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101454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韩立福教授讲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整理一、讲授模式回顾讲授模式: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优势大规模授课,系统传统知识技能.有浓厚学习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不足:讲授式教学,忽视问题发现能力培养.统一规格的教学形式,忽视个性化教学。被动的机械性学习,忽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不是授“渔”而在授“鱼”,没有培养学习方法。学生越来越变成“懒”学生.二、五种有效教学模式教师逐步“懒 ” 起 来 学生 逐步 “ 勤” 起 来第一阶段:(1)嵌入问题教学模式第二阶段:(2)问题导学案模式第三阶段:(3)发现生存解决模式第四阶段:(4)问题展现解决模式第五

2、阶段:(5)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第二阶段:问题导学案模式流程1、复习旧课、巩固知识(2-5 分钟)2、自主导学、合作指导(8-12 分钟)3、小组展示、规范讲解(6-10 分钟)4、问题训练、科学指导(5-8 分钟)5、总结概括、提升意义(3-5 分钟)第二阶段:问题导学案模式创建本模式的行动策略 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提前尝试做作业策略 教案变导学案行动策略 研发训练单策略 师生合学时间优化策略 师生角色转型策略 “扶他上路”策略第三阶段:发现生成解决模式发现生成解决模式流程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 分钟) 问题导读、评价学习(8-12 分钟) 问题生成、合作解决(8-15 分钟) 问题训练、

3、科学指导(5-8 分钟) 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5 分钟)发现生成解决模式行动策略:创建本模式的行动策略 高质量结构化预习 提前努力做作业策略 教案创新行动策略(一案三单)导读单设计生成单设计训练单设计师生合学时间优化策略师生角色转型策略 “合作分享”策略第五阶段:问题展示解决模式: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 分钟) 2、小组合作,呈现问题(3-5 分钟) 3、展示解决,合作评价(12-16 分钟) 4、问题训练,科学评价(5-8 分钟) 5、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 分钟)问题展示解决模式行动策略:创建本模式的行动策略 高质量结构化预习,完成导读单 提前必须做作

4、业策略 师生编写展示单 教案创新行动策略(一案三单)训练单设计“三单”设计逐步由学生完成 师生合学时间优化策略 师生角色转型策略 “分享展示”策略五种基本课型五种基本课型问题发现课问题生存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综合解决课问题发现课: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和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填入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基本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5 min)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15-18 min)3、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

5、价(10-12 min)4、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5-10 min)5、共性问题,协助发现,见机指导(2-5 min)问题生成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再次,在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最后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评价、互导来解决;最后教师在适当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基本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3min)2、自主学习,问题探

6、究,合作评价(6-8min)3、个性问题,小组展示,规范指导(10-12min)4、问题生成,小组解决,合作评价(5-10min)5、共性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5min)问题解决课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基本流程如下:1、自主学习 ,合作评价(10-12min)2、生成问题,讨论解决,

7、(5-8min)3、重点 问题,规范指导(3-5min)4、问题训练,评价指导(8-13min)5、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min)问题拓展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拓展学习,进一步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巩固知识,实现有效复习。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回顾问题、挖掘问题、展示问题;其次教师拓展,对课程问题进行有效整合;再次,教师创设多元化训练的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对拓展问题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对拓展问题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于有探讨价值的专题可以进行专题竞赛检测,培养特色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拓展课组织形式可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

8、发展需要。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体参与、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尽情表演、激情朗读、动情歌唱和手舞足蹈等,总之,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教师角色既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促进学生身心智情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基本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展示问题,归纳知识(1-5min)2、学生拓展,展示问题,总结归纳(5-10min)3、问题训练,合作评价,整体提高(8-12min)4、关键问题,师生共展,规范指导(3-5min)5、问题归纳,生成意义,体验成功(1-5min)综合解决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

9、、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解决课”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个性问题,经过小组交流生成小组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各组学习活动,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训练,全面提升能力,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最后是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生成意义,拓展视野。基本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min)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生成单)(5-10min)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5-8min)(训练单)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min)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

10、生成意义(师生均可实施)(3-5min有效备课新思维新行动一、树立核心思维:先学后导。先学:(1)学生结构化学习,(2)教师结构化备课。后导:(1)生生互导,(2)生本联导,(3)师生相导。二、树立五大意识:(1)明确角色意识;课程资源构建者;学生学习促进者;学生发展引导者;学生对话交流者;课堂教学研究者。(2)树立问题意识;(3)确立服务意识;(4)确立对话意识(5)确立发展意识;三、构建五大理念:(1)备课生活化;(2)知识问题化;(3)问题能力化;(4)训练课堂化;(5)过程体验化;四、遵循五大原则:(1)师生共备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尊重和满足原则;(4)学习与研究原则;(5

11、)效益与质量原则;五、落实五大行动: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备设计。教师结构化备课:(1)问题发现行动;(2)问题评价行动;(3)整理问题清单;(4)预习作业评价;(5)建备课文件夹。学生结构化学习:(1)制定学习计划;(2)走进文本过程;(3)问题发现评价;(4)完成“导读单”;(5)问题提炼反馈;备课程要素:备目标 备能力 备技能 备意义 备资源备课程开发的效课程资源策略:要素 教师 行动内容备目标: 理解课标,建构目标备知识: 掌握知识,创新知识备技能: 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备意义: 挖掘蕴涵,生成意义备资源: 开发资源,丰富内涵备课程行动策略与内容:走进文本,实现沟通研读文本,保

12、证遍数全周思考,三次对话利用工具,行动任务熟悉内容,完成教情分析生成目标,完成学习目标寻找关键,完成重点难点创建课程文件夹(相关文本、小说、图片、卡片、音乐、幽默故事、历年教学反思,学生作品、相关教具等等)教情分析例:三峡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写景古文,此文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 150 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

13、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游体会,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在深入品读文章的基础上,把三峡风光的美用语言描述出来。生成目标,完成学习目标: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空而不准” 第二“乱而不细”第三“大而不实”行动策略:第一是“沉下心来” 第二是“走进文本” 第三是“着实提炼”第四是“切忌形式” 第五是“肯下工夫”生成三维目标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数与质的结合;程与法的结合;表与本的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示例:白杨教学1.知识目标:(1)了解

14、“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知道本课是借歌颂白杨的不挑剔环境生根成长的特点来歌颂边疆的建设者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写作特点。(2)了解“晓得”的意思,知道文中“只晓得”的排比句是为了要表达“不晓得”的意思。2.能力目标:(1)认真默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语言,理解白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采用师生共读的方法,朗读“只晓得”的排比句,从而理解出文章要表达的“不晓得”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理解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到边疆的建设者听从祖国召唤,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畏艰险建设边疆的精神。毛主在花山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学习 12 个生字词“碾子、簸箕、俺、吱、

15、筒、炊、沏、旮旯、舀、笤。”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学会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 15-20 遍阅读文本来领会伟人的思想境界和高尚品质,2、了解毛主在花山的三件事,感受毛主易近人,关心人民群众的美好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伟大领袖毛主的情感以及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态度。2、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品质。备学生要素:备全体 备基础 备能力 备问题 备情绪研究发展学生需要策略:要素 教师 行动内容“备全体”了解需要、研究差异“备基础”先前知识、知识理解“备能力”能力倾向、能力水“备问题”问题发现、问题评价“备情绪”情绪把握、激发兴趣学生行动策略与内容:重复阅读、走进文本 启用“阅读评价章”小学生:阅读 15-20 遍初学生:阅读 10-15 遍高学生:阅读 6-10 遍“六动”预习法读查着工具读划划着重点读写写着感想读记记着内容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