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Convertor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08KB
约16页
文档ID:18625073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Convertor_第1页
1/16

1讲授要点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和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二、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2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2、 1945-1949 年的历史进程3、对这一段历史的反思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3、历史发展趋势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2、解放战争的进程3、人民共和国的筹备1、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3、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4、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2、民主党派及第三条道路失败的原因3考研要点:2、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垮台的原因和民主党派的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3、共产党及人民共和国胜利的原因4、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1、战后中国的三种政治力量及三种建国方案45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形势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3、历史发展趋势61、国际形势A.帝国主义削弱:德日意被打败;英法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B.社会主义发展:苏联成为世界一流政治军事强国;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潮流C.民族解放力量增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世界殖民体系急剧瓦解D.美、苏两极格局、冷战局面开始形成7深蓝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蓝色:美国的其它盟国浅蓝色: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绿 色:欧洲的殖民地深红色:华沙条约组织正红色:与苏联结盟的社会主义国家浅红色:苏联的其它盟国灰 色:不结盟国家82、国内形势C.共产党:争取和平、积极备战抗战胜利后,共产党思想上高度统一,人民军队发展到120 万人,解放区人口扩大至 1 亿人口 A.民心:长期战乱,人心思安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希望和平建国B.国民党:一党专政、军事独裁、武力统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抢占胜利果实,并企图以武力解决共产党、人民军队和解放区D.民主党派:中间道路抗战胜利后,以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力量迅速崛起,提出走中间道路9103、历史发展趋势内战是不可避免的,和平民主还是有可能的1112第二节、1945 -1949 年的历史进程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1945、8-1946、6)2、解放战争的进程(1946、6-1949、4)3、人民共和国的筹备(1949、4-1949、10)13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1945、8-1946、6)A、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1945 年 8 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谈。

1945 年 8 月 28 日至 10 月 10日,双方进行了 43 天的谈判,最终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4“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惠盼之至” ——蒋介石 1945 年 8 月 14 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第一个电报“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以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 “特再弛电邀奉,务恳惠诺为感” ——1945 年 8 月 20 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第二个电报“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切迫,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1945 年 8 月 23 日邀请毛泽东赴渝的第三个电报151617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受到民盟主席张澜等欢迎1819202122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重庆谈判?A、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力量的强大B、国民党方面准备不足C、人民反对内战;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苏、美、英等不赞成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D、为了应付国内外舆论;不战而控制全国;转嫁战争责任a、顺应人民的愿望,尽量争取和平民主,b、为了揭露国民党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c、提出:“各平、民主、团结”的口号23美国“扶蒋”抗战胜利后美、苏的对华政策:苏联“扶蒋非共”1、承认国民党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签订《中苏友好条约 》 ;2、极力否认与中共有任何关系,默许中共进入东北,却只允许中共军队不以八路军的名义进入东北,在东北乡村开展活动,不得在大城市和苏占区开展活动24美军塘沽登陆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美扶蒋的种种表现为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将原日伪军 150 万人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国民党2526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1945、8-1946、6) 1946 年 1 月 10 日,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群,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为停止国共内战,在美国总统特使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调停下于陪都重庆达成的停战令,该停战令下达后,全国各地一律停战,维持现有状态,等待政治协商会议解决27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组成的国、共、美三人调停小组签署《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281946 年 1 月 10 日毛泽东签发 《停战通告》29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1945、8-1946、6)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及五项协议1946 年 1 月 10 日至 31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 《和平建国纲领》 、 《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 《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和《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它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30国民政府礼堂31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报告蒋介石在政协开幕式致开幕词中共代表团合影一月十日,政协于国民政府礼堂开幕32政协协议激起了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团结的热烈期望是否忠实履行协议,成为当时人们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1946 年,毛泽东在给柳亚子先生的信中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3334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1945、8-1946、6)C、国共双方边谈边打,各自做好内战的准备国民党方面:抢占沿海要地1945 年 8 月 11 日,蒋介石发布命令,要求日军“应对本委员长所指定之部队投降 ,如对非指定之部队而擅自向其投降或让防,或于投降期间不遵守我军命令实施者,得由陆军总司令下令以武力制裁之,并对不遵命令之敌部队或敌军最高指挥官,直接予以处置” ——转引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 4 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 页。

35大力收编伪军,以充当战略要地先遣部队日本投降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国民政府就新任命了 10 余个路军总司令、3 个先遣军总司令、5 个军长、1 个集团军总司令、1 个总指挥、1 个警备司令与共产党争夺东北据国民政府统计,至 1946 年 1 月 13 日,中共控制了东北 9 省 155 个县中的 146 个县,面积的 97%,人口总数的 92%而这时国民政府除控制山海关至锦州间的部分地区以及收编伪军武装占领的极少城市外,对东北几乎没有影响——《东北九省匪军侵占及国军收复县城(面积人口)统计表》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 7 编, 《 战后中国》2 ,第 889-890 页361946 年 2 月初,苏军撤兵之际,国民党部分军队在美国军舰帮助下运至东北,国民政府在东北的总兵力达到 30 万人5 月 3 日,攻占南满军事重镇本溪5 月 18 日,攻占四平5 月 23 日,攻占长春5 月 28 日,攻占吉林5 月 39 日,攻抵松花江南岸371、和平的努力和内战的准备(1945、8-1946、6)C、国共双方边谈边打,各自做好内战的准备共产党方面:“我们既不准备打内战,无须多兵,兵少可以减轻国民党的畏惧心理,求得和平,以待全国人民的觉悟。

如果人家要打,我们也有恃无恐” ——《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 (1943 年 1 月 25 日) , 《毛泽东文集》第3 卷,第 1 页38“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由于……他还需要医好自己的创伤,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将来消灭我们我们应当利用他这个暂时和平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945 年 8 月 23 日) , 《毛泽东文集》第 4 卷,第 6 页39“仍取攻势”与国民党方面一面进行谈判,一面要求各地部队“今后一时期内仍应继续攻势” ,对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 “凡能控制者均控制之,哪怕暂时也好” , “同时以必要的力量,尽量广占乡村和府州县城小市镇”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1945 年 8 月 26 日) ,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3 卷,第 49-51 页40(一)时局变化,抗日阶段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始二)我党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五)中央正向重庆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六)蒋介石困难甚多,加上国内外压力,可能赞成和平建国七)江南江北我军主力各就现地集结整训,恢复疲劳,准备于顽军进攻时,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

……打得几个大胜仗,威震大江南北,对于促成国共谈判非常有利,顽军亦不敢轻视你们八)一切作持久打算,依靠人民九)设法向敌伪购买子弹,愈多愈快愈好,同时注意从敌伪撤退区收集军用资材,为持久计——《目前党的方针及的工作部署》 , (1945 年 8 月 24 日)给饶漱石(代政治委员) 、张云逸(副军长) ,赖传珠(参谋长) ,粟裕(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叶飞(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的电报 《毛泽东文集》第 4 卷,第 14 页41争夺受降权到 1945 年 8 月 26 日,中共收复了威海卫、烟台、龙口、益都、张家口、集宁、丰镇等处,占领了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许多县城至 10 月 10 日,解放区人民军队经过两个月的大反攻作战,共毙伤日伪军 33 万多人,收复城市 197 座,解放人口 1871 万——黄友岚主编:《争取和平民主》 (1945-1946 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4 页42争夺东北1945 年 8 月 20 日,指示前往东北的军队, “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8 月 23 日,攻占晋绥解放区通往东北的交通枢纽张家口9 月 3 日,攻占锦州。

9 月初,冀热辽军区的八路军主力李运昌部,协同苏军攻占山海关,很快控制了辽宁省的36 个县市,吉林的 8 个县市和黑龙江的两个市,部队从不到两万人扩大到 10 余万人9 月 18 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任书记,以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大批干部火速调往东北9 月 31 日,中央军委发出迅速渡海向东北进军的命令10 月 18 日,中共陈毅部、刘伯承部和聂荣臻、贺龙等部相继发起津浦、平汉、平绥战役,迟滞国民政府军队试图通过陆路北上平、津、张,抢占东北和热河的计划10 月 31 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林彪任司令员43442、解放战争的进程(1946、6-1949、4)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战争爆发战略防御:1946 年 6 月-1946 年 3 月-1947 年 6 月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1948 年秋战略决战:1948 年秋-1949 年 1 月国共和谈:1949 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