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634226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话_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_莫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outhern Cultural Forum南方文坛 批评论坛南方文坛 批评论坛32010莫言 (作家):首先,我祝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举办的 “京师文学论坛 ”正式启动 。感谢童老师前来出席会议,也感谢同学们前来参加论坛 。每次接到师大的邀请,我都有回母校的亲切感觉 。相比于过去一些小说有了个大概的想法就拿起笔开始写,这部小说准备还是相当充分的 。蛙 准备的时间是很长的,写作中也有一波三折的经历 。早在 2002 年我已经写出了十五万字的初稿,当时的大体构思是主人公坐在舞台下观看舞台上正在上演他创作的话剧,其间不断穿插着主人公的回忆 、联想,同时腾出笔墨描写舞台上演

2、员的表现和剧场中其他观众的反应,用三种字体标示出三种不同线条的叙事 。写到后来,我自己都感觉有点混乱,料想读者阅读这样的小说肯定是一场折磨 。小说主要是写一个乡村妇科医生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经历,开初写至 1960 年就已经有十五万字了,如果照此写下去至少要写五六十万字 。当然不是怕把小说写长,而是思考能否换一种更经济的笔墨来讲述同样的故事,一来节省纸张资源,二来也让读者省钱 。另一方面,针对此前的小说多有人指出其语言是 “泥沙俱下 ”、“拖泥带水 ”,不加节制的,这次重新创作也是对自己进行的一种强制性控制 。对话: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莫 言 童庆炳 赵 勇 张清华 梁振华生成果辉煌的乡村医生

3、,到一个 “被戳着脊梁骨骂 ”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再到晚年虔诚悔悟的捏泥娃娃的人,姑姑在这几重身份和角色之间究竟如何转换,怎样过渡,却被作者轻巧的蒙太奇跳了过去,姑姑因而成了一个特征突出却几乎没有自身主体性的人物,被牢固地捆绑在乡村妇科医生的身份构架上,每每在戏剧性场景中雷霆威震,却屡屡回避真正的复杂和深度,醒目地贯穿始终却内中空洞 。倒是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蝌蚪,在作者莫言的外设掌控和不经意的自我投射之间游移,一边循规蹈矩地做着剧中人,一边不时地替莫言发发他的今日之思,微妙地旁逸斜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卑微与脆弱 。他久居北京,因为绊倒了一个连接着铁链 、漆成了红白两色的铁桩而被栽赃为碰坏了别人的

4、车尾,从而让两个据说是“发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 ”女人无端地骂了两个小时,这让他下定了退休后回老家的决心 。如今就在老家的东北乡街头,蝌蚪替陈鼻追贼,反倒落个被贼追,于狼狈仓皇间再次绊倒了铁桩,被凶神恶煞的两个女人又是一顿呵斥,在屁滚尿流的逃窜之后,他看到了妇婴医院的大幅广告牌,终于坚定了即便年过花甲也要要个孩子的信念 。“我迫切地需要这个孩子!这是老天爷赐给我的宝宝,我的苦难,都是为他而受 。”仅仅一次创伤情境的回溯,我以为,这是比多少次追逃奇观都更扎实而触动心灵的地方,因为它在说服读者的同时,更说服了小说人物 而奇观总是理直气壮地回避人物动机 。可惜,更多的时候,莫言是靠在蝌蚪身后的那个不

5、屑于说服的奇观制造者,再加上被灵魂 、赎罪 、人性 、生命的大词诱惑,或者是被民族 、寓言 、魔幻 、文化的大奖趣味所绑架,作品的主题就在一种兼顾的妥协之中渐趋浑浊起来,而作家自己的立场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越晃越虚,因而 蛙 自我标榜的朴素叙述和新瓶旧酒的奇观表演的背后,是作者 anything goes的轻率与讨巧,这可能是对于莫言这样的我们时代的大作家来说,最遗憾的事情 。没人强求作家非得对时代迎头一击,莫言有莫言的把握方式,但是任何作家都得保有足够的功夫和定力来冲撞现实,才会赢得坚定的立足,倘若只是被种种现实的考量所锉削,似乎非忏悔赎罪不足以有灵魂深度,非魔幻荒诞不足以有民族寓言,那只会离

6、“灵魂深处最痛处的地方 ”越来越远 。【注释 】莫言: 南方周末 2009 年度图书(虚构类) “年度致敬 ”获奖感言,载 南方周末 2010 年 2 月 18 日 。莫言将 蛙 看做是他降低调门 、回到最朴素状态 、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的一个开端 。参见莫言 、傅小平: 谁都有自己的高密东北乡 对话莫言 ,傅小平新闻博客, 2009 年12 月 15 日 ,http:/ 颜妍 , 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 ”成员 。)57Southern Cultural Forum南方文坛 批评论坛南方文坛 批评论坛32010到 2007 年,我又重新把原稿拿出来,

7、按照现在的结构开始创作,前面部分是书信体,后一部分是话剧 。书信体部分是用很平实 、朴素的语言进行创作,话剧部分则把超现实主义 、大量的想象放了进去 。这就使得两部分形成一个对比,用学术语言名之曰 “互文 ”。书信部分也许像讲真话一样地讲了很多假话,话剧部分则像讲疯话似的讲了很多真话,在人物与结构的安排上也形成了前后对比,这也是一种所谓的叙事策略吧 。小说出版后也引来了不同的声音,正面的 、负面的都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作家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状态,都是正面的或都是负面的评论在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是非常欢迎批评的,稍微带一点人身攻击也无妨,底线是别侮辱我的家人和长辈,一会儿期待老师和同学们

8、畅所欲言,发表对小说的不同看法 。至于为什么要写小说 蛙 ,我也回答了来自不同人的提问,创作灵感最初并不是来自大家猜测的计划生育,而是来自生活中的一个原型,那就是我的姑姑 。姑姑是一个乡村妇科医生,从 50 年代至今都在从事医务工作,她接生的孩子有上万名,引流的孩子也有数千名 。姑姑也是个健谈的人,登百家门见闻多,说出的故事也很精彩 。小时候每次她来给母亲看病,都被我们看做是节日,她总滔滔不绝讲自己遇到的逸闻轶事 、奇人异事,我们听得兴趣盎然 。姑姑从那时起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在 80 年代的中篇和短篇小说中已经出现了姑姑的形象,如 爆炸 、弃婴 等 。因此,可以说是姑姑激发了我创作小说

9、蛙 的灵感 。妇科医生在中国有成千上万,为了让姑姑这个形象写得立体,通过这个人物展示社会的 、历史的变迁,计划生育必然要成为塑造人物的描写对象 。计划生育迫使姑姑做了这么多并不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事情,迫使她晚年回首往事时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思考,对经过自己之手夭折的生命进行忏悔,当然这是没有结果的忏悔,我想也只有通过计划生育这个中国特有的政策 、充满悖论与矛盾的政策的描写,才能凸显人物的复杂性 。当然这是小说中的姑姑,现实中的姑姑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思考,小说中我加入了自己的很多想象 。姑姑是可以为自己开脱的,正像 檀香刑 里的刽子手赵甲,虽然经过她的手引流了这么多生命,但她是在执行国家的生育政策,即使

10、她不做也总会有其他人来做的 。小说中的姑姑是计划生育的坚定执行者,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有点像雨果 悲惨世界 里的警长沙威 。为了追捕一个违规生育的妇女,她用尽三十六计,围追堵截 、声东击西,斗智斗勇,像指挥一场战争似的,冒着生命的危险 。而当她看到违法怀孕的孩子快要降生时,她作为妇科医生的本能被唤醒了 。小说中浓墨重彩地写了三场大戏,一是蝌蚪的妻子被诱,孩子死在了姑姑的手术台上,一是一个袖珍 、有缺陷的女子违法怀孕,孩子被姑所救而产妇死去,另一个是追捕的怀孕女子跳河,导致大出血 。三个女人临死前都给姑姑留了一句话,分别是 “姑姑,我很冷 ”,“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你不得好死 ”。在话剧部

11、分,姑姑道出了这三个女人是她怕青蛙的原因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是我敬重的作家,从莫言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作家的优秀品质,从他的演讲和交流中我们感觉到莫言的真诚 、绝对不说假话 。一个说掩饰的话 、矫情的话的作家不是一个好作家,他的作品也不会得到读者的欣赏和认可,从莫言身上我们要学习不说空话 、假话的品质 。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在他平静的叙述中时时会迸出很多幽默的语言,幽默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有力量的表现,我们期待时代不断地触动莫言继续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像歌德一样创作持续一生 。同时,我感觉莫言的小说总能保持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不仅有创作小说的热情,而且保持对社会的强烈使命

12、感,这是不容易的 。赵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作为莫言的忠实读者,我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一直读过来的 。在小说 蛙 第一部分,蝌蚪说要给日本友人说说姑姑的故事,提到最后要创作一部话剧,因为萨特说话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 。这里我也想到了萨特的另一句话,他说很多水果刚摘下来很好吃,所以书也要就地消费 。相比于现在很多读者阅读莫言作品精选集,我是一路读下来的,比较注重他的作品和时代的互动关系,现在回想起当时读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家族 ,是非常激动的,读完后非常冲动地想把一种东西表达出来,但却找不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形式和基调用文字来书写 。读 丰乳肥臀 也给我强烈的冲击力,此时我已经可以

13、把想表达的东西较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于是夜以继日地完成了一篇很长的文章,以至于写完后还病了一场 。我刚才提到的 红高粱家族 ,在 80 年代读和现在来读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阅读会得到不同一般的冲击力,然而 80 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莫言小说的资深读者,莫言的小说一直以来都给我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坦率来说,莫言小说给我的这种感觉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我至今不清楚这究竟是我本人出了问题,还是莫言小说出了问题,我想应该是我的阅读能力下降了 。莫言新世纪以来的创作在技法上越来越成熟,很精到,例如 檀香刑 ,这是毫无疑问的 。几乎每一部作品他都在变化着写作手法和叙事方式,而且部部

14、精致 。我在琢磨为什么这么完美的作品对我的冲击58Southern Cultural Forum南方文坛 批评论坛南方文坛 批评论坛32010力越来弱了呢,我想也许莫言把原来那些粗粝的东西经过完美的形式过滤掉了以后有些东西也就随之丧失了,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 。对于 蛙 ,它是以给日本友人写信的方式呈现姑姑的故事,莫言提到计划生育是描写姑姑的一个跨不过的情节,并不是写作的缘起 。但是根据媒体的报道,基本把这本书定位为计划生育题材,就像以前的农业题材小说 、工业题材小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宣传策略 。谈到计划生育,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题材,借用童老师的理论,我认为这里也同样存在一个

15、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之间矛盾的问题 。从历史理性的角度,国家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的国策是没错的,但是从人文关怀这个层面上考虑,这又是令很多人特别是农村人无法接受的 。面对这个题材,莫言的处理是非常巧妙的,他依然把小说写得很精致,巧妙之处在于他以给日本友人写信的方式来讲述姑姑的故事,以及与计划生育相关的事情 。因为是写信的方式,他不可能和盘托出,他要适可而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段惨痛的历史,同时又进行了淡化的处理,让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之间有了张力 。同时也正是因为采用这种写法,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作品的冲击力 。我觉得要真正面对这段计划生育史,应该有一些更残酷的东西,一些突破人性底线的东西,而 蛙 写得

16、还不够深入 。作品中的叙述人蝌蚪借腹生子,后来又开始忏悔,要把心中的痛揭示出来,但是我觉得这种忏悔的合理性应该得到质疑,这种隐隐约约的忏悔意识甚至有种硬贴上去的感觉 。我不知道自己的感觉对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梁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莫言的作品基本上都读过,每次阅读都是 “如临大敌 ”的,知道自己要面临一场阅读的搏斗,小说中的语言 、文化以及民族符号都会给我们剧烈的冲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文化储备是不行的 。而在阅读 蛙 时,我突然觉得这种 “如临大敌 ”的搏斗没什么必要了 。他选择了一条捷径,他在写作中松了绑,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松了绑 。这就得出了我个人的结论,一部小说切入主题的深入程度与它叙述的松和紧 、疏和密 、粗和细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只是抵达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从这部小说里我看到的不是莫言式的写作,但是看到了莫言的另外一种可能,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 。第二个印象是虽然是形式上突然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