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86395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www.psyheart.org/醉与狂一个原型和西风颂文 | 傅勇林西风颂雪莱 傅勇林译I 狂荡的西风哟,你这晚秋的精灵,你飘飏而起无形中驱尽残叶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黑白红黄似瘟疫压顶,那满天落叶纷纷扬四散凋零;哦,是你哟,驾长车往那幽黑的冬夜 载去翻飞的种籽,低深地一片冰凉它们在坟茔里躺着酷似僵尸具具,直至碧色葱郁你那春风妹妹吹响 清越的号角传遍寰寰梦境,飏起芳蕾如驱遣羊羔于惠风里牧草给平原山陵鼓满鲜活的流彩和芳馨: 狂荡的精灵哟,你四处运行;你扫荡一切又维持生命;听哟,听! 在你的川流之上,长空中巨浪滔天,乱云翻滚犹如大地败页摇落在那残枝交柯的水天一线, 是天挟雨带电

2、:一泻云河你苍茫的涛面风起云涌恰似密娜娣怒飏而起的 一头亮发,从迷蒙的海角直至高高的天巅,风暴欲来撒下绺绺乌云。你哟,哀号 一曲挽歌,于暮秋这四合的夜台便是巨大的陵墓那圆形的穹顶,四周敛云聚合形成你所有的气概, 积云密布,从中将有雷雨倾盆,有霹雳裂空,冰雹如喷;哦,听! 你,是你惊醒了地中海夏梦绵绵湛蓝的海水其时静卧在睡乡,晶莹的细流腾起波漩涛声昵喃, 巴亚海湾的石岛就在近旁,睡梦里曾见那古时的殿塔在波浪耀眼的光影中摇晃, 全都长满了黛色的苔藓与香花芳菲馥郁,一想起就意荡神迷!你哟,大西洋沧海横流就只为你让驾 便将自己劈成凹谷,而在海底海花与带泥的灌木尚还挂着大洋无汁无液的叶丛,一闻知你的呼号

3、刹那问失色大惊颤抖着自己掠走槁叶:哦,听! 但愿,但愿我是残叶一片与你相随:但愿,但愿我是捷云一朵与你同飞;愿只愿是浪头翻滚假你的神威, 愿有你的伟力气吞山河,只是稍逊与你,哦,不羁的精灵! 惟愿英姿勃发重振少年意气 与你信步同游那昊昊天庭,那时,那时即如你神速如此要抛下你也未必是如幻的梦境; 又何至这般悲哀,这样苦苦地求你。哦,飏起我,像波涛、残叶和乱云!我倒在人生的荆棘之上,血流不止!岁月的重负铐住而压弯的那人实在像你:疏放、狂傲而飞灵! V让我临风长啸即便如林莽为琴:何妨我枝叶纷披像败叶凋零!你磅礴的和声汇成涛声滚滚 将从我与林莽摄走深永的秋韵,甜美又伤悲。愿你,狂荡的精灵,合为我的灵魂

4、!愿你就是我这个人! 吹吧,将我死去的心愿吹遍乾坤就像你卷走枯叶催促新的生命!请放歌长吟,借这诗文法力无垠, 将我的心声撒遍那芸芸众生,如从未灭的炉膛扬起点点火星!对昏睡的大地愿用我的双唇。 奏响一位先知预言者的号角!哦,寒冬已到。春风还用久等? 译者后记 “西风颂” 系英诗翘楚,自西学东渐流入中国,译家蜂起,各有创见,亦有陈见,莫衷一是。现存译本八种,瑕瑜互见,然细读之下,竞如隔雾看花,难得精髓。愚见,要害有二,意象深永,尚待着力挖掘;风神独具,译气不译字。此系细雕之作,或可领悟原诗真谛?一、 雪莱与希腊神话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 ”勃兰兑斯就此评道:“ 就他本人而论,这话没有说错。 他

5、的创作禀赋从我们现在藉以评价的观点看来,是希腊式的;他的宗教感情、他的想象和思辨能力的全部表现,也可以归入这同一类型。 ”概而言之,雪莱其人、创作禀赋、宗教感情以及想象和思辨能力都是希腊式的,作为传统潜在的影响当不可避免地在他的作品里有所体现,甚至会决定他的深层思维模式及作品的文化内蕴。比如, 希腊与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就深深地打上了希腊文化的烙印,前者与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唱和,后者却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同声相应。雪莱是希腊文化的信徒,亦是希腊精神的信徒。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 “心源” 就是那遥远而永远辉煌的希腊传统、文化、与精神。这种精神即是指以神话为希腊民族典型情感体验模式所凝聚而

6、成的“集体无意识”。希腊人以深沉的历史意识寄于神话,则希腊神话便是希腊史、希腊文明仰或希腊文化。这种同一关系经过文化整合终而形成意象精神并外化为希腊艺术、因此,便以高度抽象、简练的审美形式象征着希腊人本身的历史。所以,在当时的希腊人心中,艺术不是历史,只是历史的“意象”,又因历史即神话,则艺术亦是神话的“意象”。 就这样,希腊神话积淀而成的艺术意象产生民族或文化预后,便以原型的模式在一代代后来者的心中荡起阵阵历史的涟漪,左右并支配着他们的创作取向、写作模式与审美氛围。然而,神话只是形式,唯有原型才有意义,因此就和希腊人在哲学上穷究万物的“本源”(arch) 一样,也只有穷解原型 (archet

7、ype) 所构成的意象精神http:/www.psyheart.org/才有真正的意义。 由于精神的契合,雪莱“中得心源”诉诸于笔端的一草一木、神祗和英雄都是希腊神话遥远而清晰的回声,因此,他的诗品不啻是以希腊神话为原型、承载着丰厚的希腊意象精神而妙手天成的艺术精品。所以他的抒情诗使我们想起荷马、政论性喜剧使我们忆起阿里斯托芬,而严肃的正剧又足以和埃斯库罗斯相抗衡。 二、 西风颂 与希腊酒神无疑, 西风颂就是这样一篇精品。它透溢出希腊精神,继承着希腊意象传统,散缀于全篇的意象构成一个系统无一不是那遥远古国“酒神精神”的外在象征,终而以一个“狂”字熔铸成全诗的意境,遂使西风颂以磅礴雄浑的气势和对

8、未来的“迷恋”步入了诗国的宝座永恒。众所周知,迄今已为现代西方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希腊悲剧源于以酒神受难与死亡之祭祀仪式为象征的意象精神, “一切伟大的诗中都含有神话和仪式因素。 ”从德谟克利特的“意象”(endlon)、柏拉图的理念(edos)、维柯的“ 原始记忆”到荣格的 “原型”,无一不隐隐指归到那万能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 。尼采广纳万川,更认为西诗源于希腊艺术,源于希腊悲剧,其本源(arch)是酒神祭祀仪式,因此 “诗之基”是酒神精神,而现代人业已失落且正孜孜以求的又正是这个传统、这样一种精神。雪莱作为浪漫派诗人的杰出代表通过西风颂所展示的是历史与神话的同一,这是

9、真正的希腊精神,亦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本质特性。于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唤回了那遥远的历史、以及深潜于民族记忆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由希腊神话积淀而成的“酒神原型”。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JamesG Frazer )的理论, “仪式先于神话”,因此酒神祭先于酒神精神。据说这种仪式发韧于民间的巫术,其时狄奥尼索斯的神庙遍布希腊,于此每年皆有酒神节狂欢活动。其特点是以浓烈的神秘色彩打破日常的陈规旧礼,参加者多为妇女(尤酒神侍女 Maenads),她们相邀共饮,狂歌乱舞,如痴如醉,浑然忘我,与神同一。就这样,艺术找到了自己的本源和原动力酒神精神,其特点是具有情绪的充溢感、艺术的强力感、形而上的悲

10、剧感、与个体的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感。 这四种特点作为艺术底蕴正好构成了西风颂的骨脉与风神因充溢感而有诗人“整个情绪系统激动亢奋”,形成“情绪的总激发和总释放”,以磅礴的笔力如一泻汪洋构成全诗跃动的节律和气势;因强力感而使此诗“作为驱向放纵之迫力”支配着诗人、风灵与大我的世界;因悲剧感而使诗境具有形而上之深度,遂以酒神祭为原动力追求个体的自我否定与复归原始自然的超我体验,虽然这种否定于诗人是一种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可以解脱一切痛苦使诗人获得与世界本体“相濡以沫”的无上欢乐,而这种亦悲亦喜的颠狂状态与内心的冲动感耦合便形成了此诗流走的活力与气韵。 然而这四种感觉终究起始于酒神精神,因此便不

11、可避免地继承了狄奥尼索斯作为个体的禀赋醉。在尼采看来,醉是最基本的审美状态,具有理想的基本力量,其本质“是力量的提高之感和充实感”。醉又因世象异态纷呈而各具形式,有因强烈的欲望、高涨的情绪造成的醉、有破坏力造成的醉、有因某种气象(如风) 的影响而造成的醉,等等不一而足。在醉之中,诗人往往会将自身的四种感觉投射于对象,从而产生美感,以对事物的“美化”来反映诗人自身的充实和完满的内在冲动。这便是酒神的天性,哲学家的观照本能、艺术家的审美状态与雪莱审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因此而构成了西风颂风骨高标、浑然一体的艺术氛围。三、醉、狂与酒女密娜娣醉在尼采看来可以涵括一切艺术活动,而在西风颂里却可以一“狂”字

12、作结。 以微观而论,这“狂”字可指涉诗人。风与风灵;以宏观看,却涵括了此诗的总体艺术氛围。http:/www.psyheart.org/首先,贯穿于这首诗的是这样一个原始 神话思维模式风即风灵,此由词源或神话学、民俗学即可得到印证,而且原诗第一行就开宗明义点明了诗题 “狂荡的西风哟,你这晚秋的精灵”。因此,风之狂亦风灵之狂,此诗前三阙以陆地、天空与海洋为铺排背景所着力渲染的也正是狂风过处落叶狂舞。乱云飞渡、激浪翻滚那一片狂乱迷漓的景象。置身于此情此景,诗人“百感” 交集,发为心声,便有了诗的最后两阙表现诗人之狂欲与西风合二而一!于是,风即风灵,风灵又与诗人同一,各具狂态又同表心迹,遂构成全篇整

13、体的“狂”氛围。全诗的结构铺排独具匠心,以醉释之,不就是诗人先因风醉,尔后又将自身的四种感 觉投射于外物(落叶、乱云、波涛 ),从而产生美感,以反映诗人自身的充实、内在冲动与强烈的期冀? 这种手法又使人想到了汉诗的“兴” 。据考证, “兴” 在本源上很可能是一种巫术仪式,内涵为以“人人合一终而天人合一”的“ 同”概念,因此, “同”是“兴”的核心,亦即是“美”。这样,原诗最后两阙即使以汉诗模式套用也是呼之欲出的了:因风而狂,顿生感触即欲与“同”之,化而为一。于此,神形契合,正是妙造天成的精品! 然而,问题是酒神精神作为原始思维模式虽然影响并制约着诗人的创作,以醉态从而谋就了这一篇“狂”境,但终

14、篇所歌咏的对象全然是风灵,这“狂境”、 “狂气”又从何而出?毫无疑问肯定有一位酒神的使者在施展魔力,这便是酒女密娜娣(Maenad)。正是她在诗境背后呼风唤雨,翻云激浪,横扫落叶,也是她作为原型以一条“源远流长”的纽带将诗人、风与风灵连在一起,构成了充溢全篇的狂气和涵容全诗的狂境,在精神与实在两个方面真正地代表着酒神狄奥尼索斯。 以地位论,因要兴云雨、发雷电、摧枝折叶、撼海震天,她正处于前三阙的第二阙 中心位置,而且前三阙总共 42 行,她又正好在第 21 行的中央。居中而制天下(陆地、海洋、天空),此理甚是。 以形象论,她披头散发、一幅狂态,正与诗境吻合。事实上,全诗以“狂”为特点所形成的意

15、境就是一个因这个原型辐射而成的“审美感知场”。不过,这个“场”不可能凭空而起,其主要的成份当是由各“ 元素意象” 本身所承载的语义而形成的“ 语义场”。因此,下面两个语义特征分析模式(见 99 页) 可以很形象地说明西风颂的整体氛围是怎样以酒女密娜娣为辐射中心而形成的。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我认为原型具有以下四种特点:递归性(沿袭)、复归性(返祖性) 、涵括性(象征性)以及指归性(语义控制形成审美语义场)。从上面的语义特征可以看出,一方面,密娜娣作为原型其涵括性尤为突出,她之于全诗是个性传达共性, “月印万川”的关系;为一方面,因指归性产生语意控制(亦是原型所为)而使所有的元素意象其语义都无一例

16、外地指向并丰富着原型中本已存在的内涵“集体无意识”( 酒神酒女醉狂)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语义场(在诗里即为“审美感知场”) ,从而构成了此诗气韵流走、独具风神的艺术氛围。四、原型与诗歌阐释(结论)本文以一个原型为基础讨论了深掘原型对于诗歌阐释的重要意义,旨在见微知著,提倡以在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批评理论从事西方文学批评实践,虽然这些方法也不是万能的,用于实证分析间或也有圆枘方凿之感,但作为在西土里培植出来的批评理论用于西方文学批评自然有其合理之处。神话原型批评就是这种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开掘传统,追寻本源。然而“懂得了本源便懂得了本质”,这尤其是在阐释以历史与神话同一为文化特质的浪漫派诗歌时更是如此。 对于雪莱及其西风颂 ,国内的研究迄今尚有乖谬,究其因由是方法掣肘之故。 神话原型批评作为研究手段在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