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64658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珍视生命 关爱动物,主题,引言:在这蓝色的星球上,千姿百态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内容梳理,郑振铎 猫主要是写了4只猫,主要详写了第三只猫,表现了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和对周家姑娘的行为的谴责,对偷猫人的鞭挞的感情! 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深情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斑羚群面临绝境所表现出的无助,正可以让学生反思人类对生命的践踏。本文宜用“反差式教学”,引

2、领学生去体验感悟,要大胆鼓励学生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内容梳理,牛汉的代表诗作华南虎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代。教学这首诗,宜把握三个意义:一是原初意义人对动物的虐待;二是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三是现实意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如何保持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内容梳理,布封的马是一篇科学小品,又一是篇优美的散文。用文学笔调来写科学小品,很值得国人学习和借鉴。学习本文,宜引导学生将两种不同生存状况下的马对比阅读,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蒲松龄的狼文笔简练,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在疏通词句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本文的主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

3、是探寻“马的世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完成作文“改写故事”或“谈谈感想”,并以此作为活动效果的检测。活动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单元脉络示意: 人-信赖共处-鸟 人-践踏残杀-斑羚人-等同象征-华南虎人-拯救迫害-马人-较量斗争-狼,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珍 珠 鸟-散文斑羚飞渡-小说华 南 虎-诗歌马 -科学小品狼 -文言小说,单元复习

4、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也确定为单元目标。,第26课珍珠鸟,复习目标 1 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2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式。 4领悟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重难点 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思考人和动物

5、之间的关系。 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和蕴涵的深刻哲理。,(1)故事导入 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

6、充实而愉快。,a、挂在窗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格外轻松自在 b、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c、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有一个更小的脑袋探出来 d、我不管它-打开窗子,决不飞出去 e、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蹦到杯子上喝茶,绕者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f、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啄颤动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g、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h、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拓展延伸可以这样设计: 请大家看一组画面,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

7、炮火纷飞战争破坏人类文明的场景 谈判桌上政治和谈,商业洽谈的情景 要求: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谈体会。,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三步教学,第一步鸟瞰,先通读全文,通读后直接把握文章画龙点睛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如何理解呢?(联系课后3题)第二步细读解剖,研读的过程中,解决课后1、2

8、题,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及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第三步是会通,联系全文真正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进行拓展延伸。,第27课斑羚飞渡整体构想 课堂截然分为两个板块,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充分体味斑羚牺牲的壮美,被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深深震撼。后半部分转入反思:斑羚为什么要飞渡?人充当了什么角色?审美与反思形成课堂的巨大落差,陶醉中突然的惊醒和震愕,是本课时追求的效果。让人直坠而下,在跌落的惊愕中,启发学生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察觉人性亮点的失落!人,该怎样做?,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在具体生动

9、的描写中,体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通过复述课文,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重点: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思想。难点:体会文中特殊句子的深层含义。,教学建议:一、本文描写“斑羚飞渡”的场面,非常有条理,不仅描写完整,飞渡前,飞渡后都有交代,而且详略得当,着重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经过,略写其余斑羚飞渡的情况,重点突出。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从而体会本文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二、探究文章中特殊句子的深层含义,从而领略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

10、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三、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是人面临灭顶之灾,会怎样做?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人类与自然界如何相处?我将如何去做?,四、前面的环节会让每一个学生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接下来就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话解读,从集体共识中走出来,使他们在感受牺牲的悲壮中突然的惊醒和震愕,形成课堂的巨大落差。让人,在跌落的惊愕中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可以用这样几个问题唤醒学生:

11、 作者真的爱羚羊吗?是谁把这群可爱的羚羊逼到了生命的绝境?“斑羚飞渡”时,“我们”在干什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学生各抒己见。,五、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可上网搜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的事例,如:弱小的蚂蚁可以火球的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动物世界的拍摄者说过:“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战地中的黄羊描写的是一群猎人狩猎大草原上的一群黄羊,他们惊叹于黄羊“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更陶醉于黄羊死去时的挣扎。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了解动物的相关网址 http:/www.wi

12、ldlife- 中国野生动植物网http:/ 动物家园网http:/ 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第28课华南虎(诗歌),教学目标: 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教学建议,一、这首诗写于“”期间,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要想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就应

13、当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思想。可参考“有关资料”中“我与华南虎”,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这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途径。二、象征意义一般是广泛而丰富的,因此象征意义的掌握比较困难,容易造成理解的不确定性。学习这首诗,要从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进而把握这些形象和主题的关系。这应作为全诗重点。三、诵读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的重要方法,教学本课,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层次,以诵读带动对诗作的深入理解。,一、展示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或故

14、事,展示一下。(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 1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 2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在读中领悟是诗歌教学的一般规律。),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 (投影显示) 1. 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2. 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观众”“铁笼”“

15、我”又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带 着 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进行背景介绍。)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 (结合课后练习)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五、比较差异,拓展延伸 阅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加以对比;看看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例如: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答案: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方案: 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说一段话。这有助于理解老虎身陷囹圄的屈辱和对自由火一般的渴望,对老虎的象征意义及全诗的理解都有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类理解词语含义的题,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用现实来比况,用生活体验来解读语文,因为语文学习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唤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