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853062 上传时间:2017-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平安学校 胡秀华课标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或是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或是脱离语言环境单打零敲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纵然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徒增负担而已。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教材研究,根据整体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

2、律。从整体着眼,梳理教材,优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感知。面对一篇文学作品或是其它体裁的文章,读者首先是被整个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形象的魅力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他获得的是对整个作品的总体感知。整体性原理运用到阅读中,就是始终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获取对整篇文章的总体印象,而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新的语文教材每册都有五、六十篇课文,许多课文都有很长的篇幅。在教学中,我和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内容多、课时紧。一篇课文上下来总留下不少遗憾,还为一些想讲来不及讲,想练来不及练的内容而懊丧。尤其是上贯了老教材的教师刚刚接手

3、新教材,更是手忙脚乱,急于应付。其实,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重点内容,重点段落。我们要加强对教材研究,根据整体性原则,从整体着眼,梳理教材,优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一、从课文总体结构入手,总揽全文。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不仅语言精美而且主要段落结构相仿。如风姑娘送信 、 小兔和大树的对话 、 从现在开始 、 小猪问路 、 海上气象员 、 蜗牛学艺等等。这类文章在一、二年级教材中最常见。对这类课文,我们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全文、精巧设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纵览全文、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小兔和大树的对话的主体内容是讲小兔和枫树、桦树、松树的对话。每次对话内容在

4、文章结构上相似。老师据此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小兔分别问了什么话?用直线划出来。然后让学生再读读枫树、桦树、松树回答的话,加以理解体会、发散质疑。二、从课题的题眼入手,统领全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的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被人称为“题眼” ,它往往是人们理解课文的最佳途径。这类课文,文章的重点非常突出,教学时;可以抓住题眼精心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手术台就是阵地抓住题目设问: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神秘的小岛可以抓住“神秘”设问:为什么说格雷海姆岛是个“神秘”的岛?老师领进门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是怎样领进的?珍贵的教

5、科书可以紧扣“珍贵”一词来提问:教科书“珍贵”在哪里?这样设计教学,不仅节省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深刻。这类课文在三四五年级的教材里比比皆是。如生命最后的要求 、 大自然的秘密 、 一次特别的作业 、神奇的机器人等等。1、如万航渡路小学吴蓓蓉老师上的一年级(下) 一个奇怪的问题 ,就是从课题的题眼入手进行教学 。不管是课文引入,还是课文学习,都紧紧抓住课题中的题眼“奇怪” 。课一开始老师提问:孩子们,生活中有许多奇怪的现象。你看到些什么?这样引入,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说了许多生活中奇怪的现象(2 分 42 秒3 分 50 秒)。在课文教学

6、中,吴老师始终抓住“奇怪”来设计、安排。吴老师将科学家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抛给学生,问他们:这是为什么?由此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反复读、反复问、反复说。这样设计教学,不仅节省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深刻(4 分 50 秒11 分 11 秒。2、随文阅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很普遍、很管用的方法。这既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识记字形、理解意义,又通过识字理解帮助阅读。在闵行区实验小学倪明娅老师和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马丽老师上的一年级(下)诸葛亮和皮鞋匠中,学习、理解“发愁”一词,可谓是借助语言环境,学习新词,反过来又加深理解课文的典型案例。前者在教学“发愁”时,老师让学生说说

7、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是说谁发愁了,为什么发愁?然后让学生读第一、二节内容,用“诸葛亮发愁了,是因为( ) ”的句式说出诸葛亮发愁的原因。从而准确地理解了“发愁”的意思。后者马老师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架木桥、用木筏过江为什么不成功 。然后老师接着说:“眼看敌人越追越远,诸葛亮真是”学生有的说焦急,有的说着急,有的说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老师说,因为想不到办法,心里着急就是“发愁” 。 三、从设计概括性练习入手,提挈全文。一般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有想一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在布置学生通读全文前设计一些概括

8、性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况,融入文章。为深入细致学习作充分准备,使我们进行片断学习时紧紧围绕主要内容,不会脱离全文,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详见课例)四、从重点词、关键词入手,领悟主旨。一篇课文是由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的,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课题,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以一句串联全篇,对于这种课文我们可以从中心句切入,辐射全文。对中心句反复阅读,细细咀嚼,再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深入体会。这样由中心句向全文辐射,既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又领悟了文章主旨。如中彩那天我

9、就从“成年以后,回顾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明白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句中心句入手教学的。课例片段:四年级(上) 马鹿有情课堂教学片断课始:师:请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的心情怎么样?(媒体播放马鹿欢快、清脆的鸣叫声和马鹿快乐的戏耍声)生 1:这是马鹿欢叫声音,我听了又轻松又快乐,仿佛有什么喜事?生 2:听了这些声音,我心里很舒畅,大概一群马鹿正在开联欢会吧。师:请同学们再听,这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媒体播放马鹿凄惨、悲切的叫声和痛苦的尖叫声)生 1:听到这样的叫声,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生 2:这么凄惨的鸣叫声,马鹿一定遇到了什么危

10、险,仿佛在向伙伴求救。师:是呀,一只马鹿正在被狼追捕,危在旦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马鹿有情 。(师板书课题)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出示:在森林里,一只大马鹿被两只狼追赶着,为了 ,它 ,终于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上面的填空练习。(四分钟后,学生回答交流:)生 1:在森林里,一只大马鹿被两只狼追赶着,为了求得人们的帮助,它用期盼的目光望着人们,终于经过大家的努力,马鹿脱离了危险,母子平安。生 2:在森林里,一只大马鹿被两只狼追赶着,为了救出自己的孩子,它用自己眼神,动作向人们求救,终于在人们的帮助下,母子劫后逃生。师:你们感受到大马鹿向人们求救的信号吗?请大家读读课文

11、57小节,找出大马鹿向人们求救的句子。课后反思: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从整体着眼,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新教材课文篇幅较长,一般一篇课文只用一课时完成。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最基本的教学策略。 马鹿有情的这一课堂教学片断就是贯彻这一策略的很好的一个示例。老师在学生学习课文前精心设计了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边阅读边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如下的教学思想,1、积极顺应了学生先读为快的心理。悲切凄惨的叫声,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他们为马鹿的不幸遭遇而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马鹿的命运将如何?”这是学生最想知道的。这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学

12、生马上走进文本,进入角色。这就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有效运用整体着手、阅读感悟的教学策略。学生想要正确地完成这一填空练习,首先必须阅读全文,读懂全文;而后还要将课文内容进行疏理、提炼、归纳,再进行扼要概括。3、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从课堂实例来看,学生对这一填空练习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但都是学生个体自己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老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相得益彰。4、大致把握了课文的情感脉络。从课文导入开始,由马鹿欢快喜悦的鸣叫声变成凄惨、悲切的尖叫声,营造了一种紧张危急的气氛,感染学生,然后出示填空(在填空中,暗示着马鹿转危为安的结局)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填上马鹿经过怎样的努力

13、,才使小马鹿脱离危险,母子团聚,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情感脉络。这个片断的设计巧妙而不俗,简洁而集中,以一个简单的填空练习,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实现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整体感悟的教学目标。1、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的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被人称为“题眼”,它往往是人们理解课文的最佳途径。这类课文,文章的重点非常突出,教学时;可以抓住题眼精心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如万航渡路小学吴蓓蓉老师上的一年级(下) 一个奇怪的问题 ,就是从课题的题眼入手进行教学 。不管是课文引入,还是课文学习,都紧紧抓住课题中的题眼“奇怪” 。课一开始老师提问:孩子们,生活中有许多奇怪的现象。你看到些什么?这样引入

14、,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说了许多生活中奇怪的现象(2 分 42 秒3 分 50 秒) 。在课文教学中,吴老师始终抓住“奇怪”来设计、安排。吴老师将科学家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抛给学生,问他们:这是为什么?由此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反复读、反复问、反复说。这样设计教学,不仅节省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深刻(4 分 50 秒11 分 11 秒。2、随文阅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很普遍、很管用的方法。这既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识记字形、理解意义,又通过识字理解帮助阅读。在闵行区实验小学倪明娅老师和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马丽老师上的一年级(下)诸葛亮和皮鞋匠中,

15、学习、理解“发愁”一词,可谓是借助语言环境,学习新词,反过来又加深理解课文的典型案例。前者在教学“发愁”时,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是说谁发愁了,为什么发愁?然后让学生读第一、二节内容,用“诸葛亮发愁了,是因为( ) ”的句式说出诸葛亮发愁的原因。从而准确地理解了“发愁”的意思。后者马老师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架木桥、用木筏过江为什么不成功 。然后老师接着说:“眼看敌人越追越远,诸葛亮真是”学生有的说焦急,有的说着急,有的说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老师说,因为想不到办法,心里着急就是“发愁” 。 一枝独放不是春-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方法例举 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感知。面对一篇文学作品或是其它体裁的文章,读者首先是被整个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形象的魅力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他获得的是对整个作品的总体感知。整体性原理运用到阅读中,就是始终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获取对整篇文章的总体印象,而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具体方法如:从课题的题眼入手,统领全篇。附:一个奇怪的问题胡秀华起死回生孙美红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窗口,学生可以寻觅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因此,许多课文,在教学上,我们可以从“题眼”入手。学生明白了课题的含义,也就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继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