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853129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历史 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郡中学局二历史备课组组稿(考试范围:必修 1、必修 2、必修 3、选修 2)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春秋公羊传记载:“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逋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说法A遵循了西周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2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 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 三国志写到:“袁

2、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曹操根据地)许。 ”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 ”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 ”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A叙事 B考证 C褒贬 D史论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4 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

3、: 永徽律 首篇名例律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尊华鄙夷的思想 B天朝上国的心态C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 D农耕文明因包容而发达5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 记载为 4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 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44 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最早采用铁犁牛耕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6公元 1302 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 “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

4、繁事弊甚非所宜” ,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白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7明史记载:“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 2014 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 史高考资源网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 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材料反映明朝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8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 “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

5、。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 ”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 。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A“托古改制” B “变者古今之公理”C “祖宗之法不可变” D “中体西用” 9右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 ”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B东汉时已出现印刷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10.“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6、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A对解放农村生产力有积极作用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1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m 现了“五口通商大臣” “总税务司” “总理衙门” 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12.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

7、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1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是“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8、14.近代史上某著名学者说:“我国人无论治何种学问,皆含有主观的作用,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 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其结果必至强史以就我,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 ”根据这则材料,该学者主张 A肯定传统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借鉴意义B抨击讲求褒贬笔法的传统史学,追求史学的客观性C提倡史学研究应着眼于“明道” “经世”D主张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依据15.“以为不要城市 T 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

9、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5.24 )这说明当时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16.在 1953 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 1945 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 ,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1

10、7.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 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 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 ,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 50 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8. 1982 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 “八大王事件” 。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而1984 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 “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

11、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此次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9.以下是两则有关罗马帝国时代的资料:资料甲:“罗马前期皇帝甚少主动采取影响全帝国的措施,通常于地方社群或个人要求后才作回应。皇帝与人民的接触最主要的模式为要求与回应 。 ”资料乙:公元 112 年小亚细亚总督普林尼写信向罗马帝国图拉真请示如何对待基督徒。图拉真回复:“你处理基督徒的方式很正确;要规定一个普遍原则,以为处理这类事的标准是不可能的。 ”比较两则材料,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合理的A两者角度不同,甲是整体的概论皇帝

12、所为,乙是一则皇帝作为的具体例证B两者观点不同,甲说明罗马皇帝角色较为消极,乙凸显皇帝角色较为积极C两者可以印证,甲有关罗马皇帝的分析论点能从乙的具体实例中得到支持D两者可以对应,甲对皇帝角色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乙中地方官和皇帝的关系20.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21.某国政府重视贵重金属,除立法禁

13、止输出金、银外,还规定外国商人前来贸易时,须以金、银支付货款。为振兴经济,又取消国内贸易障碍,已建立单一市场,并补贴本国商品奖励出口,同时还限制殖民地仅能与母国贸易。某国是指A十五世纪的荷兰 B十七世纪的法国C十九世纪的日本 D二十世纪的英国22.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在一篇演说中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主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 ”下列评论

14、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D政府应该扩大权限,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23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 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 21%的种子公司,控制 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说明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24. 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 ,至此,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下列事件中,对此事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B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成立C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D北约接纳联邦德国加入25.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A稳定汇率 B实行浮动汇率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第 I 卷答题卡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满分 5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