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87931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第1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光学知识网络:第一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 1、几个概念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点光源:忽略发光体的大小和形状,保留它的发光性。 (力学中的质点,理想化)光能:光是一种能量,光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使被照物体温度升高,使底片感光、热水器电灯、蜡烛、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电池)光线:用来表示光束的有向直线叫做光线,直线的方向表示光束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上不存在,它是细光束的抽象说法。 (类比:磁感线 电场线)实像和虚像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光束被反射镜反射或被透射镜折射后,若能会聚在一点,则该会聚点称为实像点;若被反射镜反射或被透射镜折射后光束仍是发散的,但这光束的反向

2、延长线交于一点,则该点称为虚像点实像点构成的集合称为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用肉眼观察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注意前提条件:在同一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介质。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 ;“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点评:光的直线传播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比拟或者比波长小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将可能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例 1】如图所示,在 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 S。 现将小球从 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 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

3、,时间 t 后水平位移是 直位移是 h= 据相1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 ,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2【例 2】某人身高 1.8 m,沿一直线以 2 m/s 的速度前进,其正前方离地面 5 m 高处有h 用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小孔成像本影半影日食月食镜面反射漫反射全反射 棱镜 透镜放大镜照相机 幻灯机一盏路灯,试求人的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移动速度。解析:如图所示,设人在时间 t 内由开始位置运动到 G 位置,人头部的影子由 D 点运动到 C 点。三角形 因为三角形 以有由以上各式可以得到 G即 = 解得 S 影 =。见影的速度为

4、s 。二、反射 平面镜成像1、反射定律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后返回原介质时,其传播规律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包含如下三个要点: 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2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3光路图作法根据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画光路图。4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 A 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 A 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5利用边缘光线作图确定范围【例 3】 如图所示,画

5、出人眼在 S 处通过平面镜可看到障碍物后地面的范围。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人眼的像点 S /,再根据光路可逆,设想 S 处有一个点光源,它能通过平面镜照亮的范围就是人眼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图中画出了两条边缘光线。【例 4】如图所示,用作图法确定人在镜前通过平面镜可看到整像的范围。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 像 A/B/,分别作出 A 点、 B 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到的范围,再找到它们的公共区域(交集) 。就是能看到完整像的范围。三、折射与全反射1折射定律 (荷兰 斯涅尔)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后从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其传播规律遵循折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包含如下三个要点: 折射光

6、线、法线、入射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常数,即 n21射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 ( 1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C 为全反射时的临界角。)M 射光路是可逆的。n1介质确定,n 确定。 (空气 水 n酒精 n(不以密度为标准)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与密度不同(2)相对性 ( 3)n 大角小,n 小角大2全反射现象(1)现象: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到光速介质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加,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强度越来越弱,但是反射光线在远离法线的同时强度越来越强,当折射角达到 90 度时,折射光线认为全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全反射。(2)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

7、光疏介质; 入射角达到临界角,即 C1(3)临界角: 折射角为 900(发生全发射)时对应的入射角, 例 5】 直角三棱镜的顶角 =15,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n=细束单色光如图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解:由 n=临界角大于 30小于 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 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 75、 60、 45、 30, 因此在 A、 B、 C 均发生全反射,到 D 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3光导纤维,海市蜃楼和内窥镜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

8、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例 6】如图所示,一条长度为 L=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 n= 的材料制成。一2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 = 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 v 是多大?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解:由 n=c/v 可得 v =08m/s由 n=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角为 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 60,大于临界角 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

9、光线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由三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s=2L/ ,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3t=s/v=0、棱镜和玻璃砖对光路的作用1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一般所说的棱镜都是用光密介质制作的。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虚像向顶角偏移。【例 7】 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 M,若用 a 红光, b 蓝光 D. n1a 蓝光, b 红光 解:由图可知, 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2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

10、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 90o(右图 1)或 180o(右图 2) 。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8】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3光的折射和色散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式色散,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条彩色光带,形成光谱。光谱的产生表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各种单色光的偏转角度不同。红 紫偏转角 小 大折射率 n 小 大同介质速率 v 大 小频率 小 大波长 大 小4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例 9】 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的任意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使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从右侧面射出, 1和 2都必须小于临界角 C,即 145, n=1/,选B 答案。 1 2红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