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3003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2011-04-11 15:06:57)转 载 标签: 杂谈分类: 他人佳作,略作修改低呤浅唱桃花坞桃花坞相关历史人物:明四大家唐寅雪映海棠衬红尘海红坊相关历史人物:金圣叹笑傲专诸恩仇泯专诸巷相关历史人物:春秋大臣专诸梧桐冬雨十全春十全街相关历史人物:书香门第彭氏家族李根源章太炎金松岺晚窗钭晖史家巷史家巷相关历史人物:青州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铁瓶烟云皆过眼铁瓶巷相关历史人物:江苏巡抚任道容吴宽顾文彬天淡云舒闾邱坊闾邱坊相关历史人物:依园七子金侃、潘鏐闾邱似水年华碧凤坊碧凤坊相关历史人物:评弹名家汪雄飞水韵山塘七里诗山塘街相关历史人物:盛唐诗人白居易葛成(如果现在中国是资本

2、主义社会那他地位相当于英国的克伦威尔)书韵深院寻青影书院巷相关历史人物:应天巡抚衙门、江苏巡抚衙门 海瑞 林则徐 宋代鹤山书院 书香墨韵悬桥巷悬桥巷相关历史人物:洪钧顾颉刚叶圣陶黄丕烈钱佰煊徐波济阳义庄松麟义庄 湿雨仓街听风寒仓 街相关历史人物:张士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地 深酌浅饮丁香巷丁香巷相关历史人物:戴望舒雨巷宋朝宰相丁谓 山高水长范庄前范庄前相关历史人物:范仲淹 三生醉梦太监弄太监弄相关历史人物:陆文夫 曲雅蒲林梅韵香蒲林巷相关历史人物:戏剧学大师王国维、吴梅 千秋风雨话观前观前街相关历史建筑:玄妙观 凝然古树大儒名大儒巷相关历史人物:明代大儒王敬臣 嫩花涵露西美疏西美巷相关历史人物:况

3、钟 锦帆尚游岁月稀锦帆路相关历史建筑:章太炎故居 花间皮市词语醉皮市街相关历史人物: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 海棠春睡胡厢使胡厢使巷相关历史人物:陪都四厢胡厢使 故址旧梦朱家园朱家园相关历史人物:朱勔 淡烟疏雨颜家巷颜家巷相关历史人物:宋代工部侍郎颜度 春风沉醉马医科马医科相关历史人物:申时行 清未朴学大师俞樾 苏州刺绣沈寿清代大臣潘世恩 长街追忆旧学前旧学前相关历史人物:平江书院 抗元名将文天祥 春深花簇五卅路五卅路 相关历史事件:五卅运动 白塔西路竟风流白塔西路相关历史人物:状元吴煦熊万荃 瑞云悠悠文脉长孔付司巷 相关历史人物:明右副都御使孔镛 国民党政府要员罗良鉴 苏州织造署 一些被合并的路名

4、: 十梓街、严衙前、天赐庄合称十梓街; 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称道前街;杀猪弄、观音阁并入朱家园;旧时的苏州城是舞文弄墨之地,因而这里也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可寻。“苏公弄”印下了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足迹,“范庄前”带我们领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采. 拙政园旧事寻踪 从一座园林看古城 500 年风云(图)(2009-7-8 09:17)本报记者 徐蕴海500 年,被视作沧海变桑田的一个轮回。今天,苏州拙政园恰好迎来了建园 500 年庆典。在对史料的搜寻和专家的叙述中,其足迹逐渐清晰。作为吴中第一名园,拙政园不仅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精妙的造园艺术成为苏州 众多园林中一颗最为璀璨

5、的明珠,还因其持续纷繁的历史变迁,成为数百年间古城苏州风云变幻的见证。自明清以来,在这座雅致清丽的园子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扣人心弦的场景。几度奢华几度没落,500 年换了 30 多位园主约在明正德四年(1509 年),官场失意的御史王献臣回到家乡苏州隐居,在元代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出世” 看似王献臣个人的偶然行为,实则与苏州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时值明代中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经济再度出现繁荣,但有鉴于对明初以来政治上党狱株连的恐惧,以及对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厌倦,在江南

6、地区出现了一批不思仕进、专事享乐的“有闲阶层” 。他们将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对衣食生活的追求,加上吴地山水秀丽、物产丰富,苏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园林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不仅“吴中豪富,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拙政园自面世之日起,如苏州文史专家张学群所说,“由于园大、宅大,位处城东北要冲,原系清旷之区 ”,屡屡“ 为权贵名流所瞩目” ,也因此,在历次朝代更迭中,拙政园始终处于风口浪尖。所谓“王侯第宅皆新主” ,500 年间拙政园更换了 30 多位园主,平均十多年就换一位,尤其清代至解放的 300 多年间,变动最为频繁。清兵入苏,拙政园的命

7、运发生了巨变。顺治五年(1648)左右,大学士海宁陈之遴以两千金廉价购得拙政园,其妻徐灿在园中居住有年,这位清初著名的女词人由此留下了拙政园诗词集。但好景不长,康熙元年(1662 年),拙政园没为官产,被圈封为宁海将军府,这也是拙政园由私家宅园走向官府驻地、公共场所的开始。此后,王府、相府、驸马府、将军第、八旗奉直会馆、部队驻地、高等学府,在动荡的政局中,拙政园门前的招牌旗号不停变幻。吴三桂之婿王永宁,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拙政园曾经极尽奢华。据载,

8、王永宁时大兴土木,又常在园内举行盛宴,时人有“素娥几队出银屏” 、“十斛珍珠满地倾”之句,忠王府也是“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而遭遇时难,拙政园亦不能自保。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已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直到苏州解放,拙政园再度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1951 年 11 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 年 11 月 6 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

9、的去处。“别有洞天”连起中西花园,300 余年拙政园“分身”数处1978 年 4 月,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来苏州访问,游览拙政园,在经过“ 别有洞天”时,留下了经典的瞬间。深邃的月洞门,仿佛一条时空隧道,连接起东西方的友谊,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而这个特别幽深的门洞,还见证了拙政园分分合合的历史。穿越“别有洞天” ,就从拙政园的中花园进入了西花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园子曾经各有其主,园主分别砌起了一道界墙。1952 年,拙政园修复完工时,力求恢复名园本来面貌,中部与西部补园合二为一,才有了这个进深超过 1.2 米的砖细圆洞门。其实,拙政园建园 500 年的历史中,有约 33

10、0 年都是园分数处。第一次一分为二是在明崇祯四年(1631 年),已然成为荒地的园东部十余亩地为侍郎王心一购得。从此 300 余年东部花园一直独立在外。 50 年后,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后,拙政园渐散为民居,由王皋闻、顾璧斗两富室分得。又是半个世纪过去,园子在乾隆初年明确分为中部的“复园” 和西部的“书园”两部分,至此,原来浑然一体的拙政园,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个园林。100 多年以后,即咸丰十年(1860 年) 六月二日,太平军进驻苏州,忠王李秀成以拙政园并东面的潘爱轩宅、西面的汪硕甫宅合建忠王府时,西园、中园才合而为一。东园的回归又等了整整 100 年。1954 年,市园林

11、管理处在拙政园东花园重筑围墙,逐步浚池叠石,植树莳花,并于 1959 年下半年起,又对东花园进行大规模修建,新建了大门、芙蓉榭、涵青亭、秫香馆等,1960 年 9 月完工。至此,拙政园中、西、东三部方得以统一,组成完整的拙政园。历代园主精心修治,500 年沧桑铸就名园魅力正是由于历经沧桑变幻,方成就了拙政园“吴中第一名园”的独特魅力。“首先得益于文徵明的图画之功” ,拙政园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张婕说,尽管历经 500 年,但有了文徵明于嘉靖十二年 (1533 年)所绘的“ 拙政园三十一图景” ,中部花园的景致至今依然保存了明代旷远明瑟的园林风貌。当时他所绘的景点有多处名称保留至今,例如小沧浪、倚

12、玉轩、小飞虹、待霜亭、嘉实亭等。与现今实景不同的是,当时的画面疏朗而开阔,没有什么精美密集的建筑,如“小飞虹” ,在图上只是一座曲桥,现在为廊桥,但红栏卧波的形态保留了下来,拙政园的当家花卉荷花更是在多幅图中都可以看到。拙政园历代园主对园子也是屡有贡献。其中,清代江苏巡抚张之万在得到拙政园后,精心经营,多次修治,当时以水为主、景色自然的格局基本保持至今。光绪年间的吴县富商张履谦与其孙张紫东有一件功劳无人能及,其所建卅六鸳鸯馆精致绮丽,特别是建筑的顶层结构为“卷棚顶”,音响效果很好,因此昆曲前辈俞振飞常随父“曲圣” 俞粟庐来此园游憩度曲,古典园林与昆曲两项世界遗产曾在此珠联璧合,堪称佳话。后来,

13、张紫东更发起成立了昆曲传习所。而拙政园真正重生是解放以后,用苏州市世界遗产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沈亮的话说,新主人即人民政府使拙政园得到了空前的保护。拙政园东花园的修复开放是在 1959 年 8 月到 1960 年 9 月期间,沈亮记得,当时国家经济情况已经不太好,即便如此,苏州园林的修复仍然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1959 年春,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来苏州视察期间,在听取市长李芸华关于古典园林修复维护情况的汇报后,当即决定拨款支持苏州园林的修建工作。正是由于这一举措,在国务院于 1961 年 8月 4 日首次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4 个园林中,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榜上有名,与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全国四大名园。近 40 年间,拙政园更成为各国政要来访必到的园林。如今,跻身世界遗产的拙政园,其保护范围已从园林内的草木山池,扩展到了园子外的历史街区,拙政园也从“吴中名园”成为每年吸引上百万海内外宾客的“ 文化之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