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127762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1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2直到汉武帝时期 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 2000 余年的盐铁官营 政策。”这一政策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3在宋代,以往“厚往薄来”、“ 接以仁义”、“示以绥怀”的观念和企图通过海外贸易关系宣示皇家“声威”的虚骄心理有了转变,转

2、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这表明A.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认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D.闭关锁国政策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4明史食货志一记载: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鱼鳞图册是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 B.鱼鳞图册是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C.鱼鳞图册是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 D.鱼鳞图册是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5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

3、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 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8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

4、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9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1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

5、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 210 吨增加到 7000 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C.开始了殖民扩张 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11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B.“交通的极其便利” 指火车、轮

6、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D.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12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 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13“自由主义” 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 1819 年;“激

7、进主义”,1820 年;“ 社会主义”,1832 年;“保守主义” ,1835 年;“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 19 世纪 30 年代。“民族主义” 、“ 共产主义” 、“浪漫主义”则是在 19世纪 40 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141874 年 1 月 1 日,经营了 274 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 年,刚组建 8 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 84,并控制了近

8、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15下表中所反映的 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16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帝国主义形成垄断组织产生世界被瓜分完毕A. B. C. D.17在 20 世纪 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

9、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 ,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8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 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19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时间 大事记1928 年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3

10、0 年 4 月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战19301931 年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31934 年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1945 年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官僚资本挤压 外国的侵略A. B. C. D.201931 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 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 3 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 3 个大公司、5 个厂、29 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11、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21下表为 1962 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对此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C.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D.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22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 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31978 年 5 月 31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

12、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某些地方对国家农业政策的执行出现了右倾现象其政策导向上透露出国家将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认可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 B. C. D.24199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D.转

13、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251981 年中共中央 27 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 C. D.26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 B. C. D.27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

14、1 年,共建铁路 8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 46%,贷款修建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 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A. B. C. D.28“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 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

15、的社会再生产 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29有人在 1933 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30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11945 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A.外部有助于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C.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32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 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C.生产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