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041799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都市王家畈乡初级中学生物备课组1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 2、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生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

2、:(1)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3)会使用火,脑的发育程度不同;(4)产生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第二节 人的生殖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是靠生殖系统。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 P9,图 4-5,4-7 )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生殖过程:第三节 青春期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及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心理发生变

3、化,有较多心理矛盾。(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2)内心世界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4、水约占体重 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6、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 A

4、: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 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 B1 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 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 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 D 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 P29 图 4-22、P31 解读曲线图) 。宜都市王家畈乡初级中学生物备课组2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3、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

5、唾液混合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是十二指肠)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是盲肠)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4、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5、注意:唾液腺、肠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6、口腔只含唾液淀粉酶,只能把淀粉部分转化成麦

6、芽糖。7、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分解成简单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8、胆汁也是消化液,但不含消化食物的酶,只能把脂肪变成更小的微粒,便于消化。9、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10、食物的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11、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绝对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成人小肠一般有 5-6 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

7、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1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P27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30%、40% 、30%.三餐应该按时。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宝塔”(P33)2、食品安全 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

8、门的印章。绿色食品: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宜都市王家畈乡初级中学生物备课组3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书 P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喉中有声带,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有结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呼吸道的功能:通气,清洁、温暖、湿润空气(P41 图 4-26)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外界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胸阔上下

9、径增大胸腔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吸气肋间肌收缩 胸阔前后径增大 膈肌舒张顶部回升 胸阔上下径缩小胸腔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呼气肋间肌舒张 胸阔前后径缩小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毛细血管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4、肺泡的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5 、气体交换的结果: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6、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第四

10、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运输氧(无核)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免疫作用(有核)C血小板:

11、(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凝血止血(无核)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速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管径最小,管内血液流速最慢。2、三种血管的关系:P58 力图 4-36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宜都市王家畈乡初级中学生物备课组4心壁:肌肉组织构成(收缩力强)心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12、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1 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1-62 图) 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人体的体循环(P63 图)体循环途径: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变化:鲜红的动脉血暗红的静脉血。意义:为身体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运走。4、人体的肺循环肺循环途径: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变化:暗红的静脉血鲜红的动脉血意义

13、: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处,血夜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继而被呼出体外。5、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1、1900 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 ABO 血型,即血液分 A、B、AB、O 四型。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0 表)。成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7-8%一次失血12001500 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 毫升 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 毫升 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3、从 1998 年起,我国实行

14、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 图 4-43):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73 图 4-44)(P75 图 4-45) 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

15、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 180 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 1.5 升。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歇的。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3、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水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4、尿的形成过程及排出过滤 重吸收宜都市王家畈乡初级中学生物备课组55、排尿的意义:(

16、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6、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腋窝、掌心、足底等处分布较多。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或皮下组织内,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7、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P79 图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