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91687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课 题 类 型: 设计 学 生 姓 名: 广西工学院学 号: 200700201026班 级: 交通 071专业(全称): 交通运输系 别: 汽车工程系指 导 教 师: 覃运梅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作为物流网络中的节点-配送中心,也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而配送中心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回收缓慢,且一经选定后就将长期运营。因此,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无论是新建、改扩建或者是租用都是十分重要的。配送中心选址影响着配送中心的成本及配送的服务质量和辐射幅度,关系着配送

2、中心的运作和发展情况。但是,配送中心的选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有鲍姆尔一沃尔夫法。那么除了鲍姆尔一沃尔夫法外,还有哪些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对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又如何求解?笔者在本课题中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的运营管理 、 运筹学等课程中关于线性规划和重心法选址等理论知识,拟采用改进的重心法和混合整数规划原理来建立两个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然后在对一些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取得的部分数据和在国内正式发行的各类经济统计年鉴上搜集的数据基础上对上述重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1、前人对建立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已有一些的定性和定量

3、的方法,但是由于选址因素的模糊性、抽象性及选址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现有的选址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在考虑各种选址因素时,总是带有主观性的成分。许多企业在确定配送中心的位置时,大部分是采用专家意见,获得的是经验值,很难客观地评价选址方案。本论文就是在这种局限性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改进的重心法模型进行新的探索,这种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2、运用混合整数规划对配送中心的选址建模时,所采用的求解算法很多.比较流行的有遗传算法、分支定界、模拟退火算法以及禁忌搜索算法等等。本论文在这些算法的基础上,将分派问题模型用于配送中心的混合整数规划求解,这也是一个新的应用。二、

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一)国内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1.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重心法选址模型研究重心法选址模型在配送中心选址中用得最普遍,但是这种方法具有自由度过大、求得结果与现实选址存在一定偏差等不足,因此许多学者希望对其进行改进。如鲁晓春和詹荷生(2000)主张用关于流通费用的偏微分方程来取代原来的重心法的计算公式。李茂盛和李霞(2007)用重心法和线性方程相结合的方法来改造传统的重心法模型,能够有效克服重心法的自由度过大问题。王家聚(2008)系统地分析了重心法选址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翟庆,蔡启明,万志良,刘毅庭,武晓林(2008

5、)将重心法和共轭梯度法进行比较,认为共轭梯度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质,在求解时可以采用较少次的迭代运算就可以达到最优解。宋世强(2009)主张用按起讫点法对现有网络进行划分成不同群落,形成个数等于待选址仓库数量的许多起讫点群落,对各个分群组合的总运输成本进行比较,选取总运输成本最小的组合为最佳组合,这个组合下的各群落重心即为待建仓库的理想地址。孙焰,郑文家(2009)在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时,先采用重心法得到备选地址,然后再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来求得配送中心的最佳地点。2.关于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整数规划模型研究物流配送中心的整数规划选址模型的结构是:决策变量采用从流通中心 i 到需求点j 的运输量。用

6、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总成本费用作为目标函数。 在求解整数规划时,不少学者又把整数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由于结合的方式不一样,具有的求解优势也不一样.如姜大立,杜文,张拥军(1998) 对易腐物品的物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建立了一种整数规划模型,基于此模型求解 NP 的完全性,应用遗传算法构造了 AGA 法,该法结合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特性和 ALA 法的局部搜索特性,大大增加了获得全局优化解的机会。赵冬玲,孔志周,官东(2008) 建立了一个配送中心选址的 0-1 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采用单点 PMX 交叉方法及有针对性变异的思想,认为对于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优化问题可以采用传统精英个体保

7、留策略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然后用于求解。还有些学者采用混合整数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来建立选址模型,如王战权和杨东援(2001) 对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 蒋忠中和汪定伟 (2005) 认为混合 0-1 规划模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选址-分配模型,具有 NP 性质。他采用了一种嵌入表上作业法的遗传算法来对模型求解。另一些学者如戴更新,于龙振,陈常菊(2006)采用整数规划模型与混合遗传算法相结合来建立选址模型.混合整数规划就是只 有 一 部 分 的 决 策 变 量 要 求 取 非 负 整 数 , 另一 部 分 可 以 取 非 负 实 数 的 整数规划。

8、吴 兵,罗荣桂,彭伟华 (2006) 认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是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并设计了基于优先权编码的遗传算法来降低问题求解的难度,给出了一个小规模算例。程继红,马颖亮,李高鹏( 2007) 在多元网点布局情况下,应用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对模型用穷举法求解。(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围绕研究主题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1. 关于配送中心选址的重心法模型的改进研究为了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心法选址模型进行研究,本课题对于配送中心选址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决定采用改进的重心法建立选址总成本函数方程,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重心法模型中的总成本函数方程中的系数进行优化。求解出模型中

9、的某些定性指标,使这个模型在配送中心的选址中具有实用性。2.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整数规划模型的改进研究对于整数规划选址模型的改进研究,本课题拟以配送中心选址的总成本费用为目标函数,以一个需求点仅由一个配送中心供应为约束条件来建立理论模型。并采用分派问题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围绕上述两个目标展开,现在分述如下:1. 关于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心法选址模型的改进研究通过对上述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归类发现现有的选址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在考虑各种选址因素时,模型中的一些参数的确定总是带有主观性的

10、成分。许多企业在确定配送中心的位置时,大部分是采用专家意见,获得的是经验值,很难客观地评价选址方案。在这种局限性的基础上,本课题将一个二维封闭图形求解重心的原理运用于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建模中。然后在配送中心的运输费用、中心管理费用(设施投资的固定费用, 一般经营管理费用, 与经营规模有关的费用)的基础上,建立选址总成本函数方程。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对重心法模型中的总成本函数方程中的系数进行优化,求解出模型中的某些定性指标,使这个模型在配送中心的选址中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具体操作时,是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求解成本方程中各项的系数,然后对于重心法模型再采用迭代法求解.2.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整

11、数规划模型的改进研究在上述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本课题采用分派问题模型来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 分派问题也称分配问题,它主要研究人和工作间的匹配问题,以使所有工作完成的效率实现最优化。由于某人做还是不做某项工作是一个互斥的决策问题,因此,它的所有变量被设为 0 或 1 值,以表示这种互斥决策。采用分派问题模型来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时,以从流通中心 i 到需求点 j 的运输量为决策变量,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总成本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一个需求点仅由一个配送中心供应为约束条件.在对分派问题模型求解时采用匈牙利法,即在平衡的分派问题系数矩阵的任何行(列)和列(行)中加或减一个常数,不会影响最

12、优分派方案。3、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整数规划模型的实证研究本课题拟对某家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首先将该企业在某省的 12 个城市(即需求点)中选择 3 个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点,两个工厂均可向这三个物流配送中心提供货物。在取得 12 个城市之间以及工厂到城市之间的距离、在各个城市设置配送中心的月固定成本以及各城市对货物的月需求量、运费率等数据资料后,分别采用 0-1 整数规划和分派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计算,求出三个配送中心的位置.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目标函数值的对比,找出理论上最优的选址方法.然后进行实际调查,取得三个配送中心的位置和总成本资料,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这里比较麻烦的是该三个配送中心

13、的总成本资料的计算与搜集.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1.2009.10.12-2009.11.5: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拿到第一手资料,然后确定论文题目2.2009.11.6-2009.11.21: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大纲3.2009.11.22-2009.12.5:再次收集数据资料,并查找理论参考文献,同时去中山大学图书馆收集国外参考文献,建立起论文的理论数据库和实证数据资料数据库;4.2009.12.6-2010.12.30:写开题报告,并撰写初稿的引言部分5.2010.12.30-2010.1.23:整理初稿的全部资料,撰写初稿的主体部分,上交指导老师修改指导6、2010.1

14、.24-2010.2.1: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第一次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并将第一次修改稿再次上交指导老师征求修改意见;7、2010.2.2-2010.3.2:完成第二次修改稿,配合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工作的中期检查;8、2010.3.3-2010.4.19:与指导老师联系确定论文定稿事宜,完成论文定稿并进行规范化审核;9、2010.4.20-2010.4.30:将完成的论文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宿舍笔记、实验数据原始记录等超过材料交给指导教师,并提出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形式及内容进行审核。合格的论文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到系论文工作(答辩)委员会,送交主审教师初审,不合格

15、的在一周内完成修改。10、2010.5.4-2010.5.15:经过系论文指导小组审阅通过后做好论文定稿和印刷、装订工作11、2010.5.16-2010.5.17:进行答辩。12.2010.5.18-6.3:按答辩意见进行修改并定稿。按指导教师要求收集相关的需要上交毕业论文资料五、课题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的成果形式将以论文为形式并附有数据、图表分析等资料。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本人在现有的理论与数据资料及构思思路条件下,尚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罗列如下:(1)对于怎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改进的重心法中的定性因素进行求解,应看作整个课题中的难点,需要去中山图书馆收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合适的求解方法。在国内外参考文献的筛选上如有困难,可与指导老师商榷;(2)案例的数据找不到时,通过上网或在图书馆找资料并将资料中的原始数据作出适当的修改。在论文上的理论的问题没有理解透彻时,通过找老师或上网找资料将问题理解透彻。(3)本人对于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中运用的分派问题模型(尤其是在计算机的操作)不是很了解,需要指导老师提供一些关于运筹学和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中分派问题模型的理论资料,便于本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计算。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专业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 日 系(部)意见系主任签名: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