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8630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作坊:优秀毕业论文82公共理性的概念源流及语境分析黄漫摘 要 公共理性,是现代民主国家得以兴起的和稳定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多元冲突社会深入发展的结果。作为培养公民意识、构建社会稳定的关键范畴,公共理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由于时空的局限,各思想家赋予了公共理性不同的内涵。霍布斯把“上帝的最高代理人”思想称为公共理性;而洛克则认为公共理性是人们转移部分权利,构成的维护人们利益的政府;卢梭更直接地把公共理性看作是全体个人所认可的法律。在当代,罗尔斯认为公共理性是公民的理性,其内容是一种适合于立宪政体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正义所给定的。其他的思想派别也几乎都将公共理性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论证工

2、具来证明他们所追求的正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也使得对公共理性的概念界定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各种理论对公共理性的分析,公共理性在构成政治自由主义的一种基本的“政治价值”形式中要发挥其理性的、民主的、正当的作用,理应由理性多元化阶段(public reasons)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公共推理过程(public reasoning) ,最终形成一个公共理性(public reason) 。这实际上也是最佳民主政体的发展过程。然而,作为一种有限理性和渐进理性,公共理性的合理性和真理性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关键词 公共理性 概念源流 语境分析论文作坊:优秀毕业论文83引 言19 世纪后期,随着古典主义带来的

3、一场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兴起并发展起来,促使了许多政治家越来越关注权衡国家的作用,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一条新道路。现代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纠正以往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倾向;反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 、 “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等原则,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倡导建设“积极的”福利性国家;主张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注重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尤其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多元性的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同的政治派别、社会集团和共同体各持有不同的完备性学说、信仰和价值观。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秩序稳定、整体和谐的社会成了近现代政治哲学所要探讨并试图解

4、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应运而生了。公共理性既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得以兴 起、发展和多元冲突社会得以稳定的基本要素,又是现代民主国家、多元冲突社会深入发展的结果。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契约精神的逐渐深入人心,公共理性必然成为培养公民意识、构建公共生活、达致多元共识的关键范畴。可见,作为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公共理性思想涉及到了非常广泛的政治和道德问题。毫无疑问,不同的思想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公共理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霍布斯、洛克、卢梭等近代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中;在当代,罗尔斯对此的理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继承性阐述,他是基于当代多元民主社会构建稳定哲学基础和寻求

5、政治性正义观念作出的阐述。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延续和发展了正义论与公平正义相联系的秩序良好的社会的问题,另辟蹊径来寻求正义原则的有效性(或说是稳定性) ,由此引入公共理性构成他论证的理论基础。不同时期的政治家对公共理性有不同的诠释,无论是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还是政治家本身的经历经验,在不同的语境下,公共理性就被赋予了各色各样丰富的内涵。一 近代源流(一)三重发端在文艺复兴之前, “人”还未进入到世界的核心地位,公共理性自然也不存在。直到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人文主义兴起,随着思想的解放和人的发现,整个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随之而来的启蒙运动,把理性、个人自由和个人现世幸福看做是人类普

6、遍的追求,使得如何保护人们的权利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公共理性也随着这股思想解放之流开始浮现在政治领域了。公共理性是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展开其内涵的,即使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形成的两大自由主义传统的分离,无论是英国式经验主义传统还是法国式理性主义传统,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与公共理性相关的思想。尤其是更强调平等的理性主义的思想家,在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秩序的社会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如何充分的利用国家机器,构建合法性政权来维护公民的自由与平等。在近代,从社会契约思想中就蕴含着公共理性的相关内容。社会契约论实际上就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同时也是民主主义理论的基石。在社会契约理论中,契约被解释为政治权威

7、的合法基础,只有先假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才能解释市民社会的存在,也就是在这二者的关系之中,公共理性的思想逐渐被提出来并作为关键的研究领域,直接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有效性密切联系起来。近代最早完整提出作者简介:黄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05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指导老师:郭台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9 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论文作坊:优秀毕业论文84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修斯,而霍布斯、洛克及卢梭相继提出的自然法思想和社会契约论思想中各自独特的见解对后来国家制度和主权政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下面,本文将透

8、过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代表人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人的政治思想之间的异同,来分析公共理性在近代时期中被赋予的各种不同的理解而成为维护人们权利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由于各自对自然状态的逻辑起点各不相同,因此在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主权的最佳实现形式也就各具特色了,换句话说,在他们三人的政治思想中,他们都试图找到一种最理想的公共理性来证明他们追求的契约论所达到的目标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把“上帝的最高代理人”的思想称为公共理性 1。他的主权思想与他对自然状态的研究分析是密切相关的。霍布斯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他所描绘的自然状态下人们是生活在战争的恐惧之下,

9、“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狼与狼一样”。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自然法则”来避免这种可怕的自然状态,然而,要确保“自然法则”的有效实施,缔结契约就成为必要。由此也可见,霍布斯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避免内战的方法,以实现人们和平地生活。霍布斯认为公民无法每个人都运用自己的理性或良知去判断,而是需要运用公众的理性,并把公众理性抽象化为上帝最高代理人的理性。而正由于众人的意志需要一个代表,这种意志的代表性也就具备了公共性了。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必须把自己的权利全部通过契约转交给“指定的一个人或一个有多人组成的集体”2,即国家(利维坦)契约的第三方,来代表他们的人格。这个第三方既是担当是非对错的最终裁判,也

10、是人民一致同意的产物。这样,君主作为主权代表者的权力是没有限度的,他认为只有绝对强大的权力才能在桀骜不驯的人群中创造出和平与秩序。我们暂且不去判断霍布斯的“上帝的最高代理人的理性”是否具备广泛的合法性,即使他演化为极权主义(事实也是如此) ,他的思想也透露出这样的观点:公共理性是作为进行最高审判的合法性依据。而公共理性的由来就是全体公民(即主权的所有者)所认同的结果,只不过是霍布斯将这种理性交付给一个代表来执行,而且对于交付出权利的全体公民都必须服从,因为这个代表所实施的就是代表他们的意志。与霍布斯过分关注安全与秩序相反,在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中,对自由的追求表现得极为明显,他所表达的“公共理性

11、”似乎更加透彻了。他所表达的公共理性即人们以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为基点,转移部分权利于国家而形成共同体政府既有立法权,又有执法权。洛克对人性更为乐观,他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都拥有完整的自然权利,只不过自然状态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如人们的自由权利没有稳定的保障,常常可能面临被侵犯的危险;一旦自然权利被侵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然法的法官维护自己以致出现“多个法官”的局面,因此,为了终止可能出现的混乱与无序,人们需要建立国家契约。在建立契约问题上,洛克更是与霍布斯大相径庭。与霍布斯君主享有最高权力不同,洛克把君主以及通过契约产生的政府作为订立契约的一方,并通过分权思想把国家变成工具性角色以此来体现

12、保障人们的权利。一旦立法者所订立的法律不能够维护人们的权利(指人们没1 转注:方盛举.蒋小杰.公共理性范畴的历史演进及内涵.J.学习与探究(政治发展研究).2008.2 第 2 期总第 175 期:68.霍布斯似乎把公共理性界定为进行最高审判的合法性的依据,则上帝的最高代理人(即主权者代表)行使的公共理性,实际上是个人理性的直接转化,其结果是对公民个体运用理性权利的剥夺.2 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3.在霍布斯之前的政治思想中,主要存在统治主权和人民主权两种主权学说的争执,双方共享的一个逻辑前提是政治生活就是由统治与被统治两方面组成的,主

13、权必居于其中一方.这个逻辑的潜在含义是,统治者和人民(被统治者)之间的对立比统一更自然,君主专断与人民同意相互排斥,无法统一.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实际上就是试图引进一个第三方来化解这两者之间的张力,他所设计的第三方(即利维坦)就理想化为既具有君主专断的权力,又直接赋予这个权利以人民同意的色彩.因此他的主权产生的方案中直接的把统治者的意志与全体人民的意志画上等号,顺理成章地将公共理性作为最高审判的合法性依据了.论文作坊:优秀毕业论文85有让渡出去的权利,尤其是其中的财产权) ,人们有权利推翻政府,重新订立契约构建一个能够对他们的权利负责的政府 3。可见,洛克的“公共理性”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让渡出去的国

14、家权力所形成的维护人们权利的法律,并通过合理行使权力实现人们的权利(尤其是保护私有财产) 。他在政府论中从公众的基本需求出发,明确声明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这也成了他公共理性的核心目的了。同时,洛克用“公共权力”强烈抨击霍布斯的君主制与社会契约建立的根本目的相悖,他主张分权思想,强调只有人民才能通过组成立法机关和指定由谁来行使立法权,选定国家的形式,这使他的公共理性得到更广泛的拥护。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更加直接的表达了“公共理性”的思想。他迈前一步把公共理性看作是由全体个人所认可的法律。卢梭认为人生而平等,但由于各种发明,尤其是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不平等,为了消除产生这一罪恶之源,就

15、必须建立新组织的“自然状态” ,对社会进行彻底变革。他以社会平等为根本目标,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把全部的权利转让给集体,即缔结契约的另一方,同时社会契约构成的主权者的权力合法性是来源于所有的人民的。正如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的,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 ”4进而提出“众意”和“公意”的概念,众意是着眼于公民的私人利益,只是作为个别意志的总和,不能代表公共理性。但除掉众意中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销的部分之外,剩下的部分总和则为公意 5,公共理性正是在

16、公意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所有的公民都认同的理性。公意在众意之上,是以最广泛的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具有普遍性。因此, “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6,公意是人民的意志,是应主导的,并且是其他一切意志的唯一规范。换句话说,卢梭的“公共理性”的理解就是共同体中所有成员个人意志中共同部分的反映(即公意) ,并以法律的形式作为底线来维护这种“公共利益” 。他的契约思想的构建也必须基于这样的公共利益之上才能达成的。卢梭认为公共意志得到实现就必须是使所有个人意愿与之同化,用他的话说实际上就是“创造了一个道德王国”7,这对个人存在的空间意味着什么呢?在社会契约论“论主权者”一节中,他说得更明显:“为了使社会公约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他就默契的包含着这样一种规定唯有这一规定才能使其他规定具有力量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8由此也可见,卢梭的公共理性的实现还包含了一种强迫的手段,这为他最终的集权倾向埋下了伏笔。(二)评 价3 英彼得拉斯莱特著 冯克利译.洛克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