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63559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文明礼仪培训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文明的家长 育文明的孩子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主要想和各位家长探讨交流一个主题: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家长,怎样教育一个文明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虽然是成年人,但行为规范却也不一定十全十美的。因为一个人的年龄和修养、文明程度不是成正比的。因此,家长也应该跟孩子一块“长 大” 一块完善自己。马克思说过这么一句名言:“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学校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有些成年人、家长的表现却给年青的一代,对孩子文明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遭遇了很多尴尬,让我们的子女对我们长辈的表现产生失望、甚

2、至厌恶的情绪。我们看看几个例子:1、不随意的生活小节在孩子面前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这些在家长身上表现出来的看似平常的镜头,频频出现在孩子眼前:镜头一一对夫妇在孩子面前一边吃着瓜子一边坐在雕塑上谈2笑风生,在他们周边,洒落了一地的瓜子皮、果皮和饮料瓶。镜头二:一位小学生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要爸爸领着去找垃圾桶,可是爸爸却从孩子手里拿过口香糖,旁若无人地丢到旁边的草丛里。 “老 师不让随地扔垃圾! ”孩子依然想捡起来投进垃圾箱时,却被忙着看风景的父母拖走了。2、顺其自然的公共秩序镜头一:在共汽车上,一位母亲领着刚刚放学的儿子乘车回家。车上空出两个座位,没等旁边的乘客反应过来,母亲便把儿子按到空出

3、的座位坐下,自己则迅速做到后边的座位上,丝毫没有顾及旁边还站着一位老年人。镜头二:小学门前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上,停了 20 多辆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一度将门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些车辆在离开时为了抢先一步而互不相让。据介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校门前的特有景观。镜头三:在某十字路口红绿灯下,一位母亲领着孩子过街时,丝毫没有顾及闪烁的行人红灯,在车流中穿行而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公共秩序教育在充满“关爱” 的父母面前竟然变得如此惨淡,值得深思。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而部分家长“言 传身教” 的失误,容易 让极具“

4、效仿”心理3的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判断产生一种双重标准,不利于孩子成长。3、缺失的诚实守信前些时候,我们在几所学校做了一个小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中,家长诚信缺失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在小调查中,当要求学生们列举出身边几种不讲诚信的事情时,竟有 40的同学列举出一件或者几件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事例。包括平时对孩子说谎话,在日常生活中不履行承诺等。其中一位同学所举的例子颇有代表性。 他说 有一次,爸爸 让 他用一 张 10 元 钱 到街 边 商店 买 一包香烟,他 买 了一包烟并找了 3 元 钱 。奇怪的是,回来后爸爸直夸他聪 明能干,后来他才知道那 张 10 元 钱 是假 币 。人

5、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需要的就是城信,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诚信意识,而培养一个诚信的人要从小抓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应该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而且一定要言行一致,为孩子做诚信的表率。4、消失的社会责任心。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良好的行为能促进孩子良好品德的建立,家长不适当的行为则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4影响:家长与孩子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家长对孩子品德及个性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的作用,这是一

6、种直观、形象的教育。对 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孩子 对 父母生活、 经济 上的依 赖 关系、情感上的依恋关系,使孩子常以父母 为 自己的榜 样 ,因而这种教育又是最富有情感的。孩子最初的道德概念、是非标准都来自于家长对他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自私自利,孩子很可能爱占小便宜;父母满口污言秽语,孩子就可能脏话连篇;父母懒散,子女就很难做到勤勉。影响孩子品德形成的,除了我们自身的习气外,还有教育方法:重“智”轻“德”,孩子就会有品德缺陷;溺爱、迁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尊敬长辈、自私、任性的不良行为;训斥、打骂,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

7、母关系不和或离异,会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养成孤僻、自私、不合群的不良个性;不讲卫生,家居环境不整洁,孩子没有审美能力,养成不爱整洁、不讲卫生的好习惯。孩子有过错或对孩子学业不满意就非打即骂,对子女言语粗鲁;家长一不高兴,就朝孩子出气,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带有明显的歧视性;长期在这些不文明环境里成长,孩子的人格就难以健全发展,孩子甚至也会像部分家长一样没有教养。5除此之外,由于教育的方法不当,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多的影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当好这个老 师,首先,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思想,有他自己的个性,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其次,家长要注意自我修养,不断提

8、升自己的文明程度。怎样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我觉得,我们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由于孩子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

9、人生观。大家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一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孩子外出或回家向长辈打招呼,要热情答应,6不能不理不睬,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或与他人争吵相骂。二要保持家庭和睦,父母之 间 互相 谦让 ,相互 谅 解; 创 建民主、平等、和 谐 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环 境。 三 要学 习 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 识 及方法, 针对 子女的年 龄 特征、个性特点 实 施教育。 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积极主动和孩子的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主动参加家长培训、参加家长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四要 为 孩子的学 习创 造比 较 安静的

10、 环 境,孩子学 习时 不去打 扰 ,更不 约 人来家玩牌、打麻将。 晚上应要求孩子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节目,有目的地、适当地向孩子提供一些书刊杂志、玩具等。 五要 经 常听取孩子的学 习 情况自我 汇报 ,检查 孩子家庭作 业 完成情况, 无特殊情况,不让孩子请事假或迟到早退。 六要不乱 丢 垃圾, 不酗酒,不参赌,不带孩子搞封建迷信活动。 七要遵守社会公德, 不带孩子违反交通规则。(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也不相同。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

11、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的,知识也存在老化问题。孩子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得到满意的答复,当你回答不了的时候,自己的威信7无形中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无知、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 5350 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父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82.9,父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 4.5。(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

12、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影响极强。孩子中有的性格倔 犟 ,有的性格温 顺 ,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 较 敏感等等,都与父母情 绪 的有着相关作用 。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种常态的稳定情绪,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以处惊不乱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现实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

13、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和8打骂子女,什么“蠢猪 ”、“笨蛋”之声不绝 于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中产生的。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这里所谈的兴趣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摄影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收敛自己的嗜好。二、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此外,家长们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听听讲座,与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切磋教子经验,这对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处。9希望家长们能放下身段,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多多完善自己,在教育孩子之余也教育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文明的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