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01611 上传时间:2017-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 ) 、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 5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 35 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IMT) 、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hsCRP 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 hsCRP、颈动脉 IMT 及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组血清 hs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血清 hsCRP 水平与颈动脉 IMT 呈正相关。结论 颈

2、动脉 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清 hsCRP 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hsCRP 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 【关键词】 脑梗死;动脉硬化;C 反应蛋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1 。反应蛋白是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其血清水平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 。本研究通过对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2(intimamedia thickness,

3、IMT)的观察,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及血清 CRP 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8 例患者均为 200804200905 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男 33 例,女 25 例,平均年龄(60.811.9)岁,均符合全国第 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 ,并经头部 CT 或 MRI 证实为前循环脑梗死,病程3d 。对照组 35例,男 20 例,女 15 例,年龄(58.79.8)岁,为本院健康体检者。2 组均排除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严重肝肾心肺疾患,2 周内无服用 B 族维生素、抗炎药及激素史,近期无手术外伤史。2

4、组间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1.2 测定方法1.2.1 标本采集:入院第 2 天受检者清晨空腹,使用含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 5ml, hsCRP 检测采用透色比浊法,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操作过程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 GE 公司 VIVID7 型彩色多普3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7.5MHz,由超声科医师专人操作 ,从颈总动脉起始处至颈内动脉入颅显示不清为止,观察颈动脉各段内膜改变,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斑块形态和回声特点。根据超声特征对斑块进行分类:硬斑呈强回声,可伴有明显声影;软斑呈中等或弱回声,内膜向腔内凸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内部

5、结构均匀或不均匀;混合斑呈强回声、等回声以及弱或无回声混合存在,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可有“壁龛”样影像。其中硬斑为稳定斑块,软斑及混合斑为不稳定斑块。同时存在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归为不稳定斑块。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脑梗死组血清 hsCRP 水平、颈动脉 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组(n=13)

6、 、稳定斑块组(n=28) 、不稳定斑块(n=17) ,3 组受试者血清 hsCRP 水平分别为(2.870.60) 、(4.081.70) 、 (5.862.25)mg/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4意义(P0.05) 。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 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4689,P0.05) 。表 1 脑梗死与对照组血清 hsCRP、颈动脉 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较(略)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已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4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超声下的征象为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一种简

7、单、方便、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可较好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的情况,临床应用日益普遍,故本研究选择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本组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 IMT、颈部斑块的检出率、血清 hsCRP 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及血清 hsCRP 水平有关,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5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慢性炎症过程6 。CRP 是炎性反应标记物之一,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微,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强度。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CRP 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5可引起动脉内膜的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厚和斑块破裂,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同时 CRP 可通

8、过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7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hsCRP 含量在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不稳定斑块炎症的存在可能导致了继发的斑块形态学的改变,使斑块破裂、脱落,导致动脉 动脉栓塞脑梗死的出现及进展8 。本组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和软斑)hsCRP 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硬斑) ,提示血清 hsCRP 浓度变化能够反映斑块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血清 hsCRP 水平与颈动脉 IMT 呈正相关,与国内的文献报道9一致,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 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

9、硬化血管病变程度明显相关。因此认为对血清hsCRP 水平的检测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炎症过程提供信息。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通过检测血清 hsCRP 水平并结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临床上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部血管不稳定斑块,从而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Magyar MT, Szikszai Z, Balla J, et al. Earlyonse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6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elevated s

10、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markersJ. Stroke, 2003, 34(1):5863.2 王艳秀,袁建新, 王轶瑾,等.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3):210.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4 黄慧敏, 王涛.炎症、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 15(5):464468.5 毕崇霞,林少华,姜领. 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9):2729.6 徐也鲁.动脉粥样硬化 一种慢性炎症过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2):9395.7 温红梅.C 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10(4):298300.78 钱怡宁,张拙,勇强,等. 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J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5):358360.9 金亚平,秦光明,张松照.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6):3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