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884772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效果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双黄连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51 例效果观察【关键词】 ?双黄连;结膜炎,急性出血性2007 年下半年我国不少地方发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疫情,主要是在家庭、学校、幼儿园、工厂等公共场所发生,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为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家长要求能够尽快控制病情。为此我们使用双黄连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7 年 9 月 10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儿共 51 例,其中男 27 例,女 24 例,年龄 415 岁,病程13 天,均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为眼部疼痛、烧灼感或异物感,眼部肿胀、分泌物多、结膜充血等,

2、部分患儿有球结膜下出血。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5 例,其中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6.41.3)岁,病程(1.70.8)天。对照组 26 例,其中男 14 例,女 12 例,年龄(7.21.8)岁,病程(1.40.5)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2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 1%利巴韦林滴眼液滴眼,12 滴/ 次,12h/次;眼分泌物多者加用 0.25%氯霉素滴眼液滴眼, 12 滴/次,每天 3 次;结膜充血严重者再予 0.5%可的松滴眼液滴眼, 12 滴/次,每天 3 次;均用至病情控制为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黄连冻干粉针,每

3、天 3040mg/kg 静脉滴注,每天 1 次,连用 3 天。1.3 疗效判定眼部疼痛、烧灼感和异物感消失,无肿胀及分泌物,结膜无充血等为治愈。球结膜下出血因为吸收缓慢,不列入统计指标。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使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统计。2 结果从开始治疗到病情控制,观察组所需时间为(5.10.8)天,对照组为(5.71.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2,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 7 例因为出现皮肤过敏等3不良反应停药而退出研究,另外补充 7 例病例。3 讨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多发生在家庭、

4、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群密集的场所,通过接触病人用过的物品如毛巾、水龙头等传播。病原体为核糖核酸病毒,潜伏期约为 1 天,无特效药治疗,可以局部使用抗病毒滴眼液滴眼,为防止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可以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有结膜粘连或者形成瘢痕可能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眼。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约为 1 周,病后无持久免疫力,可以因为再次接触而感染,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中医辨证为风热毒邪外袭,上犯白睛,治则祛风清热解毒,常用银翘散加减。因为中药加工不方便,而且小孩服中药困难,所以笔者改用双黄连冻干粉针静脉输液治疗。双黄连的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

5、。双黄连抗病毒作用是多途径的,不仅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及较广谱的抗病毒效应,可用于多种病毒感染1,2 ,有学者3用超声雾化法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症候和双黄连的功效,笔者将双黄连用4于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确实起到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效果,提示双黄连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为双黄连是中成药制剂,具有比中草药使用方便的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过双黄连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过敏4 ,应予重视,如果出现需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参考文献】1易世红,王放,王丽萍,等. 双黄连粉针剂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5):490-492. 2李凡,易世红,赵春艳,等. 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J. 中草药,2002,33(1):52-55.3徐惠玲,扬丽霞,常宏艳. 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法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9):68-69.4马爱华,张俊慧,谢学建. 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63-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