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854575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州二中高 2016 级第二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命题人:陈耀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下面的 ABCD 四幅图中,哪一幅的 p 点位置同时符合在东半球,在北半球,属于低纬地区,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2下列四地所代表的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如右图,完成 34 题3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A、正东 B、西北 C、正西 D、东南4如果一架飞机从 A 地飞往 B 地,最近的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一直向东南5读右图, O 点与 P 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A、

2、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读右图, (图中河谷流水自西向东流)分析判断第 6-7 题6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A、110E 线 B、30N C、a 线 D、b 线7图中地区(不考虑其它因素)太阳能最丰富的是A、a 线北坡 B、30N 线北坡ABN3040510210159835CD10234102031232013ABCDPPPPC、b 线北坡 D、b 线南坡8与平面图中自 X 至 Y 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是9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

3、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1980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 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 图是 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变化图以及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 10- 11 题。10. 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11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

4、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 年持续上升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 12-14 题。12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3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4该国可能是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读“某国自 18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完成 15-16 题。15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 BC D16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阶段农业产值大于

5、工业产值C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 70%以上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 90m 部分的高度之和称 为“ 城市个头”。2011 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 17-18 题。17.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18.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读图完成 19-20 题。19城市化第阶段,主要出现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

6、性增多20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阶段的是A埃及 B中国C英国 D印度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 ,该城 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读图完成 21-22 题。21有关图中 a、b、c 、d 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 地种植青稞 B b 地种植花卉 Cc 地饲养水牛 Dd 地发展林果业22图中 a 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B大牧场放牧业雨热同期C乳畜业市场广阔D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丰富2012 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 “用工荒”局面还没有得到改善,高悬的招工条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日常风景。

7、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23-24 题。工业投入比例图23上图中四地,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A B C D24为有效应对“用工荒” ,沿海地区制造业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适度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整体迁移到中西部地区落户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A B C D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省区四个不同区域示意图” ,其人口密度、某种工业企业规模及人均收入分别如下,据此完成 25-26 题。25图中某企业最有可能是A汽车制造厂 B钢铁厂C可口可乐生产厂 D电子厂26调查发现,图中乙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 69%,影响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A便利的交通 B较高的科技C改革开放的优

8、惠政策 D优美的环境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 2728题。27.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28.甲运输方式应该是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 29-30 题。29图中 a、b、c 分别表示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30下列最能体现出该模式特点的是循环型高消耗生态化可持续A B C D二、读图填图题(共

9、 40 分,包括 31、32、33 题,共三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材料一 2011 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左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右 图为长三角地区 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 分)(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 T 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填写序号) (3 分)国际金融 机械制造 服装制造 石油化工 文化创意 进出口贸

10、易(3)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 差异及形成原因。 (5 分)(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 (3 分)32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云雾较多,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下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乌龙茶起源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1)据图分析乌龙茶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气候条件。(4 分)(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A 地比 B 地更适合乌龙茶的种植,据图说明坡度对乌龙茶生长的影响。(6 分)(3)该地区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为减少春茶产量

11、及品质的下降,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喷水,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简析其地理原理。(3 分)33下图为“甲市周边地区和甲市示意图”, 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多雾,河流湍急,矿产资源丰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 分)(1)甲市河流向_方向流动,甲城市的市区范围沿_ 和_伸展。(3 分)(2)简要评价甲市钢铁工业的发展条件。(4 分)(3)该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_。(3 分)(4)为综合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该地区可以建设下列_、_、_等工厂。(填序号)(3 分)硫酸厂建材厂 汽车厂 食品厂 水泥厂 万州二中高 2016 级第二期期末考试地理参考答案15DDACC 61

12、0DCCCB 1115CDDCB 1620DCAAC 2125DDCDC 2630DBCBD31 (共 14 分)(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答对其中三点 3 分)(2) (3 分)(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 分)(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答对其中三点 3 分)32 (共 13 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 (4 分)(2)A 地等高线比 B 地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物质迁移速度( 水土流失)慢,泥沙沉积(侵蚀较弱) ,土壤厚度更厚;土壤水分条件好;肥力更高。 (6 分)(3)使空气中水分增多,可减小温度变化,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 (3 分)33 (共 13 分)(1)东南河流铁路线(3 分)(2)有利: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铁路交通便利。不利:受地形限制,平地少。 (4 分)(3)钢铁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河谷地带污染物不易扩散;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雾。 (3 分)(4)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