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92180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A卷)卷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6.0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武汉四中 审题人:49 中 第卷(选择题 共 40 分)一、选择题(1单选题;7多选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下列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B光的干涉和衍射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C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时,才能产生光的衍射现象D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将双缝中某一缝挡住,屏上不再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而是一片亮斑2如图所示,由两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一复色光

2、线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圆心 O,经折射后分别沿 出玻璃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砖对 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 光的折射率B在玻璃中,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光的传播速度C在真空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的传播速度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 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 首先消失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B当声源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可以观察到多普勒效应C只要声源在运动,观察者总是感到声音的频率变高D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4某横波在介质中沿 轴传播,图甲为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 P 点( 点)的

3、振动图像,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A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 2/世昌的博客 质点 L 与质点 N 的运动方向总相反C 时,质点 M 处于平衡位置, 时,质点 K 向右运动了122图,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 时,质点的速度为零Bt0.1 s 时,质点具有 y 轴正向最大加速度C在 0.2 s0.3 s 内质点沿 y 轴负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D在 0.5 s0.6 s 内质点沿 y 轴负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6有一天体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2 倍,平均密度与地球相同,如果把地球表面的一秒摆移到该天体的表面,那么该单摆的周期为( )A s B s C s

4、D217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都具有相同的( )A加速度 B速度 C动能 D回复力8一列简谐横波在 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图中每小格代表 1m,a 、b 、c 为三个质点,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A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Bc 在此时刻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 比 c 先到达平衡位置 Da 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为 8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四个摆, A、C 的摆长相等,C 摆振动驱动其余三个摆,当它们起振后,可发现 A、B、D 三个摆中,A 摆的振幅最小B乙图为两列水波在水槽中产生的干涉图样,这两列水波的频率一定

5、相同C丙图是两种光现象图案,上方为光的干涉条纹、下方为光的衍射条纹D丁图是用沙摆演示简谐振动的图像装置,由此可见,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手拉动板y ( 2 0 .6 t(s) 2 世昌的博客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的正向传播,振幅为 2期为 T已知在 t=0 时刻波上相距 50两质点 a、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 a 沿 y 轴负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 12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 36点 a 和质点 b 的速度在某一时刻可以相同D在 t= 时刻质点 b 速度最大. 3(非选择题 共 70 分)二、填空题(包括 3 小题,各题每空 2 分,共 22 分)11现有毛

6、玻璃屏 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 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 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 C 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它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为 C、 、A。(2)本实验的步骤有: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时还应注意单缝和双缝间距 50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

7、,将该亮纹定为第 1 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 2 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 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 3 中手轮上的示数 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 为 4)已知双缝间距 d 为 0得双缝到屏的距离 L 为 计算式 =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计算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12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测得摆线长 球直径 D,小球完成 n 次全振动的时间 t,则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g ;(2)实验中如果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 O 点,振动中出

8、现松动,使摆线变长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全振动的时间 t 记成了 n 次全振动的时间D摆球的质量过大(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通过多次改变摆长,测得多组摆长L 和对应的周期 T,并作出 L象,如图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 k,则用 k 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g= 。13如图所示,为插针法测定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试完成下列填空:(1)为了便于操作及保护玻璃砖,在放玻璃砖之前,有的线可以先画在白纸上,其中有 (填选项前字母)A与玻璃砖上表面平齐的线 玻璃砖下表面平齐的线 a/C法线 入射光线 )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选项前字母)A 为 了 减

9、 小 作 图 误 差 , C 和 D 间 的 距 离 应 适 当 取 大 些B为减少测量误差,A 和 B 的连线与玻璃砖界面的夹角应取得越大越好C 若 A、 B 连 线 与 法 线 角 较 大 (:(1)这列波的周期;(2)从 t=0 开始,质点 P 经 过的路程;(3)这列波在 传播的距离(结果都保留 2 位有效数字)16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 9 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图( a)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 时刻到达质点 1,质点 1过时间t=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求:(1)该波的周期和波速;(2)在图(c)中画出从 t=0 开始,质点 4 的

10、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标出必要的刻度值)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其劲度系数 k=200 N/m,弹簧的上端与空心物体 A 连接,物体 B 置于 A 内,B 的上下表面恰好与 A 接触,如图所示。A 和 B 质量均为 1将 0由静止释放,A 和 B 一起做上下方向的简谐运动。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取决于弹簧形变大小(g 取 10 m/力不计) 。 求:(1)物体 A 的振幅;(2)物体 B 的最大速率;(3)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 A 对 B 的作用力。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E、D、B (2)使单缝和双缝相互平行(3) 4) 12. (1) ;2)((2)A C ;(

11、3) 13. (1)【解析】由光的折射定律知: n 。 。 。 。 。2 分12想光线不从 面射出,必须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分1 145, 2 390 。 。2 分联立得: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分6215. 【解析】(1)由已知条件可知, 14 。 。 。 。 。 。 。 。 。 。 。2 分则 又由于 T该波的周期 T= 。 。 。 。 。 。 。 。 。 。 。 。 。 。 。 。 。 。 。 。2

12、分(2) 0点 P 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所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分解得: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分所以质点 P 经 过的路程为:(c 。 。 。 。 。 。 。 。 。 。 。 。 。 。 。 。2 分(3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解析】 (1)从图(b)可知 =8L 。 。 。 。 。 。 。 。 。 。 。 。 。 。 。 。 。 。 。 。 。1 分质点 1 开始向下运动 波传播了 x=1 。 。 。 。 。 。 。 。2 分解法一: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