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853507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搬经镇中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自己带回,答题纸交监考老师。2答题前, 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 试号等考生信息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一(26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6 分)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1)(zhn x)。属于自己的不要 B(a.抛弃、b.放弃 );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累了把心靠岸, 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2

2、)(xing shu)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3)(xun ln)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 A 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 C(a.豁然开朗、b.恍然大悟) 就是美好的一天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依次填写)(3 分)珍惜 享受 绚烂2在横线 A 处填上正确的 标点符号标志(不是名称)。(1 分)A 处的标点符合标志是 ;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人 B、C 两处。 (填写 选项序号)(2 分)B 处应 填写 b ,C 处应填写 a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修改(4 分)2013 年,如皋市林业发展成绩斐然。 全年完成造林大约 7

3、2000 亩左右,扩大了树林覆盖面积。该市还加强了林业复合经营 的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 “大约”左右 ”语义重复。是动宾搭配不当。 “效益”不能用“加强”,应该用“提高”。5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所表达的情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 怀基本一致的句子是 , , 。6.阅读下面材料,

4、按要求答题。 (6 分)【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 课,每周 l 课时。【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 l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立了 400 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 新浪网”)(1)在中小学开 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2 分)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 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5、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 们的学习负担。 (2 分)观点 1 分;理由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2 分)示倒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盛到无比自豪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3)如皋市搬经镇 中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 分)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2 分)示例二: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以工

6、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示例三;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 挠的赞歌。 (2 分) 扣住本质特征,言之有理即可。二(59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9 题。 (共 6 分)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7试描绘“ 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2 分)来源:学科网 ZXXK3示例:(江岸边, )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色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 绽放,色彩鲜艳, (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8这是一首题画诗。画幅中没有,而 诗中出现了的景物是什么?( 2 分)河豚(或“正是河豚欲上时”或

7、“河豚欲上时”)。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表达了诗人对惠崇画作的欣赏、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看画中之景时的喜悦、高兴之情)。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5 分)【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

8、亦厚乎!”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 ,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

9、,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10、。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 ”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4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晋升或调动官职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送给以示玉人,以为宝也 把当作 当之郡 到11【甲】【乙】两段选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2 分) 【甲】【乙】两个形象都清正廉洁。 (“清正”1 分, “廉洁”1 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5 分)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翻译出重点词 “以”、

11、 “遗” 、“之”、 “厚”;句子通顺、 语义语气正确)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翻译出重点词“或”、 “诸”;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13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 遗之,不亦厚乎!”请结合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地简要说说你希望父辈留下什么?(4 分)(字数 50 左右)略(内容健康,体现积极向上精神 2 分;言之有据 2 分)(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418 题。 (18 分)“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赵畅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 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 此时”,指

12、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 ”,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 读书更应这样。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 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 真正的读书总 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 厕上” 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

13、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 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 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 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 闭门谢 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5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 会生气” 的书 。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

14、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 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 年 9 月 7 日,德国空 军疯狂轰炸伦敦, 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 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 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 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 ”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 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 对如饥似渴

15、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 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 且苟能发奋 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 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 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选自 2013 年 1 月 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或: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时地都要读书)。15第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 分)引出论题或 论点; 作 (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结构上领起下文。16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 分)首先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接着引用古人的话“马上、枕上、 厕上”证明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用谢晋勤奋读书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举阿根廷出版“会生气”的书(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