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066590 上传时间:2017-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优课堂】2016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10 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5中山期末考试12)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A甲午中日战争 B五四新文化运动C全面抗日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答案】C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是达不到“亡国灭种”的程度,故 A 项错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材料中的民族意

2、识觉醒无关,故 B 项错误;抗日战争中,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故 C 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与材料中的民族危机、民族觉醒无关,故 D 项错误。2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答案】DA 项可从左权同志碑志与“遽以英勇殉

3、国闻”中体现;B 项可从“作战几遍中原、清漳河战役”中体现;C 项可从“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中体现;由“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 ”中说明共产党对左权牺牲哀悼,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因此,A、B、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项。3(2015广东百校联考16)1938 年 3 月 5 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这里,蒋介石()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答案】D从材料可以看出,蒋介石试图

4、通过时空因素这一条件,来进行持续作战,并非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故 A 项错误;蒋介石的观点是以时间换空间,与中共的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并不一致,故 B 项错误;结合材料提及的时间以及日记内容来看,当时的蒋介石还是力图争取胜利的,不能认定为消极抗战,故 C 项错误;从“在以广大之空间2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可以看出蒋介石意图以空间换时间,进行持久抗战,故 D 项正确。4(2014广元统考)右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这成为珍贵的历史镜头。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B建立何种国体政体C决定实行土地改革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

5、】B此时抗战已经胜利,故排除 A 项;C 项与重庆谈判无关,故排除;D 项从1936 年开始,此图片拍摄于 1945 年,故排除。故此题应选 B 项。520 世纪 40 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要和平,争民主”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B由“40 年代 胜利到来 向往和平小康 希望破灭”等隐含信息,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抗战胜利

6、后初期的社会现象, “要和平,争民主”是这一时期国内政治的主题,故选 B 项。6(2015广东六校联考16)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 ”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C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A 项错误;洛川会议是决定建立全面

7、抗战路线,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主要围绕党的任务、党的指导思想等展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故 C 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7观察下表,导致 19461947 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军队年份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31946 127 万 430 万1947 195 万 370 万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C中共粉碎国军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D中共打败国军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答案】C注意题干时间“19461947 年”

8、 。1946 年 6 月,内战爆发,因此 A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共产党军队人数增加,所以 B 项错误。D 项发生在 19481949 年,所以排除。故选 C 项。8(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2)下表所示为中国某次会议代表人数统计情况。关于本次会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党派代表 人数国民党 8共产党 7民主同盟 9青年党 5无党派人士 9A召开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B体现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原则C达成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的协议D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协议【答案】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根据材料中会议代表的人数统计来看,国民党处于优势,故 A、B 项

9、错误;达成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的协议是重庆谈判,而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参加,故 C 项错误;参与此次会议的人数多、代表广泛,因此此次会议是 1946 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故 D 项正确。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起点与终点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 BC D【答案】D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近代史的终点,备选项中 D 项与此关系最相近。10(2015成都诊断6)如下图是进步青年发表的漫画蜡炬

10、成灰泪不干 。它意在4讽刺“蒋政权”()A背叛国民革命,背信弃义 B围剿工农红军,手足相残C实行消极抗战,国土沦丧 D坚持独裁内战,自取灭亡【答案】D“蜡炬成灰”意味着“蒋政权”走向覆灭, “泪不干”反映出它不甘心失败。A 项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蒋政权”刚刚建立,并未走向覆灭,故 A 项错误;围剿工农红军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消极抗战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时期“蒋政权”都是全国性政权,并未走向覆灭,故 B、C 项错误;坚持独裁内战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 “蒋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败退台湾的它仍然企图反攻大陆,故 D 项正确。11毛泽东曾就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次战役指出:“为南部战线

11、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蒋介石则声称,此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关键句:“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 。12下列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关节点的重要作用,其先后顺序应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答案】C本题考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把握。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力挽狂澜遵义

12、会议召开;灯塔指引抗战中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 年初,国民党陆军上将蒋方震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 年 8 月 18 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5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

13、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材料二自 1937 年 7 月至 1945 年 8 月之 8 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 22 次,重要战斗 1 117 次,小型战斗 28 931 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 3 211 419 人。空军阵亡4 321 人,毁机 2 468 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 200余位,其中有 11 位上将、34 位中将、48 位少将。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1)指出蒋方震和

14、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4分)(2)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8 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8 分)【答案】(1)相同之处:都主张持久抗战。依据: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2)途径:蒋方震把持久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上;陈诚则主张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持久抵抗来争取抗战的胜利。缺陷:他们都轻视人民群众的力量。(3)评价:与中共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的企图;广大国民党官兵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

15、牺牲;一度配合了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14阅读以下照片和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一组历史照片摄于 1945 年,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材料二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 1946 年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第一代的会面,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跨越,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 ,意义非凡。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香港大公报2005 年 4 月 26 日社评(1)三幅照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6 分)(2)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促成了此事?结果如何?(6 分)6(3)材料二中的社评所说的“第四代再会面”指的什么事件?有何意义?(8 分)【答案】(1)事件: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2)形势:抗战胜利后,实现和平、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结果: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但未能避免内战。(3)事件: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连战会面进行会谈。意义: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认识,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解析】本题以 1945 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一组照片和“第四代再会面”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