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13646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学情调研测试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1图中各点所代表的地理含义,表示正确的是AF北半球秋分 BN北半球夏至CO北半球春分 DL北半球冬至2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 当地球公转至 M 点时,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B当地球公转至 F 点时,正值华北地区风沙严重的季节C当地球公转至 N 或 E 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地球自 O 点公转至 L 点的过程中,正值我国东北地区制糖工业的淡季读我国某地相关地理要素

2、示意图,回答 3-5 题。3. 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当天 12 时 40 分,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则该地的经纬度为A. 110E,30N B. 130E,60N C. 110E,3634N D. 115E,3626N4. 该河流流向可能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5. 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A.甲岩可能是大理岩 B.M 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C. 河谷的形成与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 图示地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我国某山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 6-7 题。6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3、A该山最可能位于 15N 附近 B1 月份在 380 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C7 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下图为沿某岛屿 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 8-9 题。8该岛中甲、乙两地都是A1 月降水量最大 B4 月雨季来临 C7 月气温最低 D位于 200N9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暖流影响 D地处内陆下图表示某地区某月平均等温线分布(单位:) ,P 处受地形影响。读图回答 10-11 题。10图中 P 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 17 B23或 14 C17或 18 D19或 1511仅从气候因素考虑,M、N 两地建海滨浴

4、场较理想的地方及理由是AM 地气候温和湿润 BM 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 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DN 地气候温和湿润读图,回答 1213 题。12图中洋流叙述正确的是A为暖流为寒流B向北流向南流C为补偿流为风海流D受洋流影响处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13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甲处气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洋流B受洋流影响甲处气候类型呈狭长状分布C洋流对乙处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受洋流影响,乙处降水较少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 14-15 题。14. 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15. 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 岁人口占总人

5、口的比例达 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时间在 A. 以后,之前 B. 以后,之前C. 以后,之前 D. 以后,之前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出现频率图,回答 16-17 题。1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地形崎岖 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不大河流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 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BC D1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提高植被覆盖率 修建水利工程 修建护坡工程 清除河道淤泥A B C D18.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直接方法是 A.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B.大量迁入人口C.进行人工降水 D.利用区域外的资源(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

6、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回答 1920 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E 处的降水多为锋面雨 B . P 处因热力作用气流下沉 C . F 气流形成西南风 D . E 到 P 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20若该经线为 0,下列说法符合 EH 之间区域特征的是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 .位于板块交界处 C目前人口增长缓慢 D .有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 2122 题。21图中字母 F、H 代表的含义是AF 表示资源开发 BF 表示产

7、业活动 CH 表示废物排放 DH 表示产品消费22E 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下表是“2005、2007 年江苏省三大区域三产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单位:%) ”。据此回答 2324 题。2005 年 2007 年 差值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苏南 22.91 66.36 64.85 22.76 64.77 65.13 -0.15 -1.59 0.28苏中 24.89 17.52 16.28 24.67 18.35 16.74 -0.22 0

8、.83 0.46苏北 52.20 16.12 18.87 52.57 16.88 18.13 0.37 0.76 -0.7423从三大区域三产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来看,2007 年较 2005 年A苏南地区一、二产比重略有下降,三产比重略有提高B苏中地区一产比重略有提升,二、三产比重显著下降C苏北地区一、二产比重略有提升,三产比重略有下降D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部产业发展更加不协调24目前,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A产业区域分布不够协调 B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C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合理 D区域间经济差距在缩小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

9、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 ,回答 2526 题。25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A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26.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微电子工业 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二、综合题:共 60 分。27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 BC 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l)该区域参与的是 (水循环类型) ,该水循环具有 等意义。(2)字母 A 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m 以上。(3)分

10、析沿着剖面线 BC 的地质剖面图中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分别是 。(4)P、Q 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 ,理由是 。(5)在河流和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形的是 处,其成因是 ;河流横断面呈“U”形的是 处,其成因是 。28.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 ,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2 乙图中 A 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从 CBA 自然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3)试分析乙图中 C 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 (4)B 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 29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

11、4分)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材料二:2009年全国“”期间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 ,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上图圆内部分)(1) “西三角经济圈” 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以 为中心;沿 、 呈条带状分布。(3) “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地区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 “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 ) (多项选择)A为西部大

12、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30 【海洋地理】(10 分)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比较苏东与闽东南海岸线特征的差异及形成原因。(2)比较上述两地海岸带不同开发利用方式的差异。(3)从地形和气候说明淮北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31 【环境保护】 (10 分)读某草场 3 个牧民家庭 2004 年与 2005 年的收入表及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完成下列各题。饲养

13、奶牛(头) 单位产奶量(升头)牧民家庭 2004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5 年甲 10 12 1000 770乙 20 23 1000 780丙 10 13 1000 700材料一:该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 40 头奶牛正常产奶,如果奶牛数量增加,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就会减少。材料二:绝大多数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者是围绕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1 )上表反映了 3 个牧民家庭 2005 年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2 )如市场牛奶价格下降,该草场未来将出现的问题是 。(3 )为了避免该草场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地理答题纸一、(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