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第二单元 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071099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 第二单元 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 第二单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 第二单元 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基础再现,1.运动是物质的_属性(1)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不是外部强加于物质的。(2)物质除了运动这个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无限性等很多属性,这些属性和物质不可分。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就谈不上其他属性了。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的其他属性存在的_和基础,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存在方式,前提条件,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指_,其基本运动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

2、神运动和_。(2)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3)世界上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_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是化学运动的主体,生命有机体是生命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社会运动,宏观物体,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任何物质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自终贯穿着运动。运动是普遍的、_、无条

3、件的、_。(2)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_。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表现在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物体在一定时期或是一定阶段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_。,永恒的,绝对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不变论,诡辩论,易错提示: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注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它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误区二: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因此静止也就是运动。注意:静止和运动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1.(2010年烟台模拟)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个观点(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承认运动的特殊性C.前者承认动中有静,后者承认静中有动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了物质的运动也看到了物质的静止,

5、河流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改变,所以第一次可以踏进这条河流,但是第二次踏进的河流已经不是当初的那条河流了;“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看到了物质的运动而否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河流是不断运动的,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河流也是“静止”的,在这段时间,河流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正确。答案:A,1.规律的含义(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_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就有的。(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事物表面现象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贯穿于事物整个的发展过程。(3)任

6、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_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4)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_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2.注意:四季的更替、昼夜的循环、水的流向等都是属于自然现象,是规律的_,其背后隐藏的地球公转、自转、重力等才是规律,不能把规律的表现形式等同于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_,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存在和是否发挥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

7、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是_,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稳定的,表现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存在的,(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_,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1)人能够_,规律总要通过各种具体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认识规律。(2)人能够_,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遵循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易错提示:误区一: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创造规律。注意: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

8、性,因而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可改造,规律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侧重点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只要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误区二: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误区三: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误区四:规律有好坏之分。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2.据珠江防总办2009年1

9、1月6日介绍,近几年来,咸潮一般在十一月至十二月出现。今年咸潮强度特别强,范围特别大。珠江河口咸潮近日进一步加剧,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四日,珠海主要取水口平岗泵站已连续四天无法抽取淡水,珠海水库蓄水大幅减少。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 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创造规律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 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正确选择A. B.C. D.解析:人要创造规律,说法错误,不选;错误。本题选D。答案:D,高分跨栏,1.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是万事

10、万物的共同属性,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则没有。(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指的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这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的。,(2009年安新模拟)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大脑越用越灵”表明的是大脑运动对大脑的积极意义。由此不难看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11、B没有表明运动对大脑的作用,不选。C 不选,材料并没有说明意识的产生问题;D本身错误。答案:A,2.规则、守则和规律规则、守则是规律的反映,不是规律本身。任何正确的规则、守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人们遵守规则、守则,正是尊重规律的体现。规则、守则是主观的,规律是客观的。,自2009年11月27日登录央视八套以来, 电视连续剧沂蒙以其朴实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平民化视角,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共鸣。随着沂蒙的热播,“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再次感动中国。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沂蒙人民凝聚力量、开拓前进、建设家园的精神动力。这

12、告诉我们( )A.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B.要战胜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一切困难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解析:自然和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人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A不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战胜困难的前提条件,C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D不选。答案:B,课堂集训,1.(2009年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

13、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故B项错误;A、C两项只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没有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2. (2009年全国卷)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 B.C. D.

14、解析:忽视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错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践。答案:B,3.(2009年广东卷)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解析:人们不能梦见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梦是属于意识范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选A项。答案:A,4.(2009年重庆卷改编)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

15、,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造福自身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解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A是错误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B的说法是错误的。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5.(2010年广东模拟)材料一 2009年12月15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工程港珠澳大桥开工。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其规模更将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材料二 港澳珠大桥工程艰巨、技术复杂,在经过慎重科学的技术可行性、环保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包括生态、水流、航运、气候、走向及粤港车辆跨地区通行制度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全面综合论证后,有关方面才进行决策的。材料三 建设珠港澳大桥,对于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联系,整合三地的资源,提高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请结合哲学有关规律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