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884648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庄磊 刘建军 刘涛 王新疆 唐菲 赵云辉 袁芳 藏建华【摘要 】 目的 本研究对 150 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双源 CT 冠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方法 本研究包括接受双源 CT 冠脉检查的患者共 150 例,其中男 98 例,女 52 例,平均年龄 58.3 岁。冠脉图像评价共分为 5 级,级-级为合格诊断图像,、级为不合格图像。对于心率波动10次/ 分患者采用小螺距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 4.5-5.5ml/s。 结果 15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心率波动幅度 9.37.1 次/ 分(房颤 1 例除外) 。

2、150 例中共计 142 例为合格图像,8 例为不合格图像。8 例图像中有 5 例(窦性心率不齐 2 例,室性早搏 2 例,心脏起搏二联律 1 例)经心电编辑后达到合格,其余 3 例(呼吸伪影 2例,房颤 1 例)经后处理图像仍未达标。 结论 采用小螺距扫描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心率不齐对双源 CT 冠脉图像的影响;熟练应用心电编辑及时相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合格率。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双源 CT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image quality of dual source CT coron

3、ary angiography by 2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images of 15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150 cases of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98 male, 52 female, mean age 58.3years). Coronary artery image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5 grade, grade 1

4、to 3 was defined as qualified images and grade 4 and 5 was defined as non-qualified images. Low 損 itch 敱 scann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heart rate more than 10 bpm. Results All of 150 cases undertook dual 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smoothly, the average fluctu

5、ation of heart rate was 9.37.1 bpm (1 cas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excluded). Qualified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142 cases and the other 8 cases were non-qualified. By ECG-editing and multiple-phas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3 of 8 cases of non-qualified images reached optimal level. Conclusion Lo

6、w 損itch 敱 scanning technique could reduce the effect of irregular heart rate on image quality of dual 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pplication of ECG-editing and multiple-phas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skillfully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image quality.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

7、se; dual source computed 3tomography双源 CT 采用两个球管互相呈 90排列,时间分辨率有显著的提高(83ms) ,对于扫描心脏这样的运动器官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心率70 次 /分已不再是双源 CT 心脏扫描的瓶颈,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但是呼吸和不规则心率有时仍会影响双源 CT 冠脉成像质量,严重时甚至无法进行图像评价。本文对150 例双源 CT 冠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双源 CT 成像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 2006 年 9 月2007 年 1 月间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双源 CT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150

8、例, 其中男 98 例,女 52 例,平均年龄 58.3 岁。病例排除标准包括:对含碘造影剂过敏,严重心律不齐,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2.扫描方法 采用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 CT 扫描机, 扫描参数: 管电压 120kV,管电流 380 400mA,层厚为0.6mm,螺距 0.2-0.4。扫描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1mg。常规行钙化积分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 1cm 处至膈面下 2cm。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采用触发团注模式,兴趣区设在升主动脉平面,触发阈值为4100Hu;对比剂选用碘普罗胺(370mgI/ml),注射总量 70-85ml,注射速率

9、4.5-5.5ml/s,随后以 5ml/s 注射 40ml 生理盐水。受检者扫描时须屏气约 812s。扫描原始数据重组成多时相横轴位影像, 传输至“Syngo aquisition workplace”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 进行后处理。如患者心率波动5 次/分,采用机器自动设置的螺距进行扫描;患者心率波动 5-10次/ 分,则以( 患者最低心率-10 次/分)为基准选用相应的螺距进行扫描;患者心率波动10 次/ 分, 则以(患者最低心率 -20 次/分)为基准选用相应的螺距进行扫描。3.心电编辑 对于窦性心率不齐患或偶发早搏患者,一般采用“3

10、50ms 或 -150ms”绝对时相进行重建,然后将 R-R 间隔基本调齐,多数可获得较满意图像;如果不满意,还可采用全时相重建来选取最佳图像。对于二联律,则可间隔“disble”干扰起搏点,图像也可获得改善。对于长代偿间歇的早搏心率,一般需“disble”早搏处采样点,另外往往需在代偿间歇“insert”一采样点,以弥补数据缺失,最后将 R-R 间隔基本调齐进行重建。4.图像分析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将冠脉分为 15 段进行分析1。由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及诊断。图像质量分为 5 级:级:图像显示清晰,所有血管充盈良好、连续、无伪影;级:图像质量满意,仅 1

11、 段血管边缘轻5度模糊,无错层或阶梯状伪影;级:图像质量基本满意,有 2 段血管管壁出现模糊,无错层、阶梯状伪影;级:图像质量差,多段血管管壁模糊,部分血管出现错层伪影;级:图像质量非常差,伪影严重,冠脉无法分析。结果150 例患者双源冠脉检查均顺利完成,1 例患者检查结束后出现心慌、面部潮红,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平均心率 39-130 次 /分,最大心率波动幅度 237 次/分(房颤患者,心率 78-315 次 /分) ,平均心率波动幅度 9.37.1 次/分(房颤 1 例除外) 。心率60 次/分有 10 例,6170 次/分有 69 例,71 80 次/分 42例,81100 次/

12、 分 23 例,100 次/分 6 例。在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两个时相均获得合格图像(评分级以上)共计 113 例(75%),仅在最佳收缩期获得合格图像者共计20 例(13%) ,仅在最佳舒张期获得合格图像 9 例(6%) ;另有 8例(5%)初始图像评分在 级以下。在评分级以下 8 例图像中,级有 5 例,其中包括窦性心率不齐 2 例,室性早搏 2 例,心脏起搏二联律 1 例。上述病例经时相重建和心电编辑技术联合应用,图像均达到级(图 1、2 ) 。级6有 3 例,1 例为扫描后期屏气失控,后处理技术未能明显改善图像质量;1 例增强扫描时屏气过深以致心底部超出预定扫描框,导致右冠远段及后降

13、支未能显示;还有 1 例为房颤患者,因患者人 R-R间期极为不齐,导致出现多处截断伪影而无法评价。经时相重建和心电编辑处理后,150 例患者图像总合格率由 95%提高至 98%。讨论时间分辨率高于 100ms,亚毫米级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不超过 10s,是全心率 CT 冠脉成像的必要条件 2。双源 CT 采用两个互相呈 90 排列的探测器进行扫描,时间分辨率达到革命性83ms。83ms 的时间分辨率对于心率过快、不规则及屏气有困难的患者都能进行很好的成像,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心脏研究,而且无需使用降低心率的 受体阻断剂,也不必进行多扇区采集和重建。因此双源 CT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左

14、心功能的测量及心瓣膜的研究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较快心率(70 次/ 分)已不再是双源 CT 冠脉成像的瓶颈。Johnson3对 24 例心率在 44-92 次/ 分的患者采用双源 CT 进行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心脏瓣膜及心肌重建图像进行评价,认为其能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本研究心率70 次/分共计 71 例,除 3 例心率不齐以外(房颤 1 例,二联律 1 例,窦性心率不齐 1 例) ,均获得 级以上图像(68/71) 。与 Scheffel4研7究结果基本一致。在 150 例患者中,平均心率波动 9.37.1 次/ 分(房颤 1 例除外) ,我们采用较低 “Pitch”

15、进行扫描,图像合格率达 95%。本研究表明对于窦性心率不齐患者,采用较低“Pitch”扫描可有效消除错层伪影,避免扫描后另行重建。与 64 排 CT 相比5,双源 CT 在冠脉成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较快心率也可获得满意的图像。本研究 150 例患者中,评分级以下 8 例图像,不规则心率 6 例,呼吸伪影 2 例,均表明吸和不规则心率已成为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两大主要因素。对于呼吸伪影目前后处理技术还不能消除,只能加强呼吸训练。屏不住气或屏气幅度不一致往往见于老年或紧张型患者,我们有时嘱患者将右手二指置于鼻孔两侧,平静呼气,听到“屏气”口令后直接捏住鼻孔,效果不错。因为无“憋气”口令,从而避免其

16、平扫和增强扫描两次吸气幅度不一致导致的伪影。心电编辑是 64 排 CT 有效消除心率不齐伪影的主要手段6 。对于双源 CT 而言,心率快慢已不再是扫描的瓶颈,但对于心率变异较大的患者,有时也需要采用该技术来消除图像伪影。对于不同类型的心率不齐可采用不同的重建手段。参考国外文献各家的重建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原则。一是时相重建,如果机器自动重建的最佳舒张期和最佳收缩期均不满意,可采用相对时相(%)重建和绝对时相(ms)重建,必要时还可进行全时相重建来选取满意图8像;二是心电编辑,窦性心动过缓可“insert”采样点以增加数据,窦性心率不齐可将 R-R 间期调齐,偶发早搏可“disble”早搏采样点;早搏伴长代偿间歇可先“disble”早搏采样点,然后在代偿间期“insert”额外采样点以避免数据缺失。对于房颤患者,目前还未摸索出较好重建方法,可尝试综合使用上述方法,但是费时较长,刚开始应用双源 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