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864809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园林瑰宝_余荫山房评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荫山房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 距广州市区 17 km 。该园是晚清的作品, 园主邬彬, 字燕天, 清朝举人, 官至刑部主事, 任七品员外郎。 其长子和次子亦曾先后中举, 故有 “一门三举人, 父子同登科” 之美誉。 后园主看破红尘, 告老隐居, 建造此园。 园门题 “余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 为岭南园林第一联, 表明不求园广, 但求福荫。 该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 ( 1867年), 建成于同治十年 ( 1871 年)。1922 年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南面更立一园, 名瑜园, 俗称小姐楼, 与清晖园的小姐楼一样为两层的船厅, 其布局更加巧妙, 建筑更加紧凑。 现已归属

2、余荫山房。 两园并在一起, 起到了辅弼作用。1 余荫山房布局与欣赏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名园 (即余荫山房、 顺德清晖园、 东莞可园、佛山梁园) 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它不仅传承了岭南庭院小巧玲珑的风格, 而且直接遗传了岭南先民的装饰风格。 余荫山房不称 “园” 而叫“山房”, 一来因其地处偏僻 (这也恰恰使其得以成为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一个), 二来因其是园主隐摘 要 : 简要阐述了位于广州市的余荫山房的历史沿革和整体布局, 分析其造园手法与艺术特色,并以此为例, 归纳了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与艺术特色。关键词 : 余荫山房 ; 岭南园林 ; 造园手法 ; 艺术特色 ; 广州市吴棣飞 (浙江温州

3、)岭南园林瑰宝 余荫山房评析居的地方, 取个较为朴素的名字以示清高。该园占地面积 1598 m 2 , 坐北朝南, 以 “浣红跨绿” 廊桥为界,分为东、 西两大景区 (参见图 1 )。 园林的轴线非常明显, 中轴线上布置了两池一桥一榭。 东池八方, 西池四方, 由荷池上单拱石风雨桥相连。 条石起拱, 桥栏朱红, 堤栏紫褐, 桥廊高于堤廊, 歇山顶,南北连走廊。 玲珑水榭矗立环池中, 东向、 卷棚歇山顶, 平面呈八角形, 宽、 深均为 8.5 m 。 前后分别题额 “浣红”、 “跨绿”, 故称浣红跨绿桥 (图 2 )。 这座拱桥是桥、 廊、 亭 “三合一” 的杰作, 表现了设计者的独到构思和造园

4、者的高超技艺, 为岭南园林经典, 这一美景称为 “虹桥印月”。 在月朗风清之夜, 月影、 桥影、 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 构成动人心弦的画卷。 周围装花纹图案的玻璃格窗, 后金柱间置 “百鸟归巢” 花罩, 东面及西北面均设门, 有桥联池岸。 如果说清晖园是以瀑布流动和空间流动为美的话, 余荫山房则是以池水平静和庭院幽静为美。图 1 余荫山房总平面图1. 园门2. 临池别馆3. 深柳堂4. 榄核厅5. 玲珑水榭6. 来薰亭7. 船厅8. 书房园林写真 8 南方农业2009 年 10 月 第 3 卷第 10 期图 2 浣红跨绿桥廊图 3 临池别馆 图 4 深柳堂走进余荫山房的二门, 这里有一个小

5、莲池,池中荷叶田田, 莲池之上, 横卧一座小虹桥。 虹桥妖小玲珑, 全长只有 3 m , 但它把桥、 廊、 亭、栏巧妙地构成一体, 十分精致。 在月朗风高的晚上, 月影与桥影相偕扰趣, 加上周围的景物, 便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 成为余荫园的一奇景 “虹桥印月”。余荫山房园地虽小, 但亭桥楼榭, 曲径回栏,荷池石山, 名花异卉等, 一应俱全。 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 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图 3 ) ; 池北为主厅深柳堂 (图 4 )。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 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 堂前 2 壁满洲窗古色古香, 厅上 2 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 侧厢 32幅桃木扇格画橱, 碧

6、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 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 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 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 夏日凭栏, 风送荷香, 令人欲醉。 园内遍植四季花木, 四周以夹墙竹 (图 5 ) 与外界分隔。各建筑以风雨廊连接, 圆门、 漏窗、 楹联、 牌匾、 花园林写真 9 南方农业200 9 年 10 月 第 3 卷第 10 期图 5 夹墙翠竹 图 6 余荫山房大门坛、 假山, 浑然一体, 具有岭南园林特色。头门向南, 为石库门, 面宽 12.45 m 、 深 5.17 m ,门额阴刻楷书 “余荫山房” (图 6 )。 进门通过冷巷是园门 (图 7 ), 园门位于西南角, 园门两边有一对楹联 : “余

7、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既体现了 “余荫” 之名, 又体现了 “红雨”、 “绿云” 的园中特色。 由于在余荫山房的主堂 “深柳堂” 前有一棵已上百年历史的炮仗花, 覆盖在整个堂前的花架之上, 每到春节之时就会应时开放, 花儿怒放宛若一片红云, 花瓣飞扬宛若阵阵红雨 (图 4 )。 园主说家园的地方不需要大, 只需三箭之地, 但有红雨阵阵、 绿云扰扰足矣, 这绿云是指的他种的满园翠竹。 这个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 从外面看象一座普普通通的居民大宅, 但等步入其中之后就会为里面的美景所惊叹, 有误入仙家的感觉。在虹桥旁, 翠柳深处, 就是余荫园的主体建筑翰墨生香的 “深柳堂” 了。

8、 深柳堂前左右各有一棵老榆树, 合前人有云 : “万柳读书堂”,故名堂为 “深柳堂”。 深柳堂是全园装饰最豪华的地方, 是园中主题建筑, 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深柳堂, 面宽 3 间 12.55 m , 进深 2 间 9.55 m , 前设廊,槛墙上置满洲窗, 中设隔扇, 堂内中央设浮雕蟠龙、 蝠鼠藻井, 明间 (西次间) 设 “松鹤延年” 落地花罩, 悬“深柳堂” 木匾 ; 堂中木刻精品 “松鼠菩提” 为双面木雕, 从正面看是一只松鼠, 从背面看又是一只松鼠, 双面雕刻制作工艺十分精巧, 令人叹为观止 ; 堂前镶嵌满洲窗格墙壁, 古色古香, 32 幅桃木扇隔画橱、 碧纱屏风皆为著名木雕珍品

9、 ; 东次间设 4 幅紫檀木屏, 屏门双面刻有清代大学士刘墉及晚清广东三大才子刘山舟、张船山、 翁方纲等名人的诗句手迹 ; 西侧供有咸丰皇帝敕封园主的圣旨长匾。 裙板和四周嵌有檀木透雕纹饰。内间墙上原分别设 16 幅格扇画, 现画已失。 深柳堂是该园木刻工艺和书法绘画集中之地, 书香浓郁, 珍品极多, 成为园中的第三奇观 “深柳藏珍”。 深柳堂的室内布局大雅含宏, 超凡脱俗。 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书香浓郁。 与 “深柳堂” 隔池相望是园主人寻诗觅句、即兴挥毫的书斋 “临池别馆”, 夏日凭栏, 风送荷香, 令人欲醉。临池别馆, 面宽 9.85 m 、 进深 6.5 m , 内设 1 厅 1 房

10、,园林写真 10 南方农业2009 年 10 月 第 3 卷第 10 期图 8 来薰亭图 7 余荫山房园门前置廊, 厅门设隔扇, 玻璃花楞漏窗, 门顶悬 “临池别馆” 匾。 想当年, 园主人在月色溶溶、 风送荷香之夜, 广邀文友、 把酒谈欢, 是何等的写意,正如联中所述 : “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 回廊宜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东区面积较大, 主体建筑为玲珑水榭, 为园中最突出的美景。 此亭为八角, 又建于一个角形水池中央, 故又称八角亭。 原是赋诗把酒、 吟风弄月之所, 窗上都有极具特色的网花窗棂, 闲雅精致。 从每个角度望出去都有一景, 东面是 “丹桂迎旭日”, 窗外种着满园桂花 ;

11、东南角是 “杨柳楼台青”, 那里是一座小楼台, 是主人消闲赏月的地方 ; 南面是 “蜡梅花盛开”, 窗外有一株百年古蜡梅 ; 西南是 “石林咫尺形”, 那里叠石成山, 峰恋起伏 ; 正西就是 “虹桥清晖映”, 正是那印月虹桥所在之地 ; 西北是 “卧瓢听琴声”, 这里可以看到卧瓢庐的一角, 是主人与朋友月下弹琴之所 ; 正北是 “果坛兰幽径”, 那里有凤眼果、 大树菠萝、白兰 3 棵大树, 春秋之时兰果交替, 景致迷人 ; 东北是 “孔雀尽开屏”, 因为这里有一个孔雀亭, 直到现在都一直养着几只美丽的孔雀。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 有杨柳楼台 ; 东北角有孔雀亭、 半边亭 (来薰亭, 图 8

12、 )、 榄核厅等古建筑。 并有大树菠萝、 蜡梅、 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 半身倚墙而筑, “卧瓢庐” 幽辟北隅,“杨柳楼台” 沟通内外, 近观南山第一峰, 远接莲花古塔影。 东西两半部的景物, 通过名叫 “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卧瓢庐是进门来第一间, 又称榄核厅, 东向, 宽5.35 m 、 深 8.65 m , 内设 1 厅 1 房, 正门设 4 幅隔扇, 裙板雕四季花卉, 南门两侧为菱形蓝白玻璃窗。 卧瓢庐专为宾友憩息而设。 庐中陈设简朴, 窗户却很有特色。这里有一个奇处, 就是 “一窗景色分四时”。 园主人曾在北京做过官, 非常怀念北方冬日的雪景, 所以他用白色和蓝紫

13、色玻璃来镶嵌窗格, 透过这种上面镶刻有图案或书画的单面彩色玻璃的满洲窗向外望去, 园内宛如一番严冬下雪的景致, 不由使人怀念起北国风光。 如果把两扇窗重叠起来, 透过玻璃往外望, 窗外就一片通红, 又仿佛是深秋降临见到满树红叶一般 ;若把窗完全打开看出去就是自然的春夏景象, 精心的园林写真 11 南方农业200 9 年 10 月 第 3 卷第 10 期图 9 门头以及对联泥塑图 10 月亮门里有团花寿字照壁及泥塑图 11 墙壁上泥塑构思, 巧妙的园艺, 为客人平添多少乐趣!这卧瓢庐还有一样奇物, 就是 “古代冷气”, 怎么说呢?因它后面的一排窗户都镶嵌着一种象空调栅格样的木质页片, 它既可通风

14、, 又可透光, 在广东这比较湿热的地方非常有用, 据说现在的冷气设备也正是从百叶窗演变而来的呢!当客人需要小憩、 不要光亮的时候还可以合拢木页, 立时使室内变得昏暗, 起到了如今遮光窗帘的效果, 而且从这百叶窗望出去还可以见到一幅广东民宅所特有的灰塑, 画面是中国传统山水古画的意境, 高山、 流水、 小亭、 古庙, 而上面的题楣为 “畅叙” 二字, 正点出了这卧瓢庐的待客之途。再向里去就是睡莲池, 莲池的水与园外的河流水系相通, 每到端午都会出现一奇景, 就是 “虹桥印月”。 因为端午时节正是涨水的时候, 水一上涨, 池中的水就刚好涨到桥孔正中, 于是上下倒影就正好形成一个正圆, 即 “虹桥印

15、月”,它是余荫山房的形象标记。东侧过道可通善言邬公祠均安堂。 东南角的杨柳楼台,高二层, 临窗可俯瞰园景。 善言邬公祠, 在园北面, 坐西向东, 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头门、 均安堂和后堂, 两侧建廊庑、青云巷和钟鼓楼。 祠前有宽阔花岗石铺砌的地坪, 地坪前有一池塘。 环池空间不大, 布满花坛和假山。 假山全为英石竖向堆成, 或占角或依墙, 最佳处在桥廊边一山占据墙角, 成崖石峰林状 ; 依墙的一列排峰英石也很得体, 但这个庭院总体上非常局促, 空间经营过于经济, 显出商人气息太浓, 文人气息不足。 现在的入口处有一口方塘, 池中有石龟, 池岸有流云式英石堆山, 竹林深深, 隔岸望去倒胜似内部 2

16、 个水院的局促, 经一开一合的对比, 方觉空间变化之剧。1922 年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南面更立一园, 名瑜园, 为 2 层的船厅, 其布局更加巧妙, 建筑更加紧凑。 首层迂回曲折, 内有桥、 亭、 池、 馆, 并有百寿堂、 罗汉堂、 百年浮雕、 砖雕等民间艺术, 百鸟笼与观鱼亭相映成趣, 生机盎然 ; 第二层有玻璃厅, 在阳台上可俯瞰余荫山房的全景, 天气好时可远望见到附近莲花山上的莲花塔。 瑜园面积只及山房的一半, 以建筑为主, 庭院为辅。 院中有方池一口, 船厅前临方池, 船楼前跨池面, 后达界墙, 左右两旁大院小院设有花台盆景。 在瑜园中可将余荫山房的景色尽收眼底。 全园以 “藏而不露”、 “小巧玲珑” 和 “缩龙成寸”, 将画馆楼台、杆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 布成咫尺山林, 造成园中有园、 景中有景、 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在余荫山房还有一大奇景, 就是 “夹墙竹翠” (图 5 )。 因为余荫山房在广东四大园林写真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