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64571 上传时间:2017-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 我的老师学习导航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三我的老师高手支招 1 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节选)母亲在洛阳女小附设的一年制师范班毕业后,由于外祖父的工作由洛阳转到了郑州,1928 年秋,母 亲也来到了郑 州。外祖父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这个七口之家,母亲想要继续求学的愿望便无法实现。强烈的求知欲使她下决心自谋职业,筹积些钱后好继续读书,就托人介绍,到一所平民小学任教。那时,她才十七八岁。19281930 年的三年中,魏巍同志在平民小学读二、三、四年级。平民小学设立在郑州城东门外的一座古庙里。上这个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是不做制服。在当时,这对贫家子女确是一个福音。对于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的学生,母亲特别地同

2、情爱护。她一生喜爱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像课文中叙述的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排难解忧,都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可见,教师这种职业,除了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知识外,还应有一颗真诚热爱儿童的心。淘宝路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涵丰富感情的特点。体会文中蕴涵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

3、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字音识记1.字音芸(yn )榆钱 (y)黑痣(zh)褪色(tu )卜问(b) 焚香(fn ) 磕头(k)纠纷(ji)2.多音字字形辨析用心 爱心 专心 2文题解读文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高手支招 2 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我的老师魏巍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总起全文, “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一部分(第 1 段):提出“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由此展开对蔡老师的回忆

4、。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榆钱榆荚,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温柔和美丽”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第 2 段,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 里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 我用石板【石板一种文具,多为儿童习字之用,用薄的长方形板岩制成,周围镶木框,可用石笔在上面写字。 】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

5、,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 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察觉发觉,看出来。 】 , “狡猾”贬义褒用,写出了我的机灵与调皮。 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孩子的观察和感受表现了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 第 3 段,写蔡老师假装发怒。 (较详)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第 4 段,写蔡老师教我们跳舞。老 师把“我”扮成女孩子,这种教育方法符合当时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了他们极大的快乐,所以二十多年后, “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略)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

6、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平生一生,有生以来。 】第一次吃了蜂蜜。 “认识”这个词表明不仅看到了,开了眼界,而且学到了知识,了解了蜜蜂的习性。 “平生第一次”可见印象之深刻。 第 5 段,写蔡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蔡老 师让“我”认识了蜂王,并且让“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蜂蜜,这种新的生活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较详)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用心 爱心 专心 3今天想

7、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第 67 段,写蔡老师教我们读诗。蔡老师教“我”背诗,有腔有 调,抑扬顿挫,以至于二十多年后“我”还记得小时候背的诗,说明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 。 这些细节描写流露出对老师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第 8 段,写我们看老师写字。 (略)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 “占据我的心灵”说明事情对“我”来说不同寻常。 我父亲那时候

8、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牵挂挂念。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卜古人用火烧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后来泛指用各种方式预测吉凶。 】问吉凶【吉凶吉利和凶险,好运气和坏运气。 】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9、】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极大。 】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对一个十八九岁的女教师用上“慈爱”与“伟大”两个词,看上去有点夸大,但是读来又觉得很亲切自然,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有一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上下联系起来,不仅不会感到这是大词小用,反而会感到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炽热而真挚的爱。 第 9 段,写蔡老师排除“我”与 同学间的纠纷。儿童中间几乎无时无刻都会出现纠纷和矛盾,老师在他们面前无疑是最威严的法官。一件小事的是非评

10、判,往往就会成为儿童区别善恶美丑的标准,使儿童懂得如何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蔡老师在处理“我”和同学之间的纠纷时,毫不含糊地批评了顽皮的一方,劝慰了受委屈的一方,从而使受委屈的“我”得到了莫大的支持,使“我”对此感激万分,由衷地赞美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详)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一个副词“默默”,两个动词“站”“看”,这无声动作的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难以尽言的依依深情都包含在“默默”地“站”“看”中了。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依恋留恋

11、,舍不得离开。 】!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迷迷糊糊 (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 】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用心 爱心 专心 4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纯真纯洁,真挚。 】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

12、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句话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在文章的结构上与开头第一段遥相呼应。第 1014 段,写梦中寻师。放假时, “我”就要和可敬可爱 的老师分别了。当“我”看到蔡老师收拾东西时, “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 “多么的依恋”!“我”睡至半夜,竟“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要去找蔡老师,像梦游一样,世间还有比这更深的依恋难舍之情吗?(详)第二部分(第 214 段):叙述七件事,显示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敬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这七件事作者从各个方面,从课内到课外,从上学时到假日里,从学校到家庭,选取学生生活中典型

13、的材料来反映老师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可惜”一词充满了无限依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 15 段):呼应开头 ,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师 之情。学后须品味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法首先,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开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点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难忘”,叙写的人蔡芸芝先生。紧接着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

14、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 ,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其次,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结构探究后争鸣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

15、、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高手支招 3 多维阅读黄土用心 爱心 专心 5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

16、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 20 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