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103444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单位:宁安市马河乡中心小学 执教:丁春颖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 9 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 ,本课是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第一篇。本课体栽是诗歌,以活泼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介绍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

2、地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开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教师去做的主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如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分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教学目标:1、认识 11 个生字。2、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通过有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教学流程:一、 激趣导入 揭示主题

3、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第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生:电闪雷鸣,告诉我们要下雨了。生:公鸡在打鸣,告诉人们要早起。生:小河流水,是春天来了。生:鸟语花香,多美丽的热带雨林呀!(注:出示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公鸡打鸣、小河流水,鸟语花香的森林,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人类的语言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9 单元观察与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教师能使有多媒体在导入中激起学生的士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与课外

4、的联系,引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的兴趣。)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生词 。1、自由读课文,圈了生字所在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2、与同桌说一说哪个词语不懂。 (课件考生字)生:学生之前互考生字。课年考生字,生:略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认读生字。点评:让学生说一说不懂的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3、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生:略(点评:初读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独立识字的情况,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 细读理解。你们说得真棒,看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样子,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多的惊喜。(一)

5、读中探法1、动笔给诗歌分小节。2、谁来读第 1 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生: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师:(板书: )睁开眼睛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白云、小蚂蚁。(点评:教师先在黑板板书小动物白云和上蚂蚁,再一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之里,这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3、请同学们自读第 2、3 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生:略板书:晴 雨4、睛天你们的心情如何?雨天你们心情又如怎样呢?生:睛天心情高兴。生:雨天心情沉闷。生:雨天心情不高兴。5、2、3 小节中,选择自已喜欢的一小节,同桌之间进行比赛。生:学生同桌比赛读。(点评:教师让学生体会睛天的心情和雨天的心情

6、,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了朗读练习与指导。6总结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2)用自怎样的心情读。(3)有感情朗读比赛。过渡:天气可以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语言。还有谁会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语言呢?(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对于名家笱篇诗文等先累起来再说。日反再来“反刍” 。对大自的语言这样一篇琅琅上口的诗歌,不用“讲透讲深” 、 “问个不休” ,只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的语言现象,给出学习方法,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 “扶”学 4、5 小节。用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自学 4、5 小节。1、 学生自学 4

7、、5 小学(师巡视)2、 生汇报生:蝌蚪来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板书:蝌蚪-春天)生:大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板书:大雁-秋天)3、 选择自已喜欢的小节练读。生:学生练习读文。4、 赛读。生:学生读后教师与同学们互评。过渡:动物也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大自然的语言。这不是最奇妙的。请同学们小组学习 6、7、8 小节,把不会的问题提出来。(三)小组学习 6、7、8 小学。1、小组学习 6、7、8 小节(学生按总结的学法学习这三个小节)2、汇报 生:树庄可以告诉我们大年的年龄。 (板书:年龄生:鱼鳞也可以告诉我们鱼的年龄。 板书:鱼鳞生:“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板书:汪洋3、教师讲解出示

8、图片并讲解什么是“三叶虫”化石。 (课件出示)5、 指导朗读。(点评: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一教学环节我给予学生充的学习时间。但对于用“三叶虫”化石来推测鱼龄和史前地质是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这此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也为后面理解大自的语言为什么妙不可言打下基础。(四)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最后一节。读了这最后一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点评: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除课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语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妙不可言)2、你能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9、,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也写一两小节吗?(回家去先观察,等有所发现后再写也行)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教师能抛弃烦琐的讲解分析,把课堂上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语文课真正变成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场所。同时也引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的兴趣,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 总结: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语言呀!希望勤于思考的你们课后能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对于名家名篇诗文等先累起来再说。日反再来“反刍” 。对大自的语言这样一篇常识性诗歌,读起来又琅琅上口的诗歌,不用“讲透讲深” 、 “问个不休” ,只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的语言现象,给出学习方法,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蕴,读懂妙不可言的大自然之语,通过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在自然语言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练习,后又进行朗读指导,并且,学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儿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写作形式,抓住这个切入点,指导学生仿写儿歌。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