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099518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3、能运用所学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三、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及感言一、导入新课1、估计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达成共识(约长 9 米,宽 6 米)。2、要求学生当一名绘图师,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在动手之前,先思考两个问题:A、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B、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

2、室的平面图吗?3、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4、教师小结:我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了相同的倍数,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其实就是用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揭示课题: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1)我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了相同的倍数,那么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2)汇报 板书:A、9 厘米9 米=9900=11006 厘米6 米=6600=1100B、6 厘米9 米=6900=11504 厘米6 米=4600=1150C、3 厘米9 米=3900=13002 厘米6 米=2600=1300(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3、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教室实际长和宽的米数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请同学重复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请每个人说一说自己所画的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每个人说说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4)练习:第 49 页的“做一做”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1)出示中国地图。 (投影)比例尺 1100000000 表示什么实际意义?(2)出示书中第 49 页图。 (投影)说说它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实际意义?(3)比较这 2 个比例尺的相同点和区别?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比例尺称做数值比例尺。为了需要我们有时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4、,有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但是,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1 的比。(4)出示北京市地图。 (投影)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实际意义?教师小结:(略)3、学习例 1(1)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 厘米50 千米=1 厘米5000000 厘米=15000000(2)说说求比例尺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求比例尺,在求比例尺是要注意什么?三、知识运用1、是比例尺的打“”(1)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 120 ( )(2)图上长和宽的比是 14 ( )(3)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比是 12

5、米 ( )(4)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 51 ( )2、第 53 页的 1、2 两题。3、实践活动活动要求:(1) 小组测量你们喜欢的物品的长和宽。(2)将测量的数据添入下表。物品名称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长( )宽( )(3)画出平面图四、总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比例尺(二)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会应用比例尺画图。2、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和价值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

6、离或实际距离。三、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及感言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上节课我们通过画教室的平面图学习了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通过画操场的平面图继续研究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 3。出示例 3,思考:(1)要在纸上画出操场的平面图,你要解决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整理板书:A、根据纸张的大小来表示这个长方形操场图上距离的长或宽。B、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长或宽,求出比例尺。C、求出图上距离的长或宽。(2)小组合作,完成以上 3 个问题。(3)汇报。板书如:8

7、厘米80 米=8 厘米8000 厘米=11000解:设图上的宽为 X 米=60x11000X =601X = 0.06 0.06 米=6 厘米或 6011000=0.06 米=6 厘米(4)画出平面图形,标出比例尺。2、自学课文 50、51 页,质疑问难。3、问题小结。(1)如何求实际距离,如何求图上距离? (2)解决这类问题时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提示?三、知识运用1、课文 54 页 3、4 两题。2、课文 52 页“做一做”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比例尺(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比例尺的意义,熟练的掌握求比例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2、培养

8、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3、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及感言一、基本练习: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5 厘米 1:30050 千米 1:2000000 3.5 厘米 1050 千米3 厘米 10:1二、扩展练习:(一)1、师:同学们说一说到过哪里旅游(每一组安排一位同学回答)?你们知道那个地方离我们洞头大概有多少千米?2、现在我们就来算一算?师板书3、出示中国地图,学生分组练习。 (每组派两位测量)4、交换计算、判断正误。(二)每组派一代表出题,请别组同学解答,并判断正误。(三)教师出题:一架飞机从厦门飞往北京,每小飞行 600 千米,这架飞机上午 9 时出发,

9、几时会到北京?三、操作练习:1、大家还记得我们这间教室长多少米?(9)宽呢?(6) ,现在请同学们用 1:200 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四、深化练习:1、在一个比例尺是 的地图中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8 厘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1:4000000 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千米?2、小明想出去旅游,这里有一张地图,请你帮他设计一条线路,并算一算往返要经过多少千米。(单位:厘米)20 40 60 千米7 29 63 5 5小明家公园1度假村风景区海边1:300000公园2 3、学生汇报。五、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

10、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及感言一、谈话引入教师在前几天拍摄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A、 (长城缩小图)看得出拍的是哪个地方吗?(大小看不清)怎么办?(鼠标拖动放大)这两张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B、课件依次出示第 56 页主题图,你见过这些现象吗?C、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

11、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一) 、教学例 4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课件)1、出示例 4 中的正方形图,及按 2:1 画出放大后的图形。A、回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B、题中的 2:1 是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1)小结:2:1 表示把图形的各边都扩大到原来的2 倍。放大前的边长是 3 格,放大 2 倍后,边长就是 6 格。(2)学生在 125 页中画,投影反馈。(3)课件出示例 4 中的长方形和三角形,要求学生按 2:1 在 125 页中画出放大后的图形。(4

12、)交流评议,介绍画法,质疑问难。(5)讨论三角形的斜边是否是原来的 2 倍?2、观察,刚才这三个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与什么不变)3、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大小变化了,形状不变(二)认识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把放大的三个图形按 1:3 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1、说出 1:3 的意思。2、学生画。3、交流评议,介绍画法。4、观察,发现。 (什么变了与什么不变)5、总结变化特点。(三) 、讨论辨析出示课件(天安门图)问:哪些图属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放大与缩小,哪些图不是?学生讨论后,回答说明理由。由于有两副图看不清楚,用白板中的工具尺和学生一

13、起量放大图、缩小图的长和宽,讨论与原来图长、宽的关系。3、小结新知: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在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三、巩固应用1、练习九第 1、2 题 课件出示,学生可分组讨论,进行汇报。2、补充填充题。(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 ( )发生了变化,( )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 ( )发生了变化,( )不变。(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 1( )。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 1( ) 。3、你知道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

14、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边说边出示图片给学生欣赏,利用链接方式,讲到哪链接到那张图片,并用今天的知识讲解。 )四、全课小结师: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

15、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三、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及感言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5)书的总页数一定,书的本数和每本页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 小时行驶 6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 小时可行 240 千米。 (2)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 20 本,要捆 18 包,如果每包 30 本,要捆 x 包。 3、课件出示例 5 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 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