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163632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含解析byfeng(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十一高中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物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测试时间 为 80 分钟。2. 选择题用 2B 铅笔正确的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必须在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2分,选错或不答者的零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我们所学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

2、加速度等,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C.根据速度定义式 v ,当 t 极短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xt xt用了物理的极限法D.自然界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弹力、强相互作用【答案】BC【考点】物理学史,速度,相互作用解 : A、 突 出 主 要 因 素 , 忽 略 次 要 因 素 , 将 实 际 问 题 简 化 为 物 理 模 型 , 是研 究 物 理 学 问 题 的 基 本 思 维 方 法 之 一 , 这 种 思 维 方 法 叫 理 想 化 方 法 故 A 错 误 ;B、 伽 利 略 首 先 建 立 了 平 均 速 度 , 瞬 时 速 度 和

3、 加 速 度 等 概 念 用 来 描 述 物 体 的 运 动 , 并 首先 采 用 了 实 验 检 验 猜 想 和 假 设 的 科 学 方 法 , 把 实 验 和 逻 辑 推 理 和 谐 地 结 合 起 来 , 从 而有 力 地 推 进 了 人 类 科 学 的 发 展 , 故 B 正 确 ;C、 速 度 的 定 义 v , 表 示 平 均 速 度 , 当 t 0 时 , 表 示 物 体 在 t 时 刻 的 瞬 时 速xt度 , 是 采 用 数 学 上 极 限 思 想 方 法 故 C 正 确D、 目 前 我 们 知 道 的 自 然 界 基 本 相 互 作 用 是 引 力 相 互 作 用 、 电

4、磁 相 互 作 用 、 强 相 互 作 用和 弱 相 互 作 用 故 D 正 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存在弹力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B.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时小C.力可以使物体形变,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实心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答案】D【考点】弹力、重力、重心解: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而当存在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故 A 错误;B、物体的重力不会变化,B 错误;C、力可以使物体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实心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3.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5、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B长春市十一高中 720 学生开始上课,其中 “720”指的是时间C仁川亚运会 200m 的赛跑中,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不相等D速率为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是标量【答案】CD【考点】平均速度,时间、时刻解析: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所以 A 错误;“720”指的是时刻,所以 B 错误;4. 关 于 速 度 、 速 度 的 变 化 量 、 速 度 的 变 化 率 、 加 速 度 的 关 系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 物 体 加 速 度 增 大 时 , 速 度 也 增 大B. 物 体 速 度 变 化 量 越 大 , 则 加 速 度

6、越 大C. 物 体 速 度 变 化 越 快 , 则 速 度 的 变 化 率 越 大 , 加 速 度 也 越 大D. 物 体 加 速 度 不 断 减 小 , 速 度 可 以 不 断 增 大【答案】CD【考点】加 速 度 ; 速 度 解 :A、 若 加 速 度 与 速 度 反 向 , 物 体 做 减 速 运 动 , 则 加 速 度 增 大 , 速 度 反 而 减 小 , 故A 错 误 B、 由 加 速 度 表 示 速 度 变 化 快 慢 可 知 , 物 体 速 度 变 化 量 越 大 , 加 速 度 不 一 定 大 , 故 B 错误 C、 加 速 度 另 一 个 意 思 是 速 度 的 变 化 率

7、 , 表 示 速 度 变 化 快 慢 , 物 体 速 度 变 化 越 快 , 则 速度 的 变 化 率 越 大 , 加 速 度 也 越 大 , 故 C 正 确 D、 若 加 速 度 与 速 度 同 向 , 物 体 做 加 速 运 动 , 则 即 使 加 速 度 变 小 , 速 度 也 会 越 来 越 大 ,故 D 正 确 故 选 : CD5. 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

8、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运动中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考点】平 均 速 度 ; 速 率 解 : A、 物 体 在 每 个 时 刻 的 瞬 时 速 度 都 等 于 零 , 表 示 物 体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平 均 速 度 一 定 等 于 零 故 A 正 确 B、 物 体 在 某 段 时 间 内 平 均 速 度 等 于 零 , 位 移 等 于 零 , 但 任 一 时 刻 的 瞬 时 速 度 不 一定 等 于 零 故 B 错 误 C、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速 度 保 持 不 变 , 任 意 一 段 时 间 内 的 平 均 速 度

9、 都 等 于 它 在 任 一 时刻 的 瞬 时 速 度 故 C 正 确 D、 平 均 速 度 与 瞬 时 速 度 没 有 必 然 的 关 系 ,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中 任 意 一 段 时 间 内 的 平 均速 度 不 一 定 等 于 它 在 某 一 时 刻 的 瞬 时 速 度 故 D 错 误 故 选 AC6.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m/s,1s 后速度大小变为 10m/s,在这 1S 内的该物体的A.物体一定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B.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发生改变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 4m/s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 10m/s2【答案】BD【考点】匀 变 速

10、 直 线 运 动 的 位 移 与 时 间 的 关 系 ;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速 度 与 时 间 的 关 系 解 析 : 1s 后 的 速 度 可 能 与 初 速 度 相 同 , 可 能 与 初 速 度 方 向 相 反 若 1s 后 速 度 与 初 速 度 方 向 相 同 , 则 加 速 度22046/amtv若 1s 后 速 度 与 初 速 度 方 向 相 反 , 规 定 末 速 度 的 方 向 为 正 方 向 , 则 加 速 度22()1/t s7. a、b 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 vt 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刻, a 车和 b 车处在同一位置B

11、.t2 时刻,a、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 b 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 b 车的位移大于 a 车的位移【答案】CD【考点】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图 像解 : A、 在 t1 时 刻 , ab 两 车 速 度 相 等 , 但 不 是 相 遇 故 A 错 误 ;B、 t2 时 刻 , a、 b 两 车 的 速 度 都 为 正 , 方 向 相 同 , 故 B 错 误 ;C、 在 t1 到 t2 这 段 时 间 内 , 图 线 切 线 的 斜 率 表 示 加 速 度 , 可 知 ab 车 的 加 速 度 先 减小 后 增 大

12、 故 C 正 确 D、 在 t1 到 t2 这 段 时 间 内 , 图 线 与 时 间 轴 围 成 的 面 积 表 示 位 移 , 则 b 车 的 位 移 大于 a 车 的 位 移 故 D 正 确 故 选 : CD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高 10m 处和高 20m 处同时由静止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 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 2 倍C下落 1s 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 1s 内下落的高度相等【答案】C【考点】自 由 落 体 运 动 解:A、根据 可知,落地时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 倍,故 A 错误;2vgh 2B、根据 ,落地的

13、时间乙是甲的 倍,故 B 错误;2htgC、根据 v=gt 可知,下落 1s 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都为 10m/s,相同,故 C 正确;D、甲乙两物体下落的时间不同,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不同,所以最后 1s 下落的距离不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C9. 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 6 m/s,运动 28 m 后速度增加到 8 m/s,则A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 3.5 m/s2B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 4 s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 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 14 m 处的速度是 5 m/s2【答案】BCD【考点】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速 度 与 时 间 的 关

14、系 解 : A、 根 据 v2v02 2ax 得 , 加 速 度 : 故 A 错220.5/amxvs误 B、 汽 车 运 动 的 时 间 : 故 B 正 确 04tsaC、 2s 末 的 速 度 为 : v=v0+at=6+0.52m/s=7m/s 故 C 正 确 D、 根 据 v2v02 2ax得 : 故 D 正 确 x故 选 : BCD10.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 ;改用大小1l为 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lA. B. C. D.21l21l21l12lF【答案】D【考点】胡 克 定

15、 律 解 : 由 胡 克 定 律 得 F=kx, 式 中 x 为 形 变 量 , 设 弹 簧 原 长 为 l0, 则 有 :F=k( l0-l1)F=k( l2-l0)联 立 方 程 组 可 以 解 得 : k= 12lF故 选 : D11.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 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A0.5t B0.4t C0.3t D0.2t【答案】C【考点】竖 直 上 抛 运 动 解 : 物 体 下 降 时 间 为 0.5t, 故 高 度 为 : 2218()hgt物 体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0.5h 过 程 , 有 : 21hg联 立 解 得 : 124t故 第 二 次 物 体 上 升 和 下 降 的 总 时 间 :120.3ttt故 选 C12.甲、乙两个物体在 t=0 时的位置如图(a)所示,它们沿 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b)中的图线甲、乙所示,则 At=2s 时甲追上乙B甲追上乙前 t=ls 时二者相距最远C甲追上乙前 t=3s 时二者相距最远Dt=3s 时甲追上乙【答案】B【考点】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图 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