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87078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学案 5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图 1如图 1 所示,a 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光线的入射角为 1,折射角为 2,根据 n 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1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并取 的一点 O 为入射点,作过 O 的法线 3画出线段 为入射光线,并在 插上 2 两根大头针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其中一个长边与直线 齐,并画出另一条对齐线 5眼睛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 像被 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 住 2 的像,再插上 住 2 的像6

2、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 4 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 OB 及出射点 O,连接 O、O得线段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 1 和折射角 2,并查出其正弦值 1 和 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 ,并取平均值12误差分析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确定的不准确性2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的误差注意事项1用手拿玻璃砖时,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玻璃砖的另一边 2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3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两侧每两枚大头针 、P 3 和 的距离应大一点,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4实验时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测量误差过大

3、,也不宜过大,否则在 侧将看不清 2 的像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 5 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题型实验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例 1】 (2010福建理综19(1)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 2 所示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 n_(用图中的 1、 2 表示);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_( 填“大”或 “小”) 的玻璃砖来测量图 2图 3例 2 (2010温州模拟)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给定的

4、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 4 枚( 2、P 3、P 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面上画出直线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示另一表面,如图 3 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 2(位置如图所示)用 2 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 4?试在题图中标出 4 的位置(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 1 与折射角 3)写出用 1、 2 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 n (2011浙江宁波质检)如图 4 所示,在一薄壁圆柱体玻璃烧杯中,盛上水或其他透明液

5、体,中间竖直插入一根细直铁丝,沿水平方向观看,会发现铁丝在液面处出现折断现象,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若把铁丝插在_位置,无论沿水平方向从什么方向看,铁丝均无折断现象;如图 4 所示的情景,与实际观察到的情况相符的是(其中 O 为圆心)_图 4(2)利用上述现象,用毫米刻度尺、三角板、三根细直铁丝,可测液体折射率实验步骤是:实验图 5 所示,图 5用刻度尺测量找出直径 把刻度尺在刻度线的边缘与 合后固定并测出半径R.将一根细铁丝竖直固定于 B 处,用三角板找出过圆心 O 的垂直 直线,交杯缘于 C,把一根细铁丝竖直固定于 C 点_._.在相应横线上(3)利用上面

6、的测量值,推算出折射率 n 的表达式( 要有推算过程)1关于“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一组入射角( 10)和折射角,便可以得出玻璃的折射率B在本实验中采用玻璃砖,这是因为只有玻璃砖才能测出玻璃的折射率C本实验的各项步骤,都是为了找到给定的入射角的折射角而设计的D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都可以用来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如图 6 所示,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6AP 1、P 2 及 4 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BP 1、 4 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C入射角 1 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D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

7、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3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 7,、和 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 界面画光路图则图 7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如图 8 所示为用某种透光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 垂直 的直线 插两枚大头针 2,在 的左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 2 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

8、像_,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入两枚大头针 4,使 4_,记下 4 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 4 作直线与 交于 D,量出该直线与 的夹角为 45,则该透光物质的折射率 n 为_,并在图中正确的画出完整的光路图5如图 9 所示,画有直角坐标系 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 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原点,直边与 x 轴重合画在纸上的直线,P 1、P 2 为竖直地插在直线 的两枚大头针,P 3 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 是直线 y 轴正方向的夹角, 是直线 y 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 得合适,且 出角 和 ,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时,在他画

9、出的直线 竖直地插上了 2 两枚大头针,但在 y0 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 2 的像,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 2 的像,确定 置的方法是_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 、 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 n6在一次测定玻璃的图 10折射率的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将一块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水平面上(如图 10 所示) ,用一束光线垂直于玻璃砖直径平面射入圆心 O,以 O 为转轴在水平面内缓慢转动半圆形玻璃砖,当刚转过 角时,观察者在玻璃砖平面一侧恰好看不到出射光线,这样就可以知道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n 的大小,那么上述测定方法主要是利用了_的原理,该玻璃的折射率 n校开展研究性

10、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 11 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 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F ,在半径 ,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 保持 2 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 平,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 2 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 好挡住 2 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 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图 11(1)若0, 与 夹角为 30,则 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2)图中 4 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大?答:_.(3)作 延长线交圆

11、周于 K,K 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8(2011哈尔滨第二次模拟) 如图 12 所示,某同学利用方格坐标纸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画在纸上的直线,他在直线 当位置先后竖直插上 2 两枚大头针,如图放上玻璃砖(如粗黑线所示, O 为玻璃砖的圆心),然后插上 4 大头针图 12(1)其中他确定 头针位置的方法应当是 _.(2)若该同学实验操作规范准确,其记录的情况如图所示该同学移去玻璃砖,用圆规做了一个以 O 为圆心,半径与玻璃砖相同的圆 (如图中虚线所示 )请你根据图中坐标纸的数据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n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 所示,图 13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能发出红光的小灯泡,在水面上观察,可以看到一圆形发光面,测出发光面的直径 D 及水的深度 h,则(1)该红光在水中的折射率是多少?(2)如果把小灯泡换成能发射紫光的小灯泡,圆形发光面的直径 D 将如何变化?实验学案 59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热点题型精析】例 1 大12或 90 190 2解析据题意可知入射角为(90 1),折射角为(90 2),则玻璃的折射率为 n ;玻璃砖越宽,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方向越容易确定,测量结果越0 1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