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20277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导学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导学案(教师版)【学习过程】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

2、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应如理解这种思想感情?明确: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乐” 。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既是他人生价值的铿

3、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6、归纳: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 Q 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比较,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是为鉴赏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设计的,也有加深理解诗的基调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

4、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当堂检测跬步千里】1C 2C阁夜 苏幕遮导学案课题 阁夜 苏幕遮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杨玉娟学习目标1、诵读品味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2、 欣赏并领会诗的艺术特点。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欣赏并领会诗的艺术特点。【学前准备独立思考】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集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课堂研读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中,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凄凉身世之

6、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试做一点具体的分析。 以“鼓角” “野哭”写乱世之音,以星影“动摇”暗写乱世之象,都寄托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在这样的景况下,他独处天涯,远方亲友,音信全无,这自然又勾起了身世凄凉之感,然亦无可奈何,只能“强移栖息一枝安”而已。 2请找出诗中那几个地方用了典故,试举其中一例分析其用典的妙处。 “五更鼓角声悲壮” 、 “三峡星河影动摇” 、 “卧龙跃马终黄土”三句用典。 例:“三峡”一句表面写夜中所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联系典故出处,便可以认识到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百姓劳于兵革” ,诗人深以为忧。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

7、得这是用事。 (一)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情与情的关系:见景生情。 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而不着痕迹。 (二)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明确: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

8、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jng)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第二,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拓展延伸更上层楼】读范仲淹的词,分析两首词下阕在抒情上的相似或不同之处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9、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相似:都写 了梦境。范词“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指梦中返乡和家人聚会的事,这样美好的梦境让人不愿醒来。周词“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故乡,与友人小楫轻舟畅游于芙蓉浦。总结:以梦境写思乡,虚实结合,深化了主旨。相异:范词中表达的愁思似乎更深, “明月楼高休独倚” ,因乡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欣赏,因为独自一人 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不倚楼最多只能不增愁,却不能消愁。为了消愁,词人借酒排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但酒

10、没有浇去心 头愁苦,却反而变成了泪水,使人倍加伤情,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这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李平箜篌引参考答案:思考: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要点提示:(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参考答案:1、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 2、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3、然后

11、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4、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大珠小珠落玉盘清

12、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参考答案:(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

13、伤。虞美人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

14、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等等。 咏素蝶诗 刘孝绰【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