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醉翁亭记(教师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4217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课醉翁亭记(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7课醉翁亭记(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7课醉翁亭记(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7课醉翁亭记(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课醉翁亭记(教师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编号:隆回县小沙江镇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备课时间:2013 年 4 月 12 日主备:李益群 参与备课人:邹定健李姣腾伍飞 八年级 班姓名: 第 27 课醉翁亭记目 标 1理会文言虚词“也”“而” 的用法。背诵、默写全文。2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3学习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写法。4. 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和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重 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 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 点 体会“醉”与“乐 ”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方 法 文言文“五五法”一、 导入

2、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一) 二、作家简介和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 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

3、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 ,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三、文言文“五五法”学习第一课时(一)读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扫除阅读障碍。 岩穴暝(mng) 林壑尤美(h) 琅琊也( lng) (y ) 饮少辄醉(zh )林霏(

4、fi) 环滁 皆山也(ch)伛偻提携(y) (l) 泉香而酒洌(li )觥筹交错(gng)宴酣之乐(hn) 山肴野蔌(yo ) (s ) 树林阴翳(y)晦明变化(hu) 水声潺潺(chn) 颓然乎其间(tu) 酿泉为酒(ning)2.默读、范读、齐读、单读、朗读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课文。3.小组挑战对手 PK 读课文。(二)译1.运用“释” 、 “留” 、 “替” 、 “补” 、 “移” 、 “删”等方法,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借助工具书,从各种途径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

5、多读。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语气、语。文言文翻2.掌握文言文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1)一词多义山水之乐(乐趣) 环滁皆山也(环绕)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环环而攻之(包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 泉香而酒冽(表顺承)临 临溪而渔(到)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把酒临风(当着)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中心词,不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蔚然予而深秀者(秀丽)之名之者谁(它)秀佳木秀而繁阴(滋长)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名之者谁(命名)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名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吾谁与归(归依)不能名其一

6、处也(说出)(2)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今义: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秀】(古义:茂盛今义:美丽) 非丝非竹 【丝 】(古义:弦乐器 今义:像丝的东西 )【竹】(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3)文言句式(翻译) 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译文:醒能述以文者。 (状语后置)译文: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译文: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表判断)译文:省略句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句) 译文:(4)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 山” :名词作状语, 解释为:“在山上”)译文:有亭翼

7、然临于泉上者(“翼” :名词作状语,解释为: “像鸟儿的翅膀一样”。 )译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 )译文: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 ”名词作动词,解释为: “起别号”)译文:山水之乐(“山水”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欣赏山水,游玩山水” )译文: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命名” ) 译文:野芳发而幽香(“芳”形容词用作名词,解释为:“花”) 译文:伛偻提携(“伛偻”形容词用作名词,代指老人;“提携”动词用作名词,代指“小孩”) 译文:第二课时(三)析小组合作探究:设计问题、自学讨论、交流提升。一、整体感知,梳理段落第 1

8、 段:第 2 段:译五字法:“替” “留”“移” “补”“删”“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文言词。“留”人名、地名、山名、官名、书名,年号、帝号、国号器物名等等。 “移”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五个方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又分为五种: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感叹句、3第 3 段:第 4 段:二、设计问题,各显神通1、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作者昌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点拨:乐。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的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

9、时景) ;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 (主旨)2、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点拨: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3.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点拨: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写宴饮之乐:从外到内4.作者在写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点拨: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 “晦” ,用“日出” “云归”写出“林开” “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图画。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它们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5

10、.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写“滁人游”?点拨: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涵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6.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也”?点拨: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7.“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的含义有哪些?点拨:寄情山水之乐政绩卓著之乐与民同乐之乐8.作者的“醉”和“乐”有什么关系?点拨: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9.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点拨:“醉翁之意不在于酒,更在乎山水之间也” ,更在于“乐民之乐”10 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点拨: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亭的环境,赏心悦目的外景,幽清的环境,凌空欲飞的亭子,用鸟翼作比

11、,借解释亭名,直接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写滁州官民同东的图景,极力写出了滁州人民和平生活中怡然笛自乐和众宾欢的情态,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景由情生,情景交融。11.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深入研读课文,探究作者的乐趣究竟在何处?点拨:除山水之乐外,滁人游乐,太守游乐,太守与游人“同其乐” 。写“山水之乐” ,表现的是欧阳修的寄托,虽然遭受贬谪,但能排除政治失意的悲愤,从山水之中自得其乐,写游人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政绩,滁人游乐是由于生活安定,太守游乐是由于政务清闲。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 ,表现的是

12、欧阳修的理想。可见,作者欣赏山间美丽的景色,与宾客喝酒游戏,对游人的快乐感到高兴,都表现出他的乐趣在于:把滁州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和平快乐的生活。这正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点拨: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都具有“忧民”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与民同乐” 。判断句本文的翻译要更加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知识点多且有一定的难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自觉讨论,进行合作探究。相关资料链接: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点拨:为官者要树立人民

13、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首期为念,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老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第三课时(四)品品味 醉翁亭记的意境美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乐”“醉”中之“乐” ,它像一根彩练连缀着各幅画面。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 ,从而达到了情与景交融,意与境的相谐,文中写了四种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五)悟.感悟文章主旨:达标抽测: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填空1.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是(北宋

14、)朝(文学)家、 (史学)家。他字(永叔) ,号(放翁) 。这篇文章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2.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 )自然结合。3.“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 、 ( ) 、 ( ) 、 ( ) 、 ( )和曾巩。4.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5.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6.描写醉翁亭四时之景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和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7.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8.描绘滁人在琅琊山中游玩景象的句子:(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 )9.描绘宾客欢宴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哗)10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欲干涉别国内政。11.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查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不可。12.出自本文的成语:(水落石出) (峰回路转)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二、翻译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3.醉翁之意不于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我的收获: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隐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外。与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