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63784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孟子有关常识: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凶、加、或、直2、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3、 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重难点】1、 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 多义词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预习案【知识链接】一、 作家作品简介: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 ,名 字 ,战国时期 国人,中国古代著名 、 ,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著有 一书。 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 。与孔子合称“孔孟”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孟子被尊为“ 亚圣” 。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 ”,核心是“ ”思想。给生字注音:弃甲曳

2、( )兵 涂有饿 pio( ) 鸡豚( ) 狗( )之畜( ) 数( )罟( )不入 w( )池 无( )失其时 谨庠( )序之数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申之以孝 t( )之义第一课时一、相关背景介绍:(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 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 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

3、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334 年),孟子被“招贤” 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 偕乐 ”与不贤者“独乐

4、”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 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为文章分段本文共有五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自然段) ,第二部分( 自然段) ,第三部分( 自然段) ,三、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A 河内( )凶( ) B 察( )邻国之政C 邻国之民不加少( ) D 请( )以( )战喻 E 填然鼓( )之 F 弃甲曳( )兵而走( ) G 多于( )邻国 【达标训练】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古今含义。(1)河东

5、凶亦然 古义: _;今义:_ _。(2)请以战喻 古义:_ _;今义: _。(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 _;今义:_ _。2选出下列“之”用法相同的一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填然鼓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A B C D作业:翻译语段并背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

6、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崇德敏行 立人成才 成都玉林中学(石羊校区)高二语文必修三导学案3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2、 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3、 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额时代意义4、 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学习重难点】1、 课文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2、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知识链接】【学习过程】1 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 。孝悌: 非我也,岁也 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 填然鼓之 之: 树之以桑 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 斧

7、斤以时入山林以时 以: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 食:2说出下列句式是什么特殊句式申之以孝悌之义 (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 )非我也,岁也 。 ( )弃甲曳兵而走 。3、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4怎样才能做到王道? (在原文中勾画批注)5.当采取王道的措施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在原文中勾画批注)4【达标训练】1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无乃尔是过与C夫晋,何厌之有D王无罪岁,

8、斯天下之民至焉作业:翻译语段并背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崇德敏行 立人成才 成都玉林中学(石羊校区)高二语文必修三导学案5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2、 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3、 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额时代意义4、 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学习重难点】1、 课文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2、 学习孟子

9、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知识链接】本文从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

10、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1、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2、总结课文中孟子的理想政治 3、小结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4、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阐述了统治者想要使民加多应持有的态度: 本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 ( )4直不百步耳 ( )疑难实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之于: ( )焉耳矣: (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 ( ) 3非我也,兵也 兵: (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 ( ) 5河东凶亦然 然: ( ) 6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少: ( )67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 ( )走: ( ) 8或百步而后止 或: ( ) 9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 ( ) 10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 ( ) 。孝悌: ( ) 11非我也,岁也 岁: ( ) 12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 ( ) 13填然鼓之 之: ( ) 14树之以桑 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