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期末论文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20354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期末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园林史期末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园林史期末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园林史期末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园林史期末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史期末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史期末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史期末论文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浅谈苏州园林园林 0921朱宇羚0931701120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浅谈苏州园林【摘要】:正“三分匠、七分主人”是“ 园冶”一书卷一中的第一 句话,说明中国建园和造房的不同之处.过去人们造房多根据开间进深的格局,由营造匠人按照规定尺寸进行建造.然而建一个好的园就不那么单一和固定了.主持 计划的人(即当时的园林设计师文人或画家等) 往往要依据地形、环境、想像、意境,因势利导进行现场构思,故很大程度上有着相对的灵活园林是隐逸文化的产物,是文 人退居的宅园。苏州自古以来出文人,明清以来尤出状元。苏州籍人士为光宗耀组、为休闲退隐,留下众多园林。外籍到苏为官的,也往往流

2、连于江南一、二等富贵 风流之地,把苏州当作第二故乡造园建宅定居下来。这是人文因素。从造园条件看,江南多水,从地面下挖二尺便可见水,有凿池引水的先决条件。加之苏州西南多 山,太湖边盛产太湖石,叠山取石十分方便。苏州四季分明,植物种类多,具建园的自然条件,更不要说苏州的文人回家、能工巧匠辈出,具园林设计建造的人才条 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苏州成为园林之城是历史的必然。苏州古典园林脱胎于皇家贵胄的苑囿,它的文人写意园特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 秦汉园囿浩浩荡荡,新时代的建立必然有着扩张的皇家态势,是当时贵族们聚集、游赏、狩猎的场所,在结构上仅仅是居住部分的附属,但是奠定了后世造园的结构

3、 要素。三国两晋南北朝,门阀制度已经确立,庶族文人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失败后,道教高度发达,狷介轻狂,寄傲山林,兰亭清谈,竹林风流的生活风尚,追寻与自 然平衡,与天地同寿的思想,为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奠定了哲学基础。进入隋唐盛世,饱满的豪侠气质积极向上,社会意识形态极度自由;但同时李唐为了争取皇室 正宗位置,以老道李聃为祖师爷,道教势力侵漫朝野上下;而外戚武氏、韦氏争权,又把佛学奉为正学;时科举尊儒,大大规范了持家治国的伦理纲常。释儒道三家 争辩,所以在意识形态世界里的纷绕使得苏州园林开始以它特有的“家园林”形式渐渐地萌芽了。同时这个时代在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上辉煌的艺术成就 也为后来的园林

4、艺术准备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到丁宋代,程朱新儒厌倦了浓艳与奢华,开始关起门来,辟小池,垒块石,建数间小屋,种几枝篁竹,轻唱起“:寸金莲” 的柔迷,幻想着自然的萧声,庆幸这“壶 中天” 的安宁。思想的壁垒使文人在被扭曲的社会里,在政治失意的苦闷中“关起门来成一统”,开始精心构筑“自己的园地”,借山水的影象来诉说自己的理想。 于是,从开放到封闭、从皇室到文人、从喧闹到静思、从对自然的简单利用到按照自然规律重塑理想的自然环境、从放浪自然的生活态度到接引自然人个人生活修养 的诗情画意,苏州古典园林终于在宋代完美地以“ 文人园,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官员住宅制度,一般人不得逾制。

5、明中叶后,制度渐趋松弛。加上明以后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园林经济的繁荣,地主、官僚竟相建园,成为一种风气。乾隆以后,随着西方巴洛克文化进入宫廷,审美情趣趋于浮华,崇尚雕饰,合乎满清本族的审美趣味。汉族文化的精髓被肤浅的堆砌庸俗化。同时,中国早期的资本 主义萌芽,商业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一夜暴富的豪商巨贾逐渐成为园林的主人,园林的建造成为他们炫富摆阔的手段,园林成为他们宴聚、洽商的场 所。 俗话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这一时期的苏州古典园林不免也匠气十足,园林艺术成为各个园林元素,如漏窗、如树根家具在形式变化上的极端追求和过度堆叠, 精、简、雅被僵化、教条化、夸张化,空间的层次感被忽略,空间的组

6、织、变化形式僵化,反而到处充斥着附庸风雅的似是而非的器什,只剩下一具美丽的古典园林 的尸体,所以大部分清朝建造的苏州古典园林在艺术上匠气十足,在文化性和人文特质方面反而大不如前了。道学是在古代中国孕育出的朴 素的辨证哲学,唯一 解决了人(内部世界)和自然(外部世界)的矛盾,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而苏州古典园林根据阴阳消长的理论模仿自然形态构筑生活居住环境,致力于 把外部世界的规律来投射到内心(“五行”),获得内心世界的关照,从而引导人可以过上一种自然的平静的生活方式“无为”)。所以苏州古典园林营造的封闭的 心灵世界在建筑形式、指导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功能上无不体现丁道家的精神。“壶中天

7、地”比喻园林最早见于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园林专著园冶,“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而“壶中天地”的故事出 自后汉书方士费长房的故事,每日卖药结束后,跃入他的药壶,里面“玉堂严丽,旨酒甘肴”,一片神仙净地。显而易见,“壶中天地”一词点中了苏州古典园 林世外桃源的退隐特质,形象地概括了苏州古典园林在形制上和在人文生活上与世隔绝、自得其乐的特点。 而“芥子纳须弥”却是佛家故事。在佛面前,芥之种子和世上最大的须弥山虽然在物质性上有天壤之别,但在佛性上却是平等和相容的;引喻为物质世界的有限和精 神世界的无穷大。苏州古典园林的园墙围起的世界是渺小如芥子,但是当这个微小的人造自然

8、依着大自然的发展韵律而存在的时候,便在审美上拥有了与大自然同等 重要的意义。“芥子纳须弥”从一个侧面高度总结了苏州古典园林在人造自然和大自然、人和自然、人文生活和自然生活三方面和谐统一的特点。 园林景观存在于三度空间里,同时园林景观的系列性、连贯性、整体性又提供了一个时间序列上的美感。欣赏苏州古典园林重在游览,不能只停留在某一点上,得一 步一步走下去,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景观在形、色、线、面上的不断演变和重新组合。因此说,苏州古典园林是一门时间性空间性矛盾统一的 “四度空间的艺术”。苏州古典园林,山水相依,假 山连绵,太湖石、黄石遍布,石屏画装点,到处显示了对石头的崇拜。这和道

9、教方士炼丹服药追求长生不老关系紧密,而且深山幽谷、泉石优美的地方不但被称为 “洞天福地”,还是练功吸取天地精华的绝妙场所。丹药以石为原料,人们寄居在石环境,并且认为石头是自然宇宙间唯一永恒存在的物质,都与追求长寿有关。所 以苏州古典园林蕴涵着丰富的石文化内涵,以至到后来演化成对石头的极度追求,石头体量、形式的过度考究,甚至堆垒迷宫,就完全与石文化背道而驰了。通常说,山、水、建筑、花草 树木是园林四要素。太湖石由于它的灵秀剔透、多姿多态而为园主所钟情。在苏州园林里,除了太湖石砌山外,更多地作为独峰观赏。以石作为审美对象,起源于对 石的原始崇拜。这种崇拜与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文化理念相糅合,在园林

10、中演绎为特有的石文化。在花园里是太湖石群峰和独峰的观赏,在厅堂内是大理石挂屏的 点缀,在长廊壁间是书条石的镶嵌。各类不同的石头,恰如其分地分别在园林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综合起来看,则源于同一文化现象:写意、含蓄、抽象的中国 文化。即立体的抽象艺术太湖石,平面的抽象艺术大理石和线条的抽象艺术书条石。案例 1:拙政园为什么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首? 苏州拙政园规范了中国古典园林 “一池三岛”的构园格局,形象地堆砌了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首先在精神上给人们提供了方士炼丹幻想长生不老的具象场所,定下了学道的基凋。在叠 山理水的营造上,总结了前代花园的中心山水构造经验,真正树立了“水绕

11、山转,山因水活” 的典范。正面看山势连绵开阔,侧面看崇山峻岭,一山接着一山,这山 望着那山高,完全符合山水画的“平远、深远、高远 ”构图法。同时,该花园又是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证明先生倾力设计,文人园的意境追寻达到了极至。 无怪乎后世花园皆以此为蓝本。在拙政园盆景园内,有八只巨 大的雕花石柱础。无论从雕刻风格还是体量大小,都明显地区别于私家园林。这批石柱础是圆明园遗物。圆明园的石柱础为什么会流落到苏州园林?1859 年圆明 园遭大火后,劫余的石柱础流人民间。一位陶姓的苏州籍官员保留了九只石柱础作花盆底座,任满后运回苏州老家。建国初期由其子孙献给了国家。之后,被损坏了 一只,现存完好的八只石

12、柱础在拙政园内。苏州拙政园为什么单独辟 出枇杷园? 拙政园中部主景远香堂旁,一堵云墙围出了一个枇杷园。园内遍植枇杷。在苏州园林内,将某一植物集中种植,以为园名,是不多见的。 相传园内枇杷原为忠王李秀成所栽,后经过补植,渐成现在之貌。月洞门的两边砖额分别为“枇杷园”和“晚翠”。因为枇杷树枝肥叶大,树叶四时不凋,冬天开白 花,所谓“素华冬馥”,在气质上与松竹梅相似,所以被喻为“晚翠”。晚翠二字是对枇杷为什么单独辟园的诠释。枇杷园中有一小亭名“嘉实”,其本名取自黄庭 坚古风诗中的“江梅有嘉实”,然而如果以“芳叶已浩浩,嘉实复离离”的枇杷释之,可能更贴近园景。 枇杷其名,是因为其叶酷似琵琶的缘故,所谓

13、“名同音器,质贞松竹。”所以古人常将枇杷误写成“琵琶”。明代大画家沈周因有人送他枇杷,信中将枇杷误写为 “琵琶”,他也戏答道:“承惠琵琶开奁骇甚,听之无声,食之有味”。枇杷以其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而被奉为果中之尊。初夏上市,由于上市时间 短,又不易保存,因而只要一上市,市民便争相尝新,或提篮馈赠。案例 2: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北宋文人苏舜钦。 “沧浪亭”就是失意文人心态的表白:“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 几经历史的变迁,沧浪亭逐渐为当朝命官所有,在职的达官和退隐的文人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可以看到后期的沧浪亭与文人园不同

14、的风格体现。 清道光七年(1827 年) ,在苏州任巡抚的陶澍在藏书家顾沅的辟疆小筑见到所藏吴中名贤画像三百余幅,经与地方人士调查,又搜集到二百多幅。陶澍令人一一 临绘,配以传赞,勾摩刻石。其时逢沧浪亭重建落成,亭旁有空地一隙,便于 1828 年建屋为祠,将石刻嵌入祠壁。 同治十二年(1873 年) 江苏巡抚张树声重建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又补刻部分画像,总计五百九十四幅保留至今。此后,沧浪亭更名为“ 五百名贤祠” 。可见其文 入园的主题已相当淡化,道德礼教的功能上升到主要的位置。1955 年才恢复“沧浪亭”园名。祠内共有石刻人物画像五百九 十四位。其中大部分是苏州的“乡贤”,也有为数不少在苏州作

15、过官,为苏州作过贡献的外地人士。从春秋时期三让王位的季札、设计建造阖闾大城的伍子胥、孔子 七十二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夫子”言偃到历代政治、文化、军事、医药等与苏州相关的人士。妇孺皆知的有汉朝“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夫妻“举案齐眉的梁 鸿,三国“廉石”主人陆绩,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唐代当过苏州刺史的刘禹锡、韦应物、白居易,晚唐诗人陆龟蒙,书法家张旭,宋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文学家王禹 、欧阳修,抗金名将韩世忠,民族英雄文天祥,元代画家黄公 望、倪云林,明朝名臣况钟、海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及清代名臣林则徐等。沧浪亭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其一,始建于1045 年的沧

16、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 其二,沧浪亭外一条小溪环绕,分隔园内与园外的不是围墙,而是临溪的一条复廊。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河,可观水,可临河而渔。复廊内侧则是园林内景,各类建筑 均面山而建,可观山,可赏景。因而游客虽未人沧浪亭,盘桓于园外的小河旁,已能领略到园林风光;或者进入沧浪亭,漫步于复廊,同时能感受到园外的古城气 息、市井人情。沧浪亭的复廊实为园林建筑中最富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浪漫构想,是不可多得的廊的佳例。 其三,与拙政园、网师园等环水而建的布局相反,沧浪亭内的建筑均面山而建。山顶上是清宋荦移建的沧浪亭。环山的建筑有碑记亭、面水轩、观鱼处、闲吟亭、闻 妙香室、明道堂、清香馆、御碑亭。这些建筑面山而立,形成一个向心布局,仰视中心的土山,充分表达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主题。 其四,沧浪亭假山为东西向形体较长的土阜,基本保留了建园时的原始风貌。因为元代以前“以土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