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864639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肺结核60例X线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肺结核 60 例 X 线分析【摘要】 目的 总结下肺结核的 X 线特点,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60 例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 X 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右侧稍多于左侧,常侵犯部位是下叶背段和基底段,易同时侵犯两个以上肺叶,局部 X 线表现为以段或叶分布的多发斑片或片状实变影 45 例(75.00%),呈团块结节 8 例(13.33%),孤立球形病灶 7 例(11.67%) 。结论 下肺结核易误诊, X 线检查应结合查痰找抗酸杆菌、纤维支气管镜及 CT 检查可帮助早确诊。 【关键词】 结核,肺;X 线摄影术; 误诊下肺结核较少见,仅占肺结核患者总数的 1.5%4

2、%1。因临床、X 线表现不典型及痰菌检查阳性率不高,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非结核性肺病。误诊时间越长,越易导致肺结核继发空洞形成、干酪性坏死或支气管播散,甚至肺结核迁延不愈,肺功能损害,肺毁损。我院 1998 年 10 月2008 年 10 月收治下肺结核患者 60 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 4.53%(60/272)的临床X 线片及 CT 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对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21.1 一般资料 本组 60 例中,男 39 例,女 21 例,年龄2075 岁。病程 2 个月4 年。入院首次 X 线误诊为肺炎 30 例(50.00%),

3、怀疑为肺癌 8 例(13.33%),误诊为支气管扩张 4 例(6.67%),误诊为肺脓肿 3 例(5.00%),误诊率为 75%。临床上咳嗽48 例(80.00%),咳痰 45 例(75.00%),咯血 43 例(71.67%),发热及胸痛 30 例(50.00%),消瘦及乏力 24 例(40.00%),呼吸困难 7例(11.67%)。实验室检查:WBC 增高 30 例,ESR 增快 20 例,痰菌阳性 12 例,PPD 试验阳性 33 例。行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 56 例,糜烂渗血 20 例,管腔狭窄 23 例,其中6 例伴息肉。54 例(90.00%)做纤支刷检找到

4、抗酸杆菌。1.2 检查方法 本组 60 例初诊和治疗期间均摄取胸部正侧位X 线照片,其中 33 例补充做 CT 平扫检查,5 例同时做 CT 增强扫描。2 结果2.1 胸部 X 线表现 病变部位:侵犯单侧右下肺 25 例(42.67%),侵犯单侧左下肺 22 例(36.67%) ,侵犯双侧下肺 13 例(21.67%);病变累及一个肺段者 27 例(45.00%),两个肺段以上者 33例(55.00%)。其中侵犯下叶背段最多共 27 例(45.00%),内基底段318 例(30.00%),后基底段 17 例(28.33%),外基底段 11 例(18.33%),前基底段 6 例(10.00%)

5、。病变的形态:以段或叶分布的多发斑片状、片状浸润阴影共 45 例(75.00%),其中 32 例病灶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不清,11 例伴肺门淋巴结肿大,9 例伴随厚壁空洞,6 例伴局部肺不张,5 例伴播散灶, 5 例间杂流沙状阴影 ;呈团块状或结节改变 8 例(13.33%),病变密度高,边缘较毛糙,其中 3 例伴有播散灶,2 例伴胸水;孤立球形病灶伴胸积液 7 例,其中 3 例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图 1 男,22 岁。咳嗽咳痰 14 天摄胸片,示双下肺斑状浸润阴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 图 2 男, 30 岁。咳痰并咯血 30 天摄胸片,示左下肺片状阴影,内有空洞。2.2 高分辨率 CT 扫描

6、病灶显示出小叶中心病变 11 例,较大腺泡和小叶结节 7 例,支气管壁增厚及 “树芽征”5 例。病灶边缘强化 15 例,空洞全部不见强化。3 讨论3.1 下肺结核的 X 线特点 下肺结核多发于青年患者,2040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发病机制与不稳定的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复燃有密切关系2。肺门淋巴结结核易破溃到支气管,经支气管播散引起下肺结核,或结核淋巴液逆流也会引起下肺野结核。4本组 11 例肺门淋巴结结核不规则治疗 2 个月停药,6 个月后出现咳嗽、咳痰及咯血,X 线发现下肺出现小片状及斑片状影,其中 9 例伴空洞,X 线误诊为下肺炎症 6 例,肺脓肿 2 例,支气管扩张 1 例。本组与唐超

7、2报道下肺结核 X 线特点相近: 下叶背段病变多见,其次是基底段,易侵犯两个肺段以上;病灶形态、密度、边缘不一;片状不均匀浸润影和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多见;空洞以单侧孤立分布多见,周围合并播散病灶。与上肺结核比较,下肺结核以段或叶分布的片状实变影,易出现空洞。本组有 9 例(15.00%)出现空洞。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最简单最经济最快速的方法,但阳性率低。本组痰菌阳性仅 12 例,阳性率为 20.00%。对痰菌阴性或无痰及取痰困难的可疑结核,纤支镜检查对明确断诊具有重要价值,邵联群3采用 FB 检查对 49 例菌阴下肺结核刷检抗酸杆菌阳性率为 80.1%,镜检后痰菌检查阳性率为

8、58%。本组病例痰菌阴性者经纤支镜刷检阳性率高达 90.00%。FB 检查可起“激惹”作用,镜检后管腔阻塞程度有所改善,痰菌易排出,排痰量增加,术后痰检阳性率也大大提高。3.2 下肺不典型结核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 本组 18例,占 30.00%,与陈文明等 4研究认为支气管结核与肺结核好发部位基本一致,以双下肺结核多见,可能是由于重力作用致结核菌种植于支气管黏膜。部分 X 线表现为支气管播散的流沙阴影,经 FB检查可发现下肺结核在急性进展期常合并支气管内膜白色干酪坏死5物、黏膜溃疡或脓性分泌物,后期结核肉芽组织新生、结节状隆起,开口狭窄、阻塞,易发生支气管狭窄及阻塞、肺不张、支气管

9、播散和肺毁损等并发症。3.3 X 线诊断误诊原因 本组 X 线诊断单纯下肺结核易误诊。下肺结核有类似肺炎表现:咳嗽、发热、WBC 增高,结合胸部平片下肺野浸润阴影,易误诊为肺炎,临床在非抗结核抗生素治疗无效才考虑下肺结核;肺不张、团块及结节的 X 线上多考虑肺癌;大咯血伴下叶阴影并空洞者常误诊为支气管扩张伴肺炎。我们认为下肺结核误诊原因:过于肯定影像学分析而忽视了细菌学及病理学证据,特别是忽视了 FB 检查;影像学上不能及时进行动态随访观察,以掌握影像学改变,至延误诊断;对于下叶基底段、心缘旁、下叶背段结核病变,胸片上不易辨别,而忽视了 CT 检查。高分辨率 CT 的“树芽征” 、小叶中心病变

10、、较大的腺泡和小叶结节以及结核球边缘的强化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重要意义。为避免影像学对下肺结核的误诊,应注意:持续发热不退,抗炎治疗效果差,X 线肺内阴影不吸收,应考虑结核可能;伴咯血胸片、CT 片影像上有带卫星病灶的空洞形成,应积极行痰抗酸染色检查;对不典型下肺团块阴影伴胸水患者应积极行 FB 检查,刷片病理予以确诊。【参考文献】1 周校堂, 程家水.下肺野结核的诊断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62007,12(6):616.2 唐超.不典型肺下叶结核 17 例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123.3 邵联群,郑道武. 菌阴下肺野结核纤支镜诊断及其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5):602.4 陈文明,汤志坚,王利芳.37 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7,12(6):6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