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936999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地理周测(一)命题人:林世润 审题人:甘桂蔓 陈先丽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 3 分)11999 年 10 月 12 日被联合国定为 ( )A50 亿人口日 B60 亿人口日 C70 亿人口日 D80 亿人口日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生育率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1 9 世 纪 以 来 是 世 界 人 口 增 长 的 快 速 时 期 D世界人

2、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读图 1 回答 45 题。4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 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 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23% C13% D60%5与 10 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8%,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根据图 2 回答下列 67 题: 6图中所示 a 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新

3、加坡 C美国 D德国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 B C D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中, “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9若 某 城 市 人 口 出 生 率 1.02%, 死 亡 率 0.62%, 自 然 增 长 率 是 0.4%, 其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是 (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以上都不是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4、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自然增长快 D人口迁移造成的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 )A山 东 的 大 学 生 毕 业 后 由 长 沙 到 北 京 工 作 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 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 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 1213 题。12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 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320

5、 世纪 80 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读“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 3”,回答 1415 题14图中与曲线排序相应的一组国家是 ( ) 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 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 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15有关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瑞典是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B墨西哥属于北美洲,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C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控制人口

6、增长数量,目前我国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D 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土壤的肥力状况 C经济因素 D宗教因素2004 年 3 月“” 在北京召开,40 多名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制定选择性别中止妊娠法规的提案。其中人口的性 别结构是这一提案中涉及的关 键词,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 100 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图为四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性 别比例曲线 ,读图 4 判断 2324 题:17在这四条曲线中,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 ( )A B C

7、 D18若图中的曲线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造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C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D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19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 )A城市化的表现 B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C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D城乡差别过大造成的20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人 口 老 龄 化 , 青 壮 年 赡 养 照 顾 众 多 老 人 负 担 过 重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

8、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 ,共计 40 分)26读某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5。回答:(12 分)(1)图中第一阶级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型,其特征是 。(2)图中第 阶段为“传统型” ,其特征是 该特征产生的原因 。 (3)该地区堪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代表,可能是 ( )A美国 B中国 C韩国 D芬兰27图 7,分别表示美国、日本、俄罗斯人口迁移情况,读图 7 和图 8 回答:(18 分)(1)A、B、C 三图同时反映了国内移民的目的是 。(2)A、B、C 哪一幅图表示的是图 8 的国家? 。(3)在图 8 中画出该国老年人口迁移的具体路线,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因素,人们形象地把迁入

9、地叫做“ ”。 (4)图 8 中你画的迁出地是该国的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主要是 。 (5)在资本主义早期,该国人口向 部聚集;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是 因素。(6)目前,该国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28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 分)资料 1:据 1999 年 10 月 13 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 年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人有 1 亿多人,占总人中的 10%,到 2040 年预计将达 2.5 亿以上,占总人口的 23.79%,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 20 岁左右人口数的 23 倍。资料 2: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 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9485 万人,到 1994

10、年上升到 2 亿人,2000 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 3 亿人。据估 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1)资料 1 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更加突出D国家的社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 GDP 的明显下降(2)资料 2 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经济的发展,

11、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A B C D(3)近 20 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高一下学期地理周测(一)1、单项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2、综合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21.(1)_ _(2)_ _(3)_22.(1)_ (2)_(3) _ _(4)_ _(5)_ _ (6)_23.(1)_ _(2)_(3)_(4)_高一下期周测一参考答案1B 2D 3A 4B 5B 6A 7A 8B 9C 10D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C 18B 19B 20B21 (6 分)(1)原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2)二、三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使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3)D22 (13 分)(1)国土开发(2 分) (2)A(2 分) (3)图略(1 分) 气候(1 分) 阳光地带 (1 分)(4)东北部(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