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27791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3.4.5.6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二章 医学基础细胞细胞质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维持形态内外物质、信息交换的屏障和门户大量基质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与一些物质积聚、加工有关。线粒体:是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囊将结构,是细胞氧化供能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细胞核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结构。糖原合成与储存类固醇的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特定功能的片断称为基因。组蛋白组织上皮组织:上皮细胞、细胞间质。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骨骼、血液、软骨。肌组织:骨骼肌(随意肌)、平滑肌(不随意肌)、心肌。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细

2、胞)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联系、营养、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形态分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功能分类:感觉神经(传入)、运动神经(传出)、中间神经元。运动系统骨206骨连接: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构成骨连接。肌肉血管和神经骨髓骨膜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有机质:由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组成,使骨有韧性和弹性,幼儿含量多、成人含量少,只占 1/3)无机质:由钙盐如磷酸盐、碳酸盐组成,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红骨髓:胎儿、幼儿期全是红骨髓。黄骨髓:成人逐渐为脂肪所代替,形成黄骨髓)。形态分类: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部位分类:头肌、颈肌、躯干肌。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呼吸系统呼吸道

3、胸膜: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纵膈两侧及膈上面的浆膜。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肺:成人肺泡为 3 亿-4 亿个,面积约90m2。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2消化系统咽:垂直的肌性长管,略呈漏斗形,前后略扁。食管:前后扁窄的肌性长管,上端平第 6 颈椎,下端穿过隔肌,全长 25cm。三个狭窄:距切牙 15cm、25cm、40cm。小肠:全长 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长约 25cm,呈“C”形。大肠:全长 1.5m。阑尾长 6-8cm、直肠:长 15-16cm.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为黏膜、黏膜下层

4、、肌层、外膜。消化管 上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消化管。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消化腺唾液腺肝:是最大的消化腺,重 1500 克。胰肠腺胃腺胃底腺贲门腺:分泌粘液。黏液细胞:分泌粘液。幽门部分泌碱性粘液。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并产生内因子,与 VB12 吸收有关。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记:主谓。牙乳牙:6 个月-3 岁初出全,6 岁开始脱落,共 20 颗。恒牙:共 32 颗。心血管系统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液血浆55%血细胞45%有机成分糖:葡萄糖、果糖等。酯类: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蛋白质:白蛋白 38-48g/L、球蛋

5、白 20-35g/L、纤维蛋白。红细胞:男:4.5-5.510 12个/L、女:4.0-5.010 12个/L白细胞4-10109个/L血小板:100-30010 9个/L嗜中性白细胞:占 60-70%嗜酸性白细胞:占 1-4%嗜碱性白细胞:占 0.5-1%淋巴细胞:占 20-30%单核细胞:占 0.5-1%唾液腺肝:是最大的消化腺,重 1500 克。胰肠腺心脏-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室上下腔静脉全身静脉毛细血管网全身动脉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肺循环肺水无机盐、钠盐、钾盐等。甘霖营养学院3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二级)胸腺: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泌:胸腺素 与 家族、胸腺生成

6、素、胸腺九肽、胸腺体液因子。骨髓:造血;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脾:合成吞噬细胞增强素。全身脏器、皮肤粘膜的淋巴结、弥散性淋巴组织。中枢免疫器官(一级)具有重要的免疫过滤作用,是 T、B 淋巴细胞等定居的场所,和这些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部位。免疫细胞T 淋巴细胞:在胸腺分化、成熟。B 淋巴细胞:在骨髓分化、成熟。NK 淋巴细胞:K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中的淋巴样干细胞。概念: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反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在抗感染、炎症反应、清除外源性病原体、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功能以

7、及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IFNs)白细胞介素(Ils)集落刺激因子(CSFs)肿瘤坏死因子(TN-Fs)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皮肤、粘膜、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系统、补体、溶菌酶、粘液、纤毛等。特异性免疫反应:T、B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泌尿系统输尿管:长 20-30cm,直径 0.5-0.7cm。膀胱:容量:300-500ml。尿道:男性长 18cm;女性长 5cm。眼眼球外层纤维膜:前 1/6 是角膜,5/6 是巩膜。中层血管膜:分为脉络膜、睫状膜、虹膜。 内层视网膜 视椎感光细胞:感受强光并分辨颜色。视杆感光细胞:感觉弱光并不

8、能辨色。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记:联想锥子比较厉害,比较强,就不容易将视椎细胞和视杆细胞搞混。淆。辅助装置: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4内分泌系统分类: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腺、胸腺、松果体。化学结构主要分类 氮类激素:调节肽(下丘脑分泌)、促激素(腺垂体分泌)、胰岛素、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激素的作用 通过调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代谢,供给能量、维持动态平衡。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确保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更新。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及行为的关

9、系。 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对环境的适应。甲状腺 21-30 克,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 分泌甲状腺素: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四碘甲腺原氨酸)。 人每天摄入碘 100-200ug,1/3 进入甲状腺。 作用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维持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A 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 25%,分泌胰高素,其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 B 细胞:60%,分泌胰岛素,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加速肝细胞、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储存和利用,使血糖降低。胰岛细胞下

10、丘脑垂体神经垂体腺垂体:视上核:分泌催产素,刺激乳腺多、子宫少。(记死催)室旁核:分泌升压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浓缩尿液,升高血压。(记失声)腺垂体分泌功能受下丘脑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是体内最主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褪黑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排Na+、保K+、浓缩尿液。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对糖代谢开源又节流。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肝中转变为糖原;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记:球-

11、盐、束-糖、网-性)网状带:分泌少量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过量可使女性男性化。髓质位于肾上腺中心。主要由嗜铬细胞组成: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交感神经活动紧密相关。 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流加快。 内血管收缩,内脏器官血流量减少。 肌肉血管舒张,肌肉血流量增加。 支气管舒张,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作用甲状旁腺人体有两对甲状旁腺,总重量100G。 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升高、血磷下降。 降钙素:减少破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溶解骨质,促进骨中钙盐沉积,对抗甲旁腺素的作用,使血钙下降。分泌甘霖营养学院5口腔: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共同分泌唾液其成分 水 :99.5%。 有机物:粘蛋白

12、、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无机物:钠、钾、钙、硫、氯。胃 胃液:PH 0.9-1.5 1.5-2.5L/d。 胃蛋白酶最适宜 PH2.0 , PH 值升高后其活性下降。 胃的消化是通过胃液的化学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共同进行的。 胃吸收功能很弱,只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PH 7.8-8.4 、 1-2L/d,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胆汁:肝胆汁PH7.4、胆囊胆汁PH6.8。800-1000ml/d。无机物(碳酸氢盐):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成分有机物 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脂、甘油。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进入十二指肠后被激活,

13、使蛋白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两者共同作用。小肠 小肠最适宜消化酶,PH 值 7-8。 小肠液 PH7.6 、 1-3L/d 、 面积 200m2 、食物在小肠停留 3-8h。 小肠液成分:水、电解质、粘液、免疫球蛋白、肠激酶、小肠淀粉酶。 小肠消化吸收主要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小肠运动的作用下完成。小肠细胞膜的吸收被动转运被动扩散: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透过细胞膜移向浓度低的一侧,浓度越大,透过越快;分子越小透过越快。(不耗能)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Na+、K+、葡萄糖、氨基酸不能透过细胞的双层脂质,要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每一种蛋白质只能转运

14、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和饱和现象。滤过作用:胃肠细胞上的上皮细胞是滤过器,压力高的一侧转移到压力低的一侧。渗透:渗透压高的一侧转移到渗透压低的一侧。主动转运在许多情况下,某些营养成分必须逆着浓度梯度(化学的、电荷的)的方向穿过细胞膜,这种形式称主动转运。营养物质的转运需要有细胞上载体的协助。载体是一种运输营养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脂蛋白。营养物质和载体结合成复合物后通过细胞膜转运入上皮细胞时,然后与载体分离而进入细胞中,载体又回到细胞膜外表面。载体转运营养物质时需要有酶的催化和提供能量。能量来自三磷酸腺苷的分解。载体系统有特异性,每一系统只运载特定的营养物质。大肠 大肠内没有重

15、要的消化活动,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大肠同的酸碱度和温度适宜一般细菌的繁殖。 大肠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及叶酸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食物的消化吸收6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五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 生 素宏量营养素常量元素:含量大于体重的0.01%。有钙、镁、钾、钠、磷、氯共6种。微量元素:含量小于体重的0.0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锌、硒、铜、钼、铬、钴等8种。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营养素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EAR:平均需要量,能够满足 50%的人群。RNI:推荐摄入量,能够满足97-98%的人群。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16、。AI:适宜摄入量。AI比RNI值大。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参考值。是在推荐的营养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营养素的功能 提供能量: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促进生长和组织的修复: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调节生理功能: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作用包括维持代谢的动态平衡及内环境的稳态。能量平衡 营养素平衡:最常见的是氮平衡。摄入大于排出是正平衡。水盐平衡动态平衡神经调节:各种刺激通过突触沿神经纤维传递,即神经冲动传导。神经递质(即化学介质如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和释放被细胞外液中的Ca+升高、 镁+降低。酶调节: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维生素是许多辅酶的成分,缺乏时可以引起酶 功能的丧失而导致系生化代谢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