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655319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台市安丰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分值 100 分 时间 60 分钟第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 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 、 “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3唐朝主管财

2、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5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和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

3、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6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71876 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 “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820 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

4、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9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 1972 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

5、亲在那头” 。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10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1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 19

6、36 年 12 月 28 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13.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14. 虽成“空壳” ,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中

7、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 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6.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

8、开始。1933 年 7 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 8 月 1 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7. 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18. 1929 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 ,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1930 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中国共产党领

9、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9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0. 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 ”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以“拜上市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颁布

10、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D颁布了真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21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221953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

11、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5 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231954 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段话的背景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4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12、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 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25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26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20世纪A、60 年代末 B、70 年代初 C、70 年代末 D、80 年代初2720 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

13、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A B C D28在论及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时,邓小平曾说:“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为避免上述弊端的出现,党和政府主要着重于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29以下是 2008 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

14、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30喻大华在道光皇帝一书中认为:“我们学习历史,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这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拿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辛。二、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 ,从而苛求前人。 ”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只能用今天的视角评价历史 B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C尊重历史,肯定前人的任何抉择 D历史存在修改的可能二判断题:判断正误,表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 ,错误的则在答题卡上涂“B” 。(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所谓民族主义的任务。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3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34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都是由于列强的侵略造成的。 “一国两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35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93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