒发展思想的深化。过程是指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唯物辩证法过程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世界上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 (2)每一事物都有它的生成和灭亡,凡是产生的都是终究会灭亡的。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10、都从属于一个更大的过程,是更大的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事物发展的过程有自己的特点:(1)过程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2)过程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 (3)过程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统一。在辩证法面前, “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 , “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都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地考察。既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了解它们的未来

11、,从而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毛泽东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

12、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式与其他社会形态有本质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革解决,这种调节和改革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根本不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

13、的一个基本道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胡锦涛还指出,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4、妥善加以解决。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了“兼相爱” 、 “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中国传统哲学家还提出了“和而不同” 、 “执两用中”的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如西周末期的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和谐统一的矛盾观和“中和” 、 “中庸”之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争取社会和谐稳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对于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家庭的和睦相处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许多思想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