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作者:韦照永,苏凤春,覃君德【摘要 】 目的 观察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 57 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30 例,肌注干扰素α2a 300 万 U/日,连用 20 天后改隔日一次,疗程 6 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 0.6/日,连续静滴 2 个月,后改为口服苦参素软胶囊 0.2 g,每天 3 次,连续 4 个月对照组 27 例,只肌注干扰素α2a 300 万 U/日,连用 20 天后改隔日一次,疗程 6 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下降,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 0.01) 结论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苦参素;干扰素 α2a慢性乙型肝炎尚无特效治疗,目前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治疗,临床往往以抗病毒、保肝护肝治疗为主的治疗措施,而忽视抗肝纤维化治疗我们采用苦参素注射液和苦参素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2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入选 57 例均为到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诊断符合 2000 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 ,且符合以下条件: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异常,透明质酸(HA ) 、层黏连蛋白(LN) 、IV 型胶原(IV C ) 、前Ⅲ型胶原肽(PⅢP )等4 项指标中至少有 2 项异常。
②B 超检查有肝实质回声异常,门静脉主干、脾门脉增宽,脾肿大以上病例排除以下情况:血清丙型、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或 HIV 阳性,有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心、脑、肾疾病和精神病及 6 个月内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血红蛋白< 95 g/L、血小板<75×109/L 、白细胞<3.0×109/L 、总胆红素>50 μmol/L将 57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 例,男 20 例,女10 例,年龄 21~53 岁对照组 27 例,男 16 例,女 11 例年龄在 25~53 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干扰素 α2a 治疗,每日肌注干扰素α2a 300 万 U,连续治疗 20 天,以后为隔日肌注一次干扰素α2a,剂量为 300 万 U,疗程为 6 个月,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者给予口服益血生胶囊及维生素 B4 片剂治疗治疗组,用干扰素 α2a 治疗基础上(剂量、用法、疗程同对照组)加用苦参3素注射液,0.6 g 静滴,一次/d,连续 2 个月,后改为口服苦参素软胶囊 0.2 g,每日 3 次,连续 4 个月。
两组视肝功能情况给予护肝片,葡醛内酯片等药物3.观察方法 治疗前查血清 HA、LN、IV C 、PⅢP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海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同时 B超查肝胆脾,治疗半年后复查一次上述指标疗效判断标准:门静脉变小,血清 HA、LN、IV C 、PⅢP 明显下降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肝脏 B 超改变 治疗组治疗前门脉宽 13.51±1.22 mm,治疗开始半年后门脉宽 12.47±0.967 mm,t=3.662,P<0.01,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门脉宽分别为 13.27±0.80 mm,12.70±1.03 mm,t=2.271,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IV C 、PⅢP)均明显下降(P<0.05 或 0.01) ,对照4组治疗后 HA、PⅢP 有所下降(P<0.05) ,而 LN、IV C 下降不明显(P>0.05) 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 或 0.01) 。
见表 1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情况(略)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P <0.05,△P< 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3.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第一周均有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均能耐受,治疗过程中均有一过性粒细胞下降,经处理后可以继续治疗讨论肝纤维化是指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有病理证实,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9.36%肝纤维化的 25%~40%最终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肝活检系有创伤性检查,患者接受程度差,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相关性,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2] ,且检测方便,容易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因此,肝纤维化判定的血清学指标正受到广泛重视研究证实 HA、IV C 、PⅢP 、LN 4 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分别从不同机制、不同侧5面反映肝病,肝纤维化的变化,可作为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具有动态量化观察的特点可动态观察肝硬化、慢性肝炎的病情变化及作为肝硬化、慢性肝炎中西药治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本观察中,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下降,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0.01) ,这可能与干扰素α2a 抑制 HBV 复制,同时通过苦参素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凋亡及坏死和抑制肝纤维化,稳定肝细胞膜修复肝细胞功能等作用机制有关[3] 。
说明苦参素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还有保肝及抗病毒作用[4] ,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 α2a干扰素 α2a 被认为只局限于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对于抗肝纤维化的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已证实这一结果并与国内多数作者的报道一致[5,6 ] 虽然本研究资料收集有一定的局限(如例数少等) ,但仍可预示,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利于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对降低肝硬化的发病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成 军,斯崇文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2]薛爱玲,胡益民,高宗玲. 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肝纤维6化标志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53-454.[3]黄以群,林珍辉,纪树梅,等.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Fas、FasL 、肿瘤坏死因子 α、白介素 6 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学,2005,23:130-131.[4]黄以群,林珍辉,纪树梅,等.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J].中华传染病学,2006,24:56-58.[5]覃后继,周耀南,唐任光,等.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华传染病学,2005,8:277-279.[6]宋 健,王丽莉,朱梁宁.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其基因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