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64708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八课 黔之驴学习导航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十八黔之驴高手支招 1 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柳宗元写诗抒忧愤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在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学习非常勤奋,打算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大事业。他 21 岁时中了进士,后来 又当上了监察御史。他认为在政治上施展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时刻已经到了,积极地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和这些进步的官员一起,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护。柳宗元因此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他们所依靠的唐顺宗体弱多病,不到半年就被保守力量和宦官逼迫退位。保守派重新得势后,进步派首领王叔文被杀,其余人都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柳宗元被贬

2、为永州(今湖南南部的零陵县)司马。柳宗元在永州,虽然没有实权,却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疾苦,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游览山水名胜。他的诗江雪 ,就是在这时写出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在表面上看是写景的,实际上在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感情。前两句表现的是冰冷严酷的环境,给人一种孤独寂寥之感。后两句写的是在这种环境中孤身垂钓的渔翁,表现了诗人对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期待。淘宝路标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柳宗元(773 819 ) ,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柳

3、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字音识记黔(qin)好事者(ho )船载以入(zi)窥之(ku)慭慭然(yn)虎大骇(hi)远遁(dn) 噬(sh)益狎(xi )跳踉(ling)字形辨析通假字止:通“只”。如:技止此耳。一词多义用心 爱心 专心 2词类活用船:名词作状语,用船。如:船载以入。蹄:名词作动词,用蹄踢。如:驴不胜怒,蹄之。古今异义以为:古义:把当做。如:以为神。今义:认为。相知:古义:知道它的

4、底细。如:莫相知。 今义:彼此相交而相互了解。去:古义:离开。如:乃去。今义:从此地到彼地。文题解读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柳河东集 。是其三戒之一。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 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高手支招 2 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黔之驴柳宗元第一部分开篇即紧扣题目,写明驴的来历,并为故事的展开铺设了背景。接着从虎的角度来写驴的外形“庞然大物”,虎一时被它表面的形象所迷惑,产生了“以为神”的看法。老虎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萌发了进一步窥探、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愿望。因此虎“蔽林间窥之”,渐渐跑出来与驴接近,小心谨慎地观察,但终究还是

5、“莫相知”。用心 爱心 专心 3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他日”,表明虎对驴的观察已有些时日。接着,作者采取了交替写驴和虎的手法,目的是要写老虎通过不断的实践,终于认清驴的本质,最后果断地得出“技止此耳”的结论并把驴吃掉了。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驴鸣;第二层写老虎对驴的认识已由表面印象深入到本质方面;第三层集中写了老虎对驴发起新的攻势,突出了老虎的聪明和胆识,表现了它的果决和勇猛。【知识链接】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最著名的寓言

6、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 韩非子等著作中。学后须品味主旨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文法1.本文写得真切生 动。作者善于通 过一系列细节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中的心理、动作写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对驴虽着墨不多,却准确地抓住它形体“庞然”和动物本能“鸣”“蹄”来写,形象传神。既着力对虎进行刻画,使一只生性大胆而颇有心计的虎的形象跃然纸上,又恰当地表现了庞然大物而外强中干的驴的形象。2.这则寓言,语 言精练传神,文

7、章 仅用 124 个字,就把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描绘了它由“大骇”而“大NC17A” ,由“恐”驴而吃驴的心态和行动,从而把虎的智勇表现出来了。而写驴,虽是“庞然大物”,但只会“鸣”“蹄”“技止此耳”,总用心 爱心 专心 4共不过二十余字,却把黔驴的愚蠢无能勾画出来了。结构探究后争鸣这篇寓言的题目叫“黔之驴”,然而通篇写驴的笔墨却很少,只有“庞然大物”“一鸣”“不胜怒,蹄之”等十多个字;相反,写虎的笔墨却非常之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既有不断发展的行动的生动描写,更有不断变化的心理的细致刻画。那么这篇寓言是否有点“文不对题”呢?既然重点写虎,

8、为什么不命题叫“黔之虎”呢?黔之驴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因参加这一进步改革而被贬作永州司马时写的三戒中的一篇。所谓“三戒”,就是应该引起世人警戒的三件事。 黔之驴就是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警戒那些“不知推己之本”、毫无自知之明而必将自招祸患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讽刺当时无德无能而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外强中干的统治集团中的某些上层人物,指出他们必然覆灭的下场,也就不能不是他的写作动机了。显然,要想表现这样的主题思想,关键在于充分揭示黔驴的可悲下场;而黔驴覆灭的可信与否,关键又在于是否能够把虎写活。这,也许就是作者为什么命题为“驴”而着意写虎的原因了。高手支招 3 多维阅读临江之麋 柳宗

9、元临江之人畋 ,得麋麑 ,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 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 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 道上,麋至死不悟。注:麋():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畋():打猎。麑():鹿仔。 怛 ():恐 吓。啖( ):吃,这 里是舔的意思。狼藉:散乱。参考译文: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猎人大怒,把群狗吓退。从此

10、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习惯它,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玩耍。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幼麋稍为长大后,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己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核心提示麋是“以为犬良我友”的天真、幼稚、思想单纯的形象。它幼小之时便被“临江之人”收养,且与家犬为友日久,稍大, “忘己之麋”乃情理之中,未经教化

11、之麋如何知晓敌友?故而是缺少善恶意识、不辨敌友、是非不分的糊涂虫。同时,它是一个十分奴性的形象,唯主人是从,是一个被主人愚弄的化身。它的死,让我们感到它是可怜的。我的感悟用心 爱心 专心 5_高手支招 4 素材积累课内素材挖掘出自课文的成语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简析: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以上成语就是从黔之驴中演化来的。素材拓展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汗马功劳为虎作伥杯弓蛇影对牛弹琴抱头鼠窜兔死狐悲龙飞凤舞鹤立鸡群亡羊补牢骑虎难下打草惊蛇虎头蛇尾画蛇添足狼吞虎咽井底之蛙调虎离山叶公好龙鼠目寸光金蝉脱壳指鹿为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与动物有关

12、的寓言故事运盐的驴子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寓意: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凭“老经验”办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高手支招 5 习题探讨一解答思路: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可由此来找出相关成语。参考答案:从黔之驴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用这些成语写一段话:貌似庞然大物的恐怖组织,施展出黔驴之技,四处搞枪杀、绑架、劫机等恐怖

13、活动。在这些恐怖活动难以得逞之后,恐怖分子又丧心病狂地搞自杀性爆炸,可见其黔驴技穷。二解答思路:体会文中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动作:虎初见驴时, “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跳踉大NC17A”“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心理:(1)以为神;(2 )莫相知;( 3)以为且噬己也;(4)觉无异能者;(5)终不敢搏;(6)技止此耳。三解答思路:注意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及古今含义的区别。参考答案:1.用船,作 为“载 ”的状语。2. 渐渐。3.用蹄子踢,用作动词。4.止,只,仅。耳,罢了。句末助词。5. 吃光,用作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