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655466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论文】提升历史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概念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在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却存在若干的偏差与倾向,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从注意历史知识概念与历史理论概念的关系;历史概念“外延”与“内涵”关系;历史概念“过去”与”现在”联系三个角度探讨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希望引发对这一问题新的思考,进而更有效的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历史概念 历史理论概念 历史知识概念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中对历史概念有明确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规定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些都有力地证明:历史概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在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却存在着:重视历史知识概念,轻视历史理论概念:重视历史概念“内涵”,轻视历史概念“外延”;重视历史概念的局部阶段,忽视历史概念发展变化的倾向。针对以上存在的偏差与倾向,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应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一) 注意历史理

3、论概念与历史知识概念的关系,有利于历史概念的升华历史理论概念与历史知识概念一样,是构成历史概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历史理论概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并为进一步认识分析其它历史信息提供理论指导。但由于客观上历史理论概念使用范围广,抽象程度高,而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没有专门陈述;主观上不少教师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就难以对基本史实作出较深刻的理论分析,也就不能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理论概念。 2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很多理论概念,其它学科也常常涉及,学生已经深刻理解,不需要在历史课堂落实。正是由

4、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不足,教师在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时,基本上是教师僵硬地照本宣科,学生则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教学双方都很痛苦,从而导致历史理论概念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极其薄弱。而问题的关键是,在历史概念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历史理论概念,就会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从而很难进入历史概念教学的思维状态。因为历史理论概念的概念的作用在于“指导 ”和“ 运用”,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理论概念原理为指导组织史实材料。所以,成功的历史概念教学,要正确处理历史理论概念教学与历史知识概念教学的关系。历史理论概念是形成历史知识概念的灵魂,历史知识概念的形成也为历史理论概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

5、的天地。历史知识概念教学只有在正确的历史理论指导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否则,就是掌握了丰富的史实,也不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历史理论概念如果没有史实为依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理论概念的教学必须寓于历史知识概念教学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利用多种途径,多样的资料,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历史概念教学,借以对学生渗透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问题。总之,历史理论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对于历史理论概念的掌握,首先要弄清其

6、原理;其次,会依据和运用掌握的原理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三是能根据原理得出一些历史性的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理论概念教学,力求使学生对历史理论概念能够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既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真正理解教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辩能力,也是顺应高考命题趋势的需要。如教学“百家争鸣”一概念时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概括,就可以由具体的历史现象升华到相关的历史理论概念,从而具体地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等概

7、念。通过对概念的运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明确历史概念“外延”与“内涵”的关系,有利于历史概念的突破逻辑学将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3或范围。简而言之,一个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含义和内容;一个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它所概括的历史事物的发生背景、作用(意义)、影响、评价等要素。一个历史概念由众多要素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从这些要素出发,就可以对历史概念有质的突破,较全面地

8、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强调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人物、内容、结果五要素,如以“新文化运动”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1915 年(时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为代表(人物),为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高举“ 民主” 和“ 科学 ”两面大旗,在北京大学以 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地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内容);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结果)。据此“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似乎已经清楚了,如果我们仅仅视历史概念就是由这五要素构成的话,历史概念就只能固化为干瘪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教学就会陷入“概念化

9、”的误区。所谓“概念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把生动有趣、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做简单化的介绍,不认真研究它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忽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孤立地、片面地对待历史概念或以抽象的概念代替或削弱生动具体的史实的教学。“概念化”的教学仅仅使学生能获得表层认识,根本无法反映学习者的理性认识。针对“概念化”的误区,教师应在上述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文化运动背景、作用(意义)、影响、评价,最后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一结论。学生通过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全面把握,才能形成一个完整又清晰的新文化运动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新文化运动概念的

10、本质。对历史概念外延的讲解,教师要善于采用对比的方法,既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共性特征,又要理解其区别,如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概念既有质的相同,即区域集团化本质上是全球化的表现,又有量的差别,即区域集团化是局域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全球化。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历史概念。比如教师经常强调辛亥革命推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能说推翻了“封建制度”,因为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注意历史概念“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有利于历史概念的深化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历史概念,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所变

11、化,为适应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历史概念教学也应具有动态性。教师要注意及时导学点拨, 4厘清历史概念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概念的前世今生,以显现概念的阶段特征,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深化理解。如“平等”这一概念,探索其渊源最早出现在商品经济较为发展,舆论较为开放的西方国家古代希腊,当时的斯多亚学派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天赋人权,人类生而平等的理论,主要是从人的价值,地位和基本权利的角度解释了“平等”概念。而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启蒙思想的宣传中进一步认识到,平等不仅仅是人天生的一种权利平等,更应该是能有效地保障这种权利的制度。于是,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制度以保障这种人的基本权利,

12、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或改革的浪潮,并在历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使这一制度得以不断完善。总之,近代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平等,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能保障平等权利的民主政治。我们现在所理解的 “平等”概念,主要体现在后一层面上。平等不是简单或绝对意义上的“平均”,所有人都一样并不是平等的真正含义,而是是一种有制度保障的权利平等,保障的是人的各种权利。这才是对平等概念的真正解读。再比如“民族关系”这一历史概念,在中国古代,主要指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逐渐融合、发展和形成的历史,其中各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到明清时期新出现西方殖民侵略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近代民族关系首先是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中

13、华民族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关系。近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围绕救亡图存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主题展开,其中心内容是爱国主义。世界史中的民族关系首先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其次还有大国对弱小国家、民族权利的践踏,如维也纳体系对欧洲版图的任意划分,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概念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因此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阶段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及侧重点的不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深化理解。有专家曾言:“历史概念的形成虽然要借助历史名词来实现。然而,并

14、不能说历史概念的学习与历史概念的教学就是历史名词的理解与解释。”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实现真正5的历史概念有效教学,就要不断诠释历史概念,更新历史概念,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项目 中国 世界古代 主要指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逐渐融合、发展和形成的历史,其中各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明清时期出现西方殖民侵略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近代 民族关系首先是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关系。近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围绕救亡图存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主题展开,其中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民族关系首先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其次还有大国对弱小国家、民族权利的践踏,如维也纳体系对欧洲版图的任意划分,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解放运动。【参考文献】1 凌征伟:运用历史概念巧解高考历史试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年第4期。2 沈玉林:历史学科教学中概念解读的缺憾及其对策 教学月刊2008 年第 3 期 3 马宁: 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研究 2008 年第 116 期 4 李建红:我对教学中处理历史概念的认识与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6期5 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年 5 月第 1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