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986695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市三模前模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 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2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3

2、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 ”这说明嘉定棉纺织业发达 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小农经济瓦解 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 B C D4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

3、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6 “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 。 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 。 ”(严复原强 )这说明严复A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B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C提出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D主张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7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 。这一战争A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8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

4、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920 世纪 60 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5、C、20 世纪 70 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101962 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这表明中央A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 B着力纠正“左”倾错误C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D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

6、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121992 年 11 月 16 日, “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B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13 “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

7、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 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1414 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 20%到 30%,而到了 16 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 18 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 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美洲新航路开辟 B金银大量流入 C货币购买力下降 D世界市场形成15美国 1787 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总统与内阁之间A. B. C.

8、D.16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 ,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71926 年苏共提出:“合作社和国营商业的任何削弱,私人中间商、收购商和商人阵地的加强,都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关系的统治领域的扩大。因此扶助合作社,发展国营商业,使它们通过竞争来夺取私人商业资本的阵地,并使它们在经济上利用私人商业资本,就是党的经济政策中的首要任务。 ”这表明苏联A科学利用市场规律 B

9、强化公有制主导地位C提倡多种经济并存 D兼顾计划与市场手段18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 ”此评价针对的是A 社会保险法案 B 紧急银行法C 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农业调整法 19 “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 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20卡扎明认为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使得在

10、功利主义时代干枯的气氛中日益衰退下去的国民的敏感性重新振作了起来,并且按照和人们的生活主旨相称的价值,重新建立起了一种平衡和一种更加健康的秩序” 。由此可见,狄更斯的小说A推崇浪漫主义 B抨击理性生活 C批判工业社会 D颂扬金钱至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21 题 14 分,第 22 题 11 分,第 23 题 15分,第 24 题 10 分,第 25 题 10 分,共计 60 分。21.(14 分)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

11、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

12、作出解释。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 (4 分,不得照抄材料)(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4 分)(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6 分,要求:材料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 字左右。)22 (11 分)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圈

13、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1819 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年份 项目 1760 年以前 17611796 年 17971820 年发布圈地法令 208 项 1482 项 1727 项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 英亩 1830000 英亩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材料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

14、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 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 13 2%,土豆 75%,牛肉 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 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 432 公斤和 30 公斤,比革命前 1913 年的 540 公斤和 314 公斤还要低。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

15、、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4 分)(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3 分)(3 )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