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5870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摘要: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中国沿用千年的传统中药,可药食两用。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多糖、三萜、甾体、氨基酸、脂肪酸及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病毒、降血压、养心安神、健胃消食、降脂减肥、美容等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茯苓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其化学、药理及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茯苓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营养保健作用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Edible Poria cocosAbstract: Poria cocos is a

2、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was used to be food and medicine.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Poria cocos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 triterpenes, steroid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inorganic elements and so on. It ha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ti-agi

3、ng, anti-viru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uneasiness of mind, stomach and digestion, lipid-lowering diet, beauty and other nutritional health. Thus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Als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and health products were elabor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4、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related research work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Key words: Poria coco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Nutritional health effects 茯苓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 1,又名茯菟、茯灵、云苓、松苓等

5、,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在我国传统医学上,茯苓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茯苓做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并将其列为上品,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作用。此外,茯苓也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早在唐朝集市上就有用茯苓、糯米、白术粉制成的茯苓糕,还有茯苓粥、茯苓包子 2。因此,茯苓不但可以入药,也可作为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1989 年卫生部确认它既可作药物也可作食品 3。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功效 1,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还可用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之心肾不安诸症,并用于脾

6、阳不足气陷精泄之遗精,主治心悸、失眠、小儿惊悸、遗精等症 4-5。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渗湿利尿、宁心安神、和胃健脾、抑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 2,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行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茯苓资源,本资料查阅了近年来有关茯苓研究的文献并就此进行综述。1 生药鉴定茯苓菌核形状不定,大小不一,一般直径 10-30cm,形状有球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卵圆形等;不论哪种形状的茯苓,其表面均有皱,皮呈黑褐色或红褐色,内部纯白或略带粉红色。茯苓子实体无柄,平伏贴生于枯木、老松树或菌核的表面,大小不定,厚 30-40mm,初为白色,老后或干后呈浅黄色 6。担子置显微镜下观察

7、为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斜尖,平滑,无色 7。茯苓多于 79 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 ,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2 化学成分研究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茯苓聚糖、茯苓三萜(茯苓酸、土莫酸等),另外还有甾体类、挥发油、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腺嘌呤以及钙、镁、铁、钾等无机元素 8。2.1 茯苓聚糖茯苓中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 -茯苓聚糖(- Pachyman)、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也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真菌多

8、糖,约占整个茯苓菌核干重的 70%-90%4。茯苓聚糖已被国内外学者研究近半个世纪,揭示其主要结构为 -13-葡萄糖聚合体。Chihara 等 9从茯苓中提取的茯苓多糖,主要成分是 -13 -D-葡萄糖,同时还含有少量 -(16)糖苷键侧链。丁琼等 10采用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及 13C 核磁共振( 13C-NMR)等方法从灵芝菌丝体中分离到 PCM1,PCM2 ,PCM3 和 PCM4,并表明 PCM1 和 PCM2 为酸性杂多糖,由 D-鼠李糖,D-木糖,D-半乳糖,D-葡萄糖,D-岩藻糖等组成,PCM3 主要由线形的 -(1,3)-D-葡聚糖连接而

9、成,PCM4 由带有少量葡萄糖醛酸的 D-葡萄糖组成。Wang 等 11从灵芝菌核中分离得到 PCS1,PCS2,PCS3- ,PCS3-,PCS4-,PCS4-六种多糖,具有 -13-D-葡萄糖骨架结构。- 茯苓聚糖(-Pachyman)为主成分,但无抗肿瘤活性,切除 -16支链后,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 。2.2 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对茯苓三萜的研究报道也较多,沈玉萍等 12总结了茯苓三萜的研究情况,报道了 2005 年以来从茯苓中分离得到的 50 多个化合物。茯苓三萜类成分,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主要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分别为羊毛甾-8-烯型三

10、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近年来,从茯苓中分离出的三萜有茯苓酸 A、茯苓酸 B、茯苓酸 AM、茯苓酸 G、去氢土莫酸 13;乙酰依布里酸 14;25-Hydroxy-3-epi-tumulosic acid、3, 16, 27-Dihydroxydehydrotrametenolic acid、16-25-Dihydroxy-dehydroeburiconic acid、茯苓新酸GM(Poricoic acid GM)、茯苓新酸 HM(Poricoic acid HM)、6,7-Dehydrop

11、oricoic acid H15; 3-epi-Dehydrotrametenolic acid、3-oxo-lanosta-7,9(11),24(31)-trien-21-oic acid、15-Hyd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5,8-Pe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25-Hydroxyporicoic acid H16。此外,从茯苓中分离出的三萜还有 3-O-乙酰基-去氢依布里酸(3-O-acetyl-dehydroeburicoic acid)17; 6-羟基-去氢土莫酸(6-hyd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

12、、25-羟基-去氢土莫酸(25-Hyd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29-羟基- 去氢茯苓酸(29-hydroxy-dehydropachymic acid)、6-羟基多孔酸 C(6- 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3, 16-二羟基-24-酮基-羊毛甾-7,9(11)-二烯-21- 酸、3, 16-二羟基-24- 酮基-羊毛甾-7, 9(11) 二烯 -21-酸 18-20。从茯苓中还分离得到的三萜有 Eburicoic acid、Metyl-O-acetylpachymate、Methyl pachymate21; Trametenoli

13、c acid、Dehydroeburicoic acid22等。Lin 23等从茯苓中分离到一个 4,5 位开环的羊毛甾型三萜 Daedaleanic acid A。王利亚等 24报道了一个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即 -香树脂醇乙酸酯。杨鹏飞 25分离鉴定了齐墩果酸、齐墩果酸乙酸酯和 -香树脂醇乙酸脂。2.3 甾体类化合物茯苓中的该类化合物主要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杨鹏飞 25报道了 12 个甾体类成分,即麦角甾醇,过氧麦角甾醇,3,5- 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3,5,9-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 -6-酮,麦角甾-7,22-二烯-3 -酮,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

14、-醇,麦角甾-4,22-二烯-3-酮,麦角甾-7,22-二稀-3,5,6- 三醇,麦角甾-7,22-二烯 -5,6-环氧-3-醇,麦角甾-4,6,8(14), 22-四烯-3-酮,-谷甾醇。邬兰 26从茯苓中首次分离到了薯蓣皂苷(dioscin) 和三角叶薯蓣皂苷(deltonin)。胡斌 27分离到了 4 个孕甾-7-烯骨架的新化合物,pregn-7-ene-2,3,15,20(S)-tetrol,pregn-7-ene-3,15,20(S)-triol ,pregn-7-ene-3,11,15,20(S)-tetrol和 pergn-7-ene-2,3,15-trial-20-one,此外

15、还有麦角甾-7,22-二烯-3-醇和 -胡萝卜苷。2.4 其他类成分茯苓中还含有挥发性成分,硬烷(Albumionid) 0.68%,纤维素 2.84% ,还有辛酸,十二酸,腺苷,甘露醇,核糖醇,半乳糖醇,月桂酸,组氨酸,腺嘌呤,胆碱,蛋白质,脂肪,酶,树胶等成分;无机元素有钙,镁,铁,钾,钠,锰,硫,硅,铬,铜及氯等 28,13。3 茯苓的药用和保健作用茯苓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多糖、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陈宏等 29报道茯苓多糖(100-200mg/kg)能提高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并且可以明显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茯苓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抗病毒、抗氧化、

16、保肝等药理活性 30。对茯苓多糖进行修饰,可制得羧甲基化、甲基化、硫酸酯化等茯苓多糖衍生物,其水溶性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部分衍生物还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31-32。茯苓三萜类化合物也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低胆固醇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8。另外,茯苓三萜酸对多种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 33。茯苓广泛应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疾病的治疗,茯苓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称它有“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饥,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之效,故可用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停饮、淋浊、泄泻、惊悸等病症。3.1 抗癌作用茯苓具有抗癌活性,其活性成分主要是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其中羟甲基茯苓多糖可诱导白血病小鼠癌细胞的凋亡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