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127873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 70 分)和第卷(非选择题 30 分)两部分,试卷共 6页,共二大题,37 小题。考试时间 60 分钟,试卷总分 100 分。试卷(选择题 共 7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

2、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3最早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4汉武帝“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5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 C朱熹和王阳明 D周敦颐和张载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

3、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7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 、 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8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萌芽C工业革命的开始 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9孔子与苏格拉底相似之处有:生活的时代相似 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都重视道德教育 理论都散见于他们学生的著作中 A B C D10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 ,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自由,

4、反对迷信C把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自己的哲学认识11下列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社会到来的曙光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打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

5、响A B C D14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7、18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1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其根本保障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16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17对先秦时期诗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与楚辞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成就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C 诗经和楚辞的文学风格是一样的D诗歌是在人们的

6、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18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 三国演义 B 聊斋志异 C 红楼梦 D 儒林外史19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至今仅存的方块表意字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20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21下列人物曾经对量子力学的建立作出贡献的是牛顿 普朗克 爱因斯坦 玻尔A B C D22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提出了变异概念C摧毁了教会的神学体系 D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2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

7、了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变化是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C世界联系密切,成为一个整体 D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4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是 乘火车外出旅行 开着汽车去郊游 网上炒股 网上购物A B C D2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口号A B C D26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这表明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A B C D

8、27 “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民主与科学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马克思主义A、 B C D28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29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 ,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

9、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30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C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3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10、 D平均地权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A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 B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C启蒙思想美国1787 年宪法 D毛泽东思想“大跃进”运动3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3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35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

11、地总结历史经验;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 3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二、非选择题(36 题 12 分,37 题 18 分,共 3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共 12 分)材料一: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

12、合二为一,法官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创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 ,人人遵从,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完成:1 据材料一,孟德斯鸠提出的学说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何历史影响?(4 分)37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 18 分)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 ”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