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07472 上传时间:2017-07-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2016年最新医学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手足口病患儿血清 IL黄小霏 檀卫平 江润昌【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在 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19例 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 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 IL-6?IL-10?IL-17的含量;并对 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儿童进行两两比较,了解 IL-6?IL-10?IL-17在 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1?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

2、 IL-6? IL-10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恢复期 IL-6及 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而 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2?急性期 IL-6与 IL-10呈负相关关系(P 0.05);IL-6与 IL-17呈正相关关系(P 0.01);IL-10与 IL-17呈负相关关系(P 0.05)?恢复期:IL-6 与 IL-10呈负相关关系(P 0.05);IL-6与 IL-17呈正相关关系(P 0.01);IL-10与 IL-17无相关关系(P 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

3、)水平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 IL-10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白介素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interleukin (IL)-6, IL-10, and IL-17 levels in the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IL-6, IL

4、-10, and IL-17 in 19 cases of HFMD children ( acute stage and convalescence ) and 20 cases of healthy control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The cytokines level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the levels of IL-6, IL-10, and IL-17 in acute stage of HFM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

5、sed in HFMD children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levels of IL-6 and IL-17 between the convalescence of HFMD and healthy children (P 0.05), However the levels of IL-10 in convalescence of HFMD were higher than healthy children (P 0.01). 2.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

6、ed that IL-6 and IL-17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0 (P 0.05); IL-6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d IL-17 in acute stage (P 0.01). In convalescence IL-6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0 (P 0.05),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7 (P 0.01); IL-10 and IL-17 have no correlative relation (P 0.

7、05).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Conclusions】 1.The levels of IL-6 and IL-17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cute stage of HFMD children. 2. The persistent elevation of serum IL-10 level was found in HFMD patients after convalescence.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hildren; interleukin脉管肿瘤

8、及脉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差异大,给临床医生在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时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南方地区脉管肿瘤及脉管畸形患者的情况,现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92例脉管肿瘤或脉管畸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收集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9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脉管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排除病灶累及颅内或内脏以及住院期间未予治疗的病例后得到:同期住院患者 856例,入选 592例(涉及科室包括:血管外科?口腔颌面

9、外科?小儿外科?骨科?皮肤科?整形外科)?1.2 疾病分类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结果,参照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 ISSVA)现代分类标准1,在我院病理科医师的指导下,将脉管性疾病进一步分为脉管肿瘤或者脉管畸形两类?其中,脉管肿瘤的镜下特点为1-2:内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具有胚胎血管内皮的特征,内皮细胞分布呈团状或条索状,部分细胞可见正常核分裂相?脉管畸形的镜下特点为1-2:内皮为成熟的扁平细胞,无或极少有正常核分裂相,脉管数目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多,且管腔异

10、常扩张,血管间可发生畸形交通;部分管壁中层的弹力纤维成分减少或缺乏,管壁张力下降,变薄;病灶可单独涉及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或者淋巴管,亦可同时累及多种脉管类型?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1.3 统计学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Q:四分位数间距)方式表达?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或 Wilcoxon秩和检验,对 P 0.05者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一般临床资料592例脉管性疾病(男:女=11.18)中,脉管肿瘤 187例(31.6%),中位年龄为 7月(Q=9 月);脉管畸形 405例(68.4%)中位年龄为

11、 17岁(Q=21岁)?所有患者的首次治疗前病程介于 2周69 年,中位时间为1年?分别统计脉管肿瘤组及脉管畸形组各自的首次治疗前病程:前者介于 2周19 年,中位时间为 5月;后者介于 1月69 年,中位时间为 4年?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脉管肿瘤组中,头颈部为最常见(41.2%)的受累部位?脉管畸形组中,下肢为最常见(37.0%)的受累部位?部分患者的病灶可同时累计 2个或以上部位?表 1示脉管肿瘤组及脉管畸形组的病灶数目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得出: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2 临床表现在 592例脉管性疾病患者中,超过 9成患者描述在疾病发展过

12、程中病灶明显变大?8.6%(16/187)的脉管肿瘤患者及 30.9%(125/405)的脉管畸形患者出现由该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包括局部胀痛,溃烂,流血,感觉异常等)?采用卡方检验得出:两组中出现不适症状的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3 病灶累及层次除了 35例病例由于未行手术切除或资料不全而不能确定病灶累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及的层次以外,在其余 557位脉管性疾病患者中,大部分病灶同时累及 2个或以上组织层次?其中,皮下组织受累 422例(75.8%),肌肉组织受累 243例(43.6%),皮肤受累 152例(27.3%),粘膜受累 4例(0

13、.7%),骨关节(骨膜,骨髓腔或关节)受累 29例(5.2%)?将已累及肌肉或骨关节的病灶归为深部病灶,反之归为浅表病灶?表 2示脉管肿瘤组及脉管畸形组病灶的深浅情况:后者病灶累及深部组织的比例(60.1%)高于前者(12.3%),采用卡方检验得出,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4 治疗方式本研究中,脉管肿瘤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包括:完整切除术?部分切除术?切除术联合整形术?切除术联合硬化剂术?硬化剂疗法?栓塞疗法,以及激光疗法?脉管畸形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包括:完整切除术?部分切除术,结扎术,切除术联合整形术?切除术联合硬化剂术?切除术联合栓塞术?硬化剂疗法?栓塞疗法?激光疗法?

14、微波疗法?化疗疗法,以及冷冻疗法?为了进一步了解脉管性疾病类型与所选治疗方式之间的关系,我们挑选其中 6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共 560例)进行统计,并自定义分为 3组(表 3):根治性方案(完整切除)?部分切除性方案(部分切除术?栓塞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植皮术)?姑息性方案(单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纯结扎术?单纯栓塞术)?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得出:脉管肿瘤组及脉管畸形组治疗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5 术中失血及输血情况在 592位脉管性疾病患者中,552 例(93.2%)行病灶切除术(包括切除术联合其它治疗方式)?该 552位患

15、者的术中失血量介于 21 500 mL,中位数为 25 mL,当中 52例(9.4%)术中输注血制品?552 位患者中,脉管肿瘤组的失血量中位数及输血患者比例为 10 mL及 2.7%,脉管畸形组的失血量中位数及输血患者比例为 30 mL及 11.6%?3 讨 论上一页 1 2下一页Virchow在 1863年首次提出将脉管性疾病分为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蔓状血管瘤三类3?至今仍有部分学者将该类疾病统称为“血管瘤”?然而,这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片面性?1982 年,Mulliken等4依据细胞生物学特性,结合疾病的自然病程?临床表现?以及组织学和病理学特点,将脉管性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

16、形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两类?此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了低流速脉管畸形?高流速脉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瘤等多种概念1,5-6?如今,ISSVA 制定的脉管性疾病现代分类标准(将脉管性疾病分为脉管肿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已逐渐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婴幼儿血管瘤占脉管肿瘤的绝大多数,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病灶在出生后第一年内快速生长,随后进入缓慢的消退期(一般持续至 510岁)?另一方面,大部分脉管畸形病灶在患者年少时随身体生长而缓慢生长(若出现某些诱因:如感染?外伤等,则可能会引起病情迅速发展)1,早期的临床表现可以不明显,且病灶不会自行消退?正是由于生长方式和自然病程的差异,本研究中,脉管肿瘤患者首次治疗前的病程(中位时间为 5月)明显短于脉管畸形患者(中位时间为4年)?本研究中,脉管肿瘤组与脉管畸形组各自的单发病灶比例分别为82.9%和 82.0%?与此同时,国外的资料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