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曹刿论战》课文剖析 苏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77381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曹刿论战》课文剖析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曹刿论战》课文剖析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曹刿论战》课文剖析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曹刿论战》课文剖析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曹刿论战》课文剖析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课文剖析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十年:指鲁庄公十年。师:军队。伐:攻打。我:指鲁国。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肉食者:吃

2、肉的人。指位高禄厚的人。间:jin,参与。焉:语气助词。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谋:谋划。这两句写曹刿和乡人对话。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而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 ,一面写庄公之“鄙” 。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何以战:就是“以何战” ,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对话一开始曹刿就提出了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何以战” ,显示了锐利的眼光。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表现了十足的鄙陋。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安,有“养”的

4、意思。弗,不。专,独占。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小惠未徧: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 “徧”同“遍” ,遍及。从:跟从。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的牛、羊、猪等。帛,b,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信,言语真实。小信未孚: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小信,小信用。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狱:案件。察:弄清楚。情:实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

5、,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曹刿对前两次答复都予以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 “小信” ,并强调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在他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决心为人民作一点好事,于是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从这番对话可以看出,曹刿求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这就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 ,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一段, 写鲁国战前的准备。本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6、。齐师兵临城下,鲁国危急,民不愿为谋,但曹刿力排众议,毅然请见庄公。在与庄公的谋划中,他先驳斥了庄公“分衣食”和“取信于神 ”的错误思想,然后确定了“取信于民”的正确思想,这用心 爱心 专心 2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长勺,鲁国地名。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鼓之:击鼓进军。鼓,动词,击鼓。古代作战,击鼓命令军队进攻。

7、下文的 “三鼓” ,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败绩:溃败。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庄公正要下令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 (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驰之:驱车追赶齐军。之,代齐军。下:下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轼:古代车子前边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连词,表示承接。遂逐齐师: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遂,就,于是。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只 32 字,以写鲁方战术决策为主,以“齐师败绩” 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

8、明曹刿指挥的正确,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文章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 “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了对比。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其:代词,代曹刿。故:原因,缘故。这一句承上启下。 “既克”而不知“其故” ,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 ,又自然引出曹刿的论述。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9、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 ,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f,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鼓:击鼓。再:第二次。衰:衰落。竭:枯竭。彼:对方。盈:充满。此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伏:埋伏。焉:兼词,于之,意思是“在那里” 。望:远望

10、。靡:倒下。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 “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 ,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认为“可驰”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说明曹刿的确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发动反攻。二是在准确判断敌方意图后乘胜追击。至此,文章干练收笔,令人顿悟。曹刿所论述的这些原则,突出了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

11、断的战术思想。这在当时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概要曹刿 深谋远虑、关心国家、坚定自信、富有政治、军事才能。鲁庄公 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求胜心切、才能平庸。但能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结构巧解用心 爱心 专心 3以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全文共三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分两层:第一层(开头“乃入见” ):叙述了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本段结束):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二部分(第 2 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第三部分(第 3 段):写曹刿

12、论述这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可以图示为:可围绕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来疏理全文,请看下面的图示:鲁庄公:鄙 (对比) 曹刿:远谋政治上:衣食所安,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必以情。 忠之属也。(平庸无能,但不是昏君。 ) (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军事上: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后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既克,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之时反攻,辙乱旗靡之时追击(急躁冒进,军事上无知。 ) (胸有成竹,有卓越军事才能。 )写作特色1、史料剪裁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

13、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2、语言十分精练。例如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作者对这个人物没有直接加以褒贬,只是把上述事件和几句有代表性的话写了出来,这叫做“唯书其事迹”和“因言语而可知” ,是史家笔法。史家笔法用得好,文章自然精练。主旨探究对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1、这篇课文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2、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3、本文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在作战中的重要性,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用心 爱心 专心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