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81131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固定句式 巧解翻译试题考生答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得分率一直不高,如何科学有效地把握这一题型的应试技巧,是许多考生为之困扰的问题。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最难把握的莫过于句式。笔者认为,掌握一些文言固定句式,对快速、正确翻译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一、表示陈述或判断。1、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的固定结构,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 ”、 “用来” 。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译文:这就是学者(对传闻材料)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译文:教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

2、业、解释疑难的。2、无以“没有用来的(人、事、物) ”、 “没有什么用(拿)来” 、 “没有办法用来” 。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 ;不汇集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3、唯之,惟是这是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 ”是限定范围的副词;“之” 、 “是”是起提宾作用的结构助词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 ) 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唯余马首是瞻。 (巧婉贞 )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二、表示委婉。1、得无(非)乎(耶)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 、 “只怕是吧”或

3、者“莫非是吧” 。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促织 )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无(毋)乃乎(与、邪、耶)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吧” 、 “只怕吧” 。如: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 。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军队劳顿,力量耗尽,远方的主人(已)防备(他) ,恐怕不行吧?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三、表示反问或疑问。1、不亦乎(哉、邪)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不是吗” (语气

4、较轻) 、 “难道不是吗”(语气稍重) 。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译文: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象这样去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何为,何以为“何”是疑问代词 “以”可译为“用” 。 “为”表示疑问语气。可分别译为“为什么呢” 、 “哪里呢” 、 “怎么呢” ;“还用做什么” 、“要干什么” 、 “哪里用得着呢”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3、如何,奈何,若何可译为“怎么样”

5、 、 “怎么办” 、 “怎么” ,分开用时译为“对(把)怎么办?”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 (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拿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4、何如、何若这种固定句式,用法有两种:(1) 用于询问的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今天(公子)乘单车来替代我,怎么回事呢?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文:今天的情况怎么样?(2)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怎么样” 。如: 王以为何如其

6、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大王认为(赵将)比他的父亲怎么样?5、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 “怎么呢?”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 )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6、庸乎,其庸乎表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 、 “哪里呢” 。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年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里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晋其庸可冀乎?(左传 )译文:晋国难道(还)能期望吗

7、?7、何之有这是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含反问语气。其中“之”为结构助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有什么”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四、表示比较、选择、取舍。1、孰与(若),与孰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句式。可译为:“与相比,哪个” 。如: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讷谏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译文:我和您相比,谁年长。2、与其孰若,与其岂若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取后者的固定句式,可译为“与其不如” 、 “与其怎么赶得上” 。单独用“孰若”可

8、译为“哪如” 。如: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着等待(敌人到来) ,不如起来拯救(村庄) 。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耶?(童区寄传 )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比得上做一个的童仆。3、与(与其)无宁表示从比较中取舍以固定方式,可译为“与其宁可(不如)” 。如: 与使吾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译文: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在我前面死。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判断句 (者,也)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也)如: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者,)如:柳敬亭者,扬之

9、泰州人。 (柳敬亭传 )(,)如: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者也)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2、被动句 (于)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同上)(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 (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为所)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赤壁之战 )(为所)若属皆为所虏。 (鸿门宴 )(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无标志)洎牧以谗诛。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表示被动)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 疑问

10、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子何侍而往? (为学 ) 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何功之有哉? 唯马首是瞻。 (2)定语后置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赋税之繁重者。 (治平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毛遂自荐 )中心词数量词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鸿门宴 )(3)介宾短

11、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成了介词短语后置的倒装句。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王尝语暴以好乐。 (庄暴见孟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宜乎百姓之谓我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3)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4)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5)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6) 对:回答或对话。(7) 如:到,往。(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9)中:中伤、诬蔑

12、别人,使受损害。(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13) 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4) 孤:幼年失去父亲。(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 白:告诉。(18) 与:赞扬。(19)多:赞扬。(20) 遽:急速,就,恐惧。(21)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22) 给:食用丰足。(23)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24)按:追究,考察,调查。(25)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26) 典:主持。(26) 令:美好,县令。(27) 执:捉拿。 (2

13、8)延:延请。(29)省:减免。(30)谢:道歉,推辞,告诉。(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4) 赧:因羞愧而脸红。(35) 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37) 寻:不久。(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39) 造:造访。(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41) 弑:子杀父,臣杀君。(42) 用:财用,因为。1.诣:到,去。2.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游玩,游览;旅行,

14、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 ,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 字在起作用。如 “没死以闻”,“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

15、18.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 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22.多:赞扬,欣赏。“高、贵 ”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言文常见词汇 (实词)称谓篇称谓 例句 解释1 汝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笋巨伯远看友人疾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2 子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笋巨伯远看友人疾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亦可尊称孔子/孟子/儿子)你(句子开头)3 尔 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你4 吾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我/我的/我们的5 予 予默然无以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