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096988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期末复习参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章 抗体抗体概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antibody, Ab):一种免疫球蛋白(Ig),B 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糖蛋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存在体液中。以分泌型(sIg)和膜型(mIg)两种形式存在。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1、 2、 和 球蛋白等组分,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 球蛋白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第 1 节 抗体的结构(1) 重链和轻链重链,450550 个氨基酸残基,五大

2、类IgG (gamma)IgA (alpha)IgM (mu)*IgD (delta)IgE (epsilon) 轻链,轻链为重链的 1/2,约由 214 个氨基酸 型: 型=2:1(2) 可变区和恒定区1.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 区 )重链和轻链近 N 端的约 110 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V 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 L 链 3 个,H链 3 个,又称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g region,CDR)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V 区高变区之外的

3、部位2.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 区)近 C 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3)绞链区位于 CH1CH2 之间;对蛋白酶敏感,易伸展弯曲(4)结构域结构域:H 链和 L 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干个球形结构每个结构域约含 110 个氨基酸本节总结性一、抗体的基本结构: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 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 链)以键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一) 重链与轻链: 1.重链由 450 55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根据 H 链的恒定区结构特异性不同,将 Ig 分为五大类: IgG ; IgA ; IgM;IgD ;IgE 2.轻链约由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4、: 根据 L 链的结构特异性不同,将 Ig 分为 和 两型,比例约为 2:1 (二) 可变区与恒定区: 1.可变区(V 区):重链和轻链近 N 端的约 110 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 超变区(HVR)和互补决定区(CDR) :V 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重链和轻链各 3个特定部位,共 6 个区域一起可与抗原表位紧密互补的区域 骨架区(FR):V 区高变区之外的部位,稳定高变区结构; 2.恒定区(C 区):重链和轻链近 C 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不同类别的 Ig 的重链结构和长度有差异 (三)铰链区:位于 CH1CH2 之间,易伸展弯曲 (四)结构域:每个结构域约含 110 个氨基酸J 链即连接

5、链 and 分泌片( 保护分泌型 IgA(sIgA))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1 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2 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sIgA)上;一起被分泌到黏膜表面黏膜免疫系统1.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 产生分泌型 IgA(secretory IgA,sIgA)3、 抗体的水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Fab Fc(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 F(ab)2(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表现为双价结合) +pFc(无生物学作用,最终被降解,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二、抗体的 J 链和分泌片:(一)J 链(IgM 和 IgA):一条多肽链,稳定多聚体,由浆细胞合成(二)分泌片(sIg

6、A):保护分泌型 IgA,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三、抗体的水解片段:(一)用木瓜蛋白酶水解 Ig:连接两条重链的键间二硫键的氨基端附近水解 、两个 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表位)结合片段; 、一个 Fc(fragment crys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 细胞、NK 细胞等细胞表面均具有的 Fc 段受体(FcR)(二)用胃蛋白酶水解 Ig:从连接两条重链的键间二硫键的羧基端附近水解 、一个 F(ab)2:可结合两个抗原(表位) 、若干 pFc :无体外活性第 3 节 抗体的功能1、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3、结

7、合细胞表面 Fc 受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K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均具有的 Fc 段受体(FcR)1.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2.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3. 介导 型超敏反应(详见第十八章)4、通过胎盘和黏膜第 5 节 人工制备抗体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含多个抗原表位的抗原免疫动物,可刺激体内多个 B 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混合物抗血清(antiserum):机体经特定抗原免疫

8、后含特定抗体的血清常用的免疫动物:马羊,兔子,豚鼠,小鼠,大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的主要局限:特异性不强,交叉反应,纯化相对困难,无法连续生产2、单克隆抗体:由针对(或识别)单一种抗原表位的 B 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高效价、高纯度、高特异性、低纯化成本等单抗 多抗抗体组成 单一 复杂抗体性质 高纯度,高特异性 纯度低,特异性差纯化标记 容易,效果好 难度高一些种属来源 绝大多数是小鼠 兔子、羊、豚鼠制备周期 长 短制备技术 复杂 简单经费 多 少第 5 章 补体第 2 节 补体的激活识别活化阶段: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酶促级联反应阶段: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级联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效应阶段

9、:并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1、经典途径(一)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二)激活过程1. 识别阶段高效抗体:IgG1、IgG2 、IgG3 或 IgM抗体铰链区的作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2. 活化阶段3. 膜攻击阶段管状结构的多聚体,极强的亲脂性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导致靶细胞的溶解2、旁路途径(自学)激活物质: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葡聚糖、聚合/凝集的 IgA 或 IgG4 等3、凝集素途径(自学)激活物质:病原体表面的特殊糖结构如

10、甘露聚糖、岩藻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等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途径 MBL 途径 旁路途径主要激活物质抗原与抗体(Ag + IgG1、IgG2、IgG3、IgM)免疫复合物病原菌表面特殊糖结构(如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等微生物等颗粒、凝集的IgA 和 IgG4生物学作用在适应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在感染后期起作用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阶段,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起作用是否依赖Ab 是 否 否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一、细胞毒作用: 膜攻击复合物(MAC)介导靶细胞溶解,即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溶解细菌;溶解破坏肿瘤细胞;溶解宿主自身组织细胞,导致溶血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二、调理作用:

11、 C3b、C4b、iC3b 可促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三、炎症介质作用(自学)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一)免疫粘附: C3b、C4b 、iC3b 可与 IC(免疫复合物)结合,再黏附于表达CR1、CR3 的红细胞、血小板上,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脾,解毒清除掉; (二)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自学)第 6 章 细胞因子第 2 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中文名、英文名、代表性细胞因子、主要功能)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生物学特性列举名称 产生细胞 主要效应IL-2 活化的 T 细胞刺激 T、B 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 NK、巨噬细胞杀伤活性IL-28 抗病毒作

12、用IL-29活化的多种免疫细胞是2、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干扰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1. 型干扰素,IFN-、IFN- ,病毒感染是合成型干扰素最强有力的天然诱生剂,具有抗病毒作用;2. 型干扰素,干扰素-,参与多种免疫调节的作用3. 型干扰素,IL-28,IL-29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TNF-: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1975)TNF-: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 ),主要由活化的 T 淋巴细胞等产生(1968)主要功能:正常: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异常(过量):恶液质(ca

13、chexia)、败血症休克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多发性硬化症等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能够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其他造血祖细胞)定向增殖分化而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IL-3,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

14、ulating factor,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一类可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EGF 转化生长因子- (正或负调节作用)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

15、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 6、趋化因子(chemokines)趋化作用: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1.CXC 亚族2.CC 亚族3. C 亚族4. CX3C 亚族“部分细胞因子”小结细胞因子(Cytokine, CK):由多种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共六大类: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IL-1,IL-2,IL-38,等(?)IL-2:促进 T、B 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 NK 细胞和巨噬细胞杀伤活性;IL-28, IL-29:即 型干扰素,抗病毒。二、干扰素(interferon ,IFN)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 型(IFN- 、IFN- ):抗病毒为主; 型(IFN- ):参与多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作用较弱。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促进肿瘤出血坏死(体外):TNF- 和 TNF- (又名淋巴毒素, LT)正常: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异常(过量):恶液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四、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