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969360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小学生情感品质的一般特点.4(一).幼稚却善于表现.4(二).多彩而不成熟.4(三).冲动而又难以控制.42.小学生情感的培养的途径.5(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51.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52.是对自我的认识.5(二).选择最佳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51.生活即教育.6(1).让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6(2).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6(3).尽量让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62.创设道德情景,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6(1).主题研讨.7(2).置换角色.7(三).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71.为人师表.72.潜移默化.73.美术熏陶.7

2、(四).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7(五).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8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内容提要:一小学生情感品质的一般特点:(一).幼稚却善于表现.(二).多彩而不成熟.(三).冲动而又难于控制.二.小学生情感的培养的途径:(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1.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2.是对自我的认识。(二)、选择最佳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1. 生活即教育(1)、让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2)、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3)、尽量让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2.创设道德情景,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1)、主题研讨 (2)、置换角色3、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1).

3、为人师表(2).潜移默化(3).美术熏陶4、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5、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关键词:情感、培养、丰富、遵循、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是他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可见,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

4、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这说明教育不能重智轻情,必须着力培养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生。儿童的情感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与发展的,伴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品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以下一些特点:一、幼稚却善于表现小学生天真活泼,情感丰富,易于外露内心的感受。他们表达出来的情绪通常是他们纯真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较为一致,较少有文饰和内隐成分。然而,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往往带有较强的情境性,情感表达的方式比较单纯,情感易于外露,不善于掩饰。遇到高兴、令自己满意的事情就手舞足蹈,神采飞扬;而遇到不高兴、令自己失望的事情则垂头丧气,黯然神伤。他们对自己的情感表现

5、和可能的后果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二、多彩而不成熟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学校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儿童的生活接触面扩大了,新的活动、新鲜事物使儿童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在性质上也有变化。然而,尽管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内容日渐丰富,与道德、理智、审美活动相联系的高级情感也逐步得到发展,但是,小学生情感还不够稳定,他们的情绪常随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紊乱。三、冲动而又难于控制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遇到较小的刺激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

6、正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排解消极不良情绪的困扰,这往往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由此可知,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要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必须在情感上打动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把认识运用于实践,指导他们的行动,才能够使他们持之以恒。情感还是意志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地强化情感体验,动机才会越来越明确,意志力才会不断增强。因此,应该遵循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情绪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面对同样的事情,由于个人的认识不同,产生的态度就不同,因此而产生的情绪也就不同。小学生对主客

7、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认识正确,就会热爱生活,坦然面对生活、学习和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挫折。小学生最初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是入学后才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通过对社会中先进人物、先进事物的学习,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致情绪苦闷,患得患失。(二)是对自我的认识。一

8、个人如果对自己估计过高,当事与愿违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败感,容易心理失衡,从而使情绪低落;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估计过低,即使成功了也体会不到喜悦和快乐,这样当面对具有挑战性质的任务时,他们往往退缩,不愿付诸努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取得的进步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把握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平衡。二、选择最佳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指教师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

9、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所以,教师要随时留意生活教育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1、让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野外郊游,那时,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荡漾;金灿灿的油菜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同学们在田间小道边采集那些不知名的兰色小花,寻找蚕豆的“耳朵” 。每一次发现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兴

10、奋和喜悦。接着,我们开展了一个“巧手摘野菜”的活动,大家分组比赛谁摘的野菜品种多,数量多。半小时后,当学生们拎着装有红梗菜、紫云英、荠菜的马甲袋走在回校的路上时,从他们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我体会到了他们回归大自然的喜悦,我相信,此时,学生心中一定涌动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选择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例如,当我发现学生对蚂蚁这种昆虫产生兴趣时,我就指导学生开展对蚂蚁的探究。其中有一个小组,他们探究的主题是“蚂蚁的本领” 。为了了解蚂蚁越障碍的本领,他们常常趴在地上仔细观察一个多

11、小时,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失败,但他们没有气馁,他们凭着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将对他们的成长起重要作用。3、尽量让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节那天,我们开展了“我为老师献朵花”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尊师的热潮;三月,我们开展了“让红绿领巾更鲜艳”的活动,使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现象蔚然成风;在学校举行的科技节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五字联动,创绿色小队”的活动,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 、创设道德情景,满足学生的情

12、景体验情境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1、主题研讨由老师或学生确定某种情境,通过讨论,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明明的妈妈下班回家,就忙着到厨房做菜烧饭。明明看见了,心想: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还要忙这忙那的,我应该帮妈妈做些家务,于是,他就跑去帮妈妈拣菜。妈妈却说:“小孩子,读书要紧,别在这儿碍手碍脚的。 ”然后,让学生对这个情景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家务劳动,长大后,他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对他的工作又会带来哪些不良

13、影响呢?通过讨论,激起学生想象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明辨是非。2、置换角色让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比如,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之情,就可以让学生化妆成二十年后的模样,展现自己实现理想后的风采,通过这种特长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如,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方式再现社会上某些人乱扔垃圾、滥伐树木、肆意行猎的不良现象,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情感体验以活动为载体,从满足学生的基本社会性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充实学生的情感内容、积累健康的情感体验、进而唤起他们的高级社会性需要,促使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感;对同伴的关心发展

14、为人道主义情感;对成功的体验发展为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是非的判断发展为正义感和善恶感为最终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奠定基础。三.、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情感陶冶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利用各种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一) 、为人师表人格感化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情感还很稚嫩,可塑性较强。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每学期开学,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